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景明专利>正文

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025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21
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由热泵机组、循环泵机组Ⅰ、循环泵机组Ⅱ、分水器、过滤罐、回灌泵组、换热器和抽水泵组组成,热泵机组的热水进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Ⅰ与乏汽热余热水源连通,热泵机组的热水出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Ⅱ与换热器热水连通,换热器的热水出口与回灌泵连通,回灌泵的出水口与分水器连通,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通向矩阵井的回灌井,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抽水管道深入取水井中,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出水口与过滤罐连通,过滤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冷水出水口与热泵机组的冷水进水口连接通,热泵机组的冷水出口通过保温传输管道与乏汽热余热源连通。汽热余热源连通。汽热余热源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余热利用系统,尤其是一种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采暖季利用地热井地热通过水源热泵供暖,是普遍采用的效果不错的节能供热方法。但是,众所周知,目前利用地热供暖,国家政策仅允许同层回灌的方式换取地热,若采用大规模利用地热源供暖在连续利用一定时间后,所利用的地热层的温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自然回温较慢,尤其不能满足后续使用地热供暖的热量需求。同时都知道,电厂和钢厂等工业循环水余热都排入了大气之中,不仅浪费了能源,还加剧了温室效应。将工业乏汽热及余热在错季通过地热回灌井回灌地热井采暖层储热,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因此,设计一种在非采暖季将工业乏汽热及余热经交换通过地热井注入地下采暖层储存,使地质采热层实现热量供需平衡,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网储热再利用系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5]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由热泵机组、循环泵机组Ⅰ、循环泵机组Ⅱ、分水器、过滤罐、回灌泵组、换热器和抽水泵组组成,其特征在于,热泵机组的热水进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Ⅰ与工业乏汽热余热水源连通,热泵机组的热水出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Ⅱ与换热器热水进口连通,换热器的热水出口与回灌泵组的回灌泵进口连通,回灌泵组的回灌泵的出水口与分水器连通,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通向矩阵井的回灌井,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抽水管道深入取水井中,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出水口与过滤罐连通,过滤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冷水出水口与热泵机组的冷水进水口连接通,热泵机组的冷水出口通过保温传输管道与工业乏汽热余热源连通。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分水器通向回灌井的管道上设有阀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过滤罐为过滤罐组,每一台抽水泵对应一台过滤罐,从过滤罐的出水口到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台数与矩阵井的取水井数相同,回灌泵组的回灌泵的台数与矩阵井的回灌井数相同。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回灌井和取水井成对设置,一眼回灌井和一眼取水井为一组,若干组回灌井和取水井在地表近距离呈矩阵状集中布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取水井和回灌井均包括深井泵层、光管层和换
热层,换热层为花管,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进入地质热层后通过第一次弯曲变向后分别同时向远离取水井和回灌井的中心方向延伸,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相距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光管层之间的距离,且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通过第二次变向使其尾部近距离交汇。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通过第一次弯曲变向后变成一上一下水平方向或向下的倾斜方向的布局。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相对位置在上的通过第二次弯曲变向后其尾部向下弯曲,相对位置在下的通过第二次弯曲变向后其尾部向上弯曲,由此形成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的尾部近距离交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工业乏汽热及余热通过地热回灌井回灌地热井采暖层错季储热,不仅减缓了工业乏汽热及余热对环境的温室效应,使地质采热层实现热量供需平衡稳定,以保障长期利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回灌井和取水井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所示,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由热泵机组、循环泵机组Ⅰ、循环泵机组Ⅱ、分水器、过滤罐、回灌泵组、换热器和抽水泵组组成,热泵机组的热水进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Ⅰ与工业乏汽热余热水源连通,热泵机组的热水出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Ⅱ与换热器热水进口连通,换热器的热水出口与回灌泵组的回灌泵进口连通,回灌泵组的回灌泵的出水口与分水器连通,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通向矩阵井的回灌井,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抽水管道深入取水井中,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出水口与过滤罐连通,过滤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冷水出水口与热泵机组的冷水进水口连接通,热泵机组的冷水出口通过保温传输管道与工业乏汽热余热源连通。
[0017]在分水器通向回灌井的管道上设有阀门。
[0018]所述的过滤罐为过滤罐组,每一台抽水泵对应一台过滤罐,从过滤罐的出水口到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
[0019]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台数与矩阵井的取水井数相同,回灌泵组的回灌泵的台数与矩阵井的回灌井数相同。
[0020]所述的回灌井和取水井成对设置,一眼回灌井和一眼取水井为一组,若干组回灌井和取水井在地表近距离呈矩阵状集中布置。
[0021]取水井和回灌井均包括深井泵层、光管层和换热层,换热层为花管,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进入地质热层后通过第一次弯曲变向后分别同时向远离取水井和回灌井的中心方向延伸,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相距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光管层之间的距离,且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通过第二次变向使其尾部近距离交汇。
[0022]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通过第一次弯曲变向后变变成一上一下水平方向或向
下的倾斜方向的布局。
[0023]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相对位置在上的通过第二次弯曲变向后其尾部向下弯曲,相对位置在下的通过第二次弯曲变向后其尾部向上弯曲,由此形成取水井和回灌井的换热层的尾部近距离交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由热泵机组、循环泵机组Ⅰ、循环泵机组Ⅱ、分水器、过滤罐、回灌泵组、换热器和抽水泵组组成,其特征在于,热泵机组的热水进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Ⅰ与工业乏汽热余热水源连通,热泵机组的热水出水口用保温管道通过循环泵机组Ⅱ与换热器热水进口连通,换热器的热水出口与回灌泵组的回灌泵进口连通,回灌泵组的回灌泵的出水口与分水器连通,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通向矩阵井的回灌井,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抽水管道深入取水井中,抽水泵组的抽水泵的出水口与过滤罐连通,过滤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冷水出水口与热泵机组的冷水进水口连接通,热泵机组的冷水出口通过保温传输管道与工业乏汽热余热源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分水器通向回灌井的管道上设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罐为过滤罐组,每一台抽水泵对应一台过滤罐,从过滤罐的出水口到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余热与矩阵地热井群联合储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抽水泵组的抽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明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张景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