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离子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98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多向离子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陶瓷体、中心电极和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火花塞增设有与过渡电极相配合并在与火花塞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上产生电火花的转向电极,形成了多个方向的打火切割面,在复杂混合气属性时能轻松点火,使混合气点着并充分燃烧,克服了火点贴近陶瓷,点火处混合气不佳的缺点,火花多、火花大,点火能力强。(*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火花塞,具体涉及一种多方向点火的离子火花塞。现有的火花塞一般是由金属壳体、陶瓷体、一个中心电极和一个侧电极组成,工作时,在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间加高压脉冲,从而产生放电火花,这种普通火花塞只能产生单个火花,火花小、能量弱,因而有时不能充分点燃混合气体,使之充分燃烧,还有一种金属片与金属环构成的片与环结构的火花塞,同样包括金属壳体、陶瓷体和中心电极,陶瓷体位于金属壳体内,中心电极位于陶瓷体内,中心电极与设在陶瓷体端部的一个金属片连接,一个金属环固定于陶瓷体表面并位于金属片的下方,这种片与环结构的火花塞由于金属环设于陶瓷体的表面,火花是沿陶瓷体的轴向贴近陶瓷体,只在轴向单方向点火,当油品较差或空燃比偏离相论值教大时,实体周围由于混合气流动性差,混合气质量不好,所以点火效果不佳,使混合气不能充分燃烧,此现象在LPG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方向点火的多向离子火花塞。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向离子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陶瓷体、中心电极和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陶瓷体位于金属壳体内,中心电极位于陶瓷体内,中心电极与设在陶瓷体端部的一个金属片连接,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固定于陶瓷体表面并位于金属片的下方,火花塞增设有与过渡电极相配合并在与火花塞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上产生电火花的转向电极。本技术由于增加了与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相配合工作的转向电极,相对于中心电极的金属片与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之间产生的轴向电火花,转向电极与过渡电极之间可以在另一方向(与轴向电火花呈一定角度)产生电火花,形成了多个方向的打火切割面,多点电离、多向打火,在复杂混合气属性时能轻松点火,使混合气轻松点着并充分燃烧,克服了火点贴近陶瓷,点火处混合气不佳的缺点,把火花引向燃油空气混合较佳的位置,易于点火,同时也克服了普通火花塞单点、单方向打火的缺点,火花多、火花大,点火能力强,使混合气充分燃烧。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向离子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为带支脚的转向电极的正视图;图1b为带支脚的转向电极的侧视图;图2为有两个金属环的多向离子火花塞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多向离子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10、陶瓷体2、中心电极5、11和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8,陶瓷体2的一部分位于金属壳体10内,中心电极5、11位于陶瓷体2内并通过导电体3连接,中心电极5与设在陶瓷体2一端的一个阳极金属片7连接,陶瓷体2的另一端接有接线螺母1,金属壳体10与陶瓷体2之间填充有介质3,金属壳体10上还设有垫片4,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8嵌接在陶瓷体2表面并位于阳极金属片7的下方,阳极金属片7带有齿,火花塞增设有与金属环8相配合并在与火花塞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上产生电火花的转向电极6,该转向电极6为一个金属圆环,金属圆环的直径大于金属环8的直径,相对于金属环8而言,金属圆环构成了火花塞的外环,金属环8为内环,除了阳极金属片7与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8之间产生沿陶瓷体表面的轴向电火花外,还在金属环8与转向电极6之间产生与轴向电火花呈一定角度的另一方向的电火花,形成多方向火花同时点火的效果,使混合气易点燃,燃烧充分。由于贴近陶瓷体2表面的混合气差,而距陶瓷体2表面一定距离位置正好是活塞压缩方向,且气流通畅,所形成的混合气很好,在此设置与金属环8配合工作而产生放电效应的转向电极6,点火效果非常好,克服了传统火花塞在混合气流形成的阴角,或物体表面混合气不良的位置进行点火的弊端,同时这一方向的切割火花与上述的轴向切割火花构成一定的角度,形成多方向、多角度的接力式交叉点火状态,不论气流横向或纵向运动,加有转向电极的火花塞都能点燃混合气,并使之充分燃烧,最终达到发动机动力增强,燃油节省,尾气排放减少的效果。转向电极6根据火花塞的不同结构可设计成多种形式。为了使转向电极6与金属环8更好地匹配工作,转向电极6的金属圆环设有两个支脚12、13,支脚12、13焊接于金属壳体10上,根据匹配的需要,转向电极6的金属圆环既可以与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8同心,即两者中心点距金属壳体10端面的垂直距离相同,也可以高于或低于金属环8,甚至可以取消支脚12、13,而使转向电极6的金属圆环直接焊接于金属壳体10上,当两者同心(等高)时,转向电极6和金属环8之间产生的转向电火花与阳极金属片7和金属环8之间产生的轴向电火花相垂直,构成90°,横向和纵向均有电火花击穿,当两者不同心时,转向电火花与轴向电火花形成的交叉角度为0°至90°之间。为了实现最佳的点火效果,所述金属片7与金属环8之间的放电间隙为0.8-1mm,金属环8与转向电极6之间的放电间隙为0.6-0.8mm,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8可根据匹配的需要设计一个或多个,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两个,形成多极接力式放电,多个金属环8的放电间隙最佳约为0.8mm,当然,本技术的转向电极6也可根据需要设计有若干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向离子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陶瓷体、中心电极和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陶瓷体位于金属壳体内,中心电极位于陶瓷体内,中心电极与设在陶瓷体端部的一个金属片连接,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固定于陶瓷体表面并位于金属片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火花塞增设有与过渡电极相配合并在与火花塞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上产生电火花的转向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离子火花塞,包括金属壳体、陶瓷体、中心电极和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陶瓷体位于金属壳体内,中心电极位于陶瓷体内,中心电极与设在陶瓷体端部的一个金属片连接,作为过渡电极的金属环固定于陶瓷体表面并位于金属片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火花塞增设有与过渡电极相配合并在与火花塞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上产生电火花的转向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离子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电极为金属圆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离子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环带有焊接于金属壳体上的支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离子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环直接焊接于金属壳体上。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其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绿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