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输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321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钮输入设备,包含壳体、编码器、底座以及旋转组件。壳体具有开口部,编码器设置在开口部中。底座设置于壳体内,并包含环绕编码器设置的复数个弹臂结构。旋转组件包含转轮以及支架。转轮设置在编码器上。支架固定地连接转轮,并穿越开口部设置,且支架配置以抵顶于底座的弹臂结构。架配置以抵顶于底座的弹臂结构。架配置以抵顶于底座的弹臂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钮输入设备


[0001]本揭示是关于一种旋钮输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旋钮输入设备使用方便,常见的应用包含音量调控。就现有的旋钮输入设备的结构设计而言,转轮容易脱落是常见的问题,且转轮在旋转的稳定性上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揭示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轮旋转稳定且不易脱落的旋钮输入设备。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旋钮输入设备包含壳体、编码器、底座以及旋转组件。壳体具有开口部,编码器设置在开口部中。底座设置于壳体内,并包含环绕编码器设置的复数个弹臂结构。旋转组件包含转轮以及支架。转轮设置在编码器上。支架固定地连接转轮,并穿越开口部设置,且支架配置以抵顶于底座的弹臂结构。
[0005]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弹臂结构具有突起结构,突起结构面向支架。
[0006]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弹臂结构的数目至少为三,并以等间隔排列。
[0007]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底座还包含基部,基部具有镂空区。弹臂结构包含第一弹臂结构,第一弹臂结构设置在镂空区中。第一弹臂结构具有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至少一弯曲部。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至少一者连接镂空区的周缘。
[0008]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弹臂结构的第一端连接镂空区的周缘,第一弹臂结构的第二端与镂空区的周缘分离。
[0009]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弹臂结构的第一端连接在镂空区的周缘的第一边缘,第一弹臂结构的弯曲部具有凹口,凹口朝向第一边缘。
[0010]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镂空区的周缘具有第一边缘以及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第一弹臂结构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边缘以及第二边缘。
[0011]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镂空区的周缘还具有第三边缘,第三边缘连接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第一弹臂结构的弯曲部具有凹口,凹口朝向第三边缘。
[0012]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支架具有止挡结构,止挡结构延伸至壳体远离转轮的一侧。
[0013]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止挡结构具有至少一突起部,突起部面向壳体远离转轮的一侧。
[0014]在本揭示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止挡结构位于壳体以及弹臂结构之间。
[0015]综上所述,本揭示的旋钮输入设备在底座上设置有复数个弹臂结构提供旋转组件支撑,借此增加旋转组件旋转的稳定性。另外,旋转组件的支架具备延伸至壳体内侧的止挡
结构,有助于防止旋转组件从编码器上脱落。
附图说明
[0016]为使本揭示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方式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说明如下:
[0017]图1为绘示依据本揭示一实施方式之旋钮输入设备的立体组合图。
[0018]图2为绘示图1之旋钮输入设备的爆炸图。
[0019]图3为绘示图1之旋钮输入设备的沿线段1
‑1’
的剖面图。
[0020]图4为绘示图1之旋钮输入设备的底座的上视图。
[0021]图5为绘示依据本揭示另一实施方式之旋钮输入设备的底座的上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0:旋钮输入设备
[0024]101:旋转组件
[0025]110:壳体
[0026]112:开口部
[0027]120:编码器
[0028]130:转轮
[0029]131:内转轮
[0030]132:外转轮
[0031]140:配重块
[0032]150,250:底座
[0033]152,252:弹臂结构
[0034]154,254:突起结构
[0035]156,256:基部
[0036]158,258:镂空区
[0037]160:支架
[0038]162:止挡结构
[0039]164:突起部
[0040]170:电路板
[0041]A1:第一端
[0042]A2:第二端
[0043]A3:弯曲部
[0044]C:凹口
[0045]E1:第一边缘
[0046]E2:第二边缘
[0047]E3:第三边缘
[0048]E4:第四边缘
[0049]P:周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揭示之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所附之图式及以下所述各种实施方式。图式中之各组件未按比例绘制,且仅为说明本揭示而提供。以下描述许多实务上之细节,以提供对本揭示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具普通技术者应当理解可在没有一或多个实务上之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揭示,因此,该些细节不应用以限定本揭示。
[0051]请参照第1图以及第2图。第1图为绘示依据本揭示一实施方式之旋钮输入设备100的立体组合图,而第2图为绘示第1图之旋钮输入设备100的爆炸图。旋钮输入设备100包含壳体110、编码器120以及旋转组件101。壳体110具有开口部112,编码器120设置在开口部112中。旋转组件101包含转轮130,转轮130 设置在编码器120上,并固定地连接编码器120。转轮130位于壳体110外,配置以供用户进行旋转或按压操作。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输入设备100可用于音量旋转控制及按压选定控制。
[0052]如第1图与第2图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编码器120包含转轴,且编码器120配置以基于转轴的旋转位置(angular position)来提供输出讯号。举例而言,随着使用者施力将固定地连接在编码器120的转轴上的转轮130转动,编码器 120依据转轴的旋转位置来提供对应的输出讯号。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编码器 120的转轴可以被下压(亦即,编码器120具备按键功能),且编码器120配置以在转轴被下压时(例如:当用户施力按压固定地连接编码器120的转轮130时) 提供触发讯号。
[0053]请一并参照第3图。第3图为绘示第1图之旋钮输入设备的沿线段1
‑1’
的剖面图。如第2图与第3图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轮130固定地套设在编码器120位于壳体110外的末端部分。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轮130包含内转轮131 与外转轮132。外转轮132的尺寸大于内转轮131的尺寸并覆盖在内转轮131上,且内转轮131与外转轮132彼此固定地连接。
[0054]如第2图与第3图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旋转组件101进一步包含配重块140,配重块140固定地连接转轮130,因此可与转轮130同步转动,且可与转轮130同步被下压。配重块140的设置有助于提升旋钮输入设备100旋转的手感。
[0055]如第2图与第3图所示,于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轮130在面向编码器120的一侧上具有凹槽,配重块140设置在转轮130的凹槽中。于一些实施方式中,配重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开口部;一编码器,设置在该开口部中;一底座,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包含复数个弹臂结构,该些弹臂结构环绕该编码器设置;以及一旋转组件,包含:一转轮,设置在该编码器上;以及一支架,固定地连接该转轮,并穿越该开口部设置,且该支架配置以抵顶于该底座的该些弹臂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弹臂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面向该支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弹臂结构的数目至少为三,并以等间隔排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座还包含一基部,该基部具有一镂空区,该些弹臂结构包含一第一弹臂结构,该第一弹臂结构设置在该镂空区中,其中该第一弹臂结构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至少一弯曲部,该第二端与该第一端相对,该至少一弯曲部位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至少一者连接该镂空区的一周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弹臂结构的该第一端连接该镂空区的该周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咏隆
申请(专利权)人: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