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604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上设有出风孔,所述壳体设有所述出风孔的一侧表面下方设有支撑杆,初效过滤板可以对进入壳体内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等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通过设置活性炭过滤板,可以对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或酸性有害气体以及异味进行过滤。再通过设置的高效过滤板,高效过滤板对PM2.5能够达到99%的过滤效率以上,在通过紫外线杀菌灯对其进行杀菌。最后由负离子发生器通高压电激发空气产生负离子,消毒后的空气与负离子中和,实现舱室内空气清新。当空气比较干燥时,可以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出,再经过雾化喷嘴喷出,对空气进行加湿,同时也可以降低空气中的颗粒。颗粒。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船舶舱室中机器设备的运转以及涂料粘合剂等非金属材料的脱气过程,一方面会产生一些悬浮颗粒污染物,如PM2.5、粉尘等颗粒物,另一方面还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以及三氯乙烷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而船舶舱室的空间密闭性强,这些有害气体超过一定浓度之后,能引起人体中毒,因此需要及时清除,使其浓度符合相关舱室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0003]现有的船舶舱内空气净化器存在缺陷,杀菌方式比较单一,之间采用臭氧杀菌,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上设有出风孔,所述壳体设有所述出风孔的一侧表面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雾化喷嘴,所述壳体的内部靠近所述出风孔的一侧设有风机,所述风机远离所述出风孔的一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一侧设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出风孔相对的一侧设有壳体盖,所述壳体盖上设有进风孔,所述壳体盖与所述挡板之间依次设有初效过滤板、活性炭过滤板和高效过滤板,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一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方设有注水口,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一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雾化喷嘴连通。
[0007]作为改进,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靠近所述出风孔,所述风机的进风口靠近所述负离子发生器。
[0008]作为改进,所述固定杆共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之间。
[0009]作为改进,所述紫外线杀菌灯共设有四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0010]作为改进,所述壳体与所述壳体盖为螺纹连接的,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0011]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内部从所述进风孔到所述出风孔之间的安装顺序为初效过滤板、活性炭过滤板、高效过滤板、挡板、紫外线杀菌灯、负离子发生器及风机。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初效过滤板可以对进入壳体内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等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通过设置活性炭过滤板,可以对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或酸性有害气体以及异味进行过滤。再通过设置的高效过滤板,高效过滤板对PM2.5能够达到99%的过滤效率以上,在通过紫外线杀菌灯对其进行杀菌。最后由负离子发生器通高压电激发空气产生负离子,消毒后的空气与负离子中和,实现舱室内空气清新。当空气比较干燥时,可以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出,再经过雾化喷嘴喷出,对空气进行加湿,同时也可以降低空气中的颗粒。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对照表:
[0016]1、壳体;2、出风孔;3、风机;4、固定杆;5、负离子发生器;6、紫外线杀菌灯;7、挡板;8、高效过滤板;9、活性炭过滤板;10、初效过滤板;11、壳体盖;12、进风孔;13、密封圈;14、支撑腿;15、万向轮;16、支撑板;17、水箱;18、水泵;19、进水管;20、雾化喷嘴;21、支撑杆;22、注水口;2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1。
[0019]所述壳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出风孔2,所述壳体1设有所述出风孔2的一侧表面下方设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上设有雾化喷嘴20,所述壳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出风孔2的一侧设有风机3,所述风机3远离所述出风孔2的一侧设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4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负离子发生器5,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的一侧设有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紫外线杀菌灯6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紫外线杀菌灯6的一侧设有挡板7,所述壳体1与所述出风孔2相对的一侧设有壳体盖 11,所述壳体盖11上设有进风孔12,所述壳体盖11与所述挡板7之间依次设有初效过滤板10、活性炭过滤板9和高效过滤板8,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有支撑腿14,所述支撑腿14的下方设有万向轮15,所述支撑腿14的一侧设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上方一侧设有水箱 17,所述水箱17的上方设有注水口22,所述支撑板16的上方一侧设有水泵18,所述水泵 18的进水口设有进水管19,所述进水管19远离所述水泵18的一端与所述水箱17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18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23远离所述水泵18的一端与所述雾化喷嘴20连通。
[0020]所述固定杆4共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之间,所述紫外线杀菌灯6共设有四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壳体1与所述壳体盖11 为螺纹连接的,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3。
[0021]其中,风机3的出风口靠近所述出风孔2,所述风机3的进风口靠近所述负离子发生
器5。
[0022]工作过程中,外界空气会通过进风孔12依次经过初效过滤板10、活性炭过滤板9、高效过滤板8、挡板7、紫外线杀菌灯6、负离子发生器5及风机3最后经过出风孔2流出。
[0023]需要说明的是,对空气净化时,水泵18不是必须开启的,当需要对空气进行加湿的时候开启水泵18即可。
[0024]本技术在其工作时,风机3进行工作,外界空气会通过进风孔12进入壳体1的内部,首先通过初效过滤板10,可以对进入壳体内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等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活性炭过滤板9对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或酸性有害气体以及异味进行过滤,再经过紫外线杀菌灯6对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最后由负离子发生器5通高压电激发空气产生负离子,实现舱室内空气清新。如果空气比较干燥需要进行加湿时,可以开启水泵18,将水箱17内的水抽出,再经过雾化喷嘴20喷出,对空气进行加湿,同时也可以降低空气中的颗粒。
[0025]壳体1与壳体盖11为螺纹连接的,需要对滤网进行清理以及更换时,将壳体盖11旋开取出滤网即可。当水箱17内部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舶的舱内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出风孔(2),所述壳体(1)设有所述出风孔(2)的一侧表面下方设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上设有雾化喷嘴(20),所述壳体(1)的内部靠近所述出风孔(2)的一侧设有风机(3),所述风机(3)远离所述出风孔(2)的一侧设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4)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负离子发生器(5),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的一侧设有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紫外线杀菌灯(6)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紫外线杀菌灯(6)的一侧设有挡板(7),所述壳体(1)与所述出风孔(2)相对的一侧设有壳体盖(11),所述壳体盖(11)上设有进风孔(12),所述壳体盖(11)与所述挡板(7)之间依次设有初效过滤板(10)、活性炭过滤板(9)和高效过滤板(8),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有支撑腿(14),所述支撑腿(14)的下方设有万向轮(15),所述支撑腿(14)的一侧设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上方一侧设有水箱(17),所述水箱(17)的上方设有注水口(22),所述支撑板(16)的上方一侧设有水泵(18),所述水泵(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耀李永根汪程李继荣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达舟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