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气帘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53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侧气帘总成及汽车。汽车侧气帘总成包括:气袋;拉带,拉带的第一端与气袋固定连接,拉带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拉带的固定安装点,拉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位于气袋与固定安装点之间;弹性带,弹性带沿拉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点,弹性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点;拉带位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长度大于弹性带的自由长度。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和汽车,利用所述拉带和所述弹性带的配合结构,提高了气帘拉带的实用性和可安装性。实用性和可安装性。实用性和可安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气帘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侧气帘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侧气帘安装在白车身与顶衬、A/B/C/D柱饰板等内饰件之间。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侧气帘从顶衬和饰板中展开,覆盖住部分A/B/C/D柱饰板等内饰件,形成一层充气较柔软的气袋,乘员头部由于碰撞产生的冲击撞击到气袋上,而不是较硬质地的内饰件或玻璃上,从而很大程度降低了碰撞发生时乘员头部伤害值。
[0003]侧气帘拉带是为了在气帘展开时限制气袋由于火药点爆时产生的冲击造成剧烈晃动;同时为了使得气帘展开时能够形成固定的保护区域,因此拉带的长度有一定范围。在安装过程中,白车身上存在一些突起的部件(例如带有定位孔的凸起件),因此,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这种结构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用于避免在安装拉带的过程中拉带被挂于突起的部件的上,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侧气帘总成及汽车,旨在进一步提成侧气帘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包括:气袋;拉带,所述拉带的第一端与气袋固定连接,所述拉带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拉带的固定安装点,所述拉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气袋与所述固定安装点之间;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沿所述拉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弹性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点;所述拉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带的自由长度。
[0006]如上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可选地,所述拉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长度小于所述弹性带的最大长度。
[0007]如上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可选地,所述拉带和所述弹性带的宽度相等,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对齐设置。
[0008]如上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可选地,所述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缝制连接,所述弹性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缝制连接。
[0009]如上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可选地,所述拉带与所述气袋缝制连接。
[0010]如上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可选地,所述弹性带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丁苯橡胶弹性带、顺丁橡胶弹性带、异戊橡胶弹性带、乙丙橡胶弹性带、丁基橡胶弹性带、氯丁橡胶弹性带、丁腈橡胶弹性带、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带、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带、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带或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带。
[001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
[0012]如上所述的汽车,可选地,所述汽车包括白车身和连接在所述白车身上的顶衬,所
述汽车侧气帘总成安装在所述白车身和所述顶衬之间。
[0013]如上所述的汽车,可选地,所述弹性带连接在所述拉带上背向所述顶衬的一侧。
[0014]如上所述的汽车,可选地,拉带上的固定安装点固定在所述白车身上。
[0015]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和汽车,利用所述拉带和所述弹性带的配合结构,提高了气帘拉带的实用性和可安装性,节省了设计上使用其它支架等固定拉带而增加操作人员操作工序,并且有效避免了拉带与其它结构干涉而所带来的潜在气帘点爆失效的风险,对于整车安全性和安装人员的实操性都有着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侧气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侧气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包括:气袋10、拉带20和弹性带30。
[0021]所述气袋10是侧气帘的固有部件,用于在汽车发生侧面撞击时,迅速填充为柔性的囊袋,从而保护乘员的头部,所述气袋1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描述,可采用现有设计。
[0022]所述拉带20用于在所述气袋10展开时限制气袋10由于火药点爆时产生的冲击造成的剧烈晃动,以及限定所述气袋10展开时的位置,使所述气袋10能够形成固定的保护区域。所述拉带20的第一端(图1和2中的左端)与气袋10固定连接,所述拉带20的第二端(图1和2中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拉带20的固定安装点23,所述固定安装点23用于将所述拉带20固定在白车身40上,用于实现所述气袋10展开时的限位和防止剧烈晃动。
[0023]所述拉带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21和第二连接点22,所述第一连接点21和所述第二连接点22位于所述气袋10与所述固定安装点23之间。
[0024]所述弹性带30沿所述拉带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弹性带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21,所述弹性带3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点22,从而将所述弹性带30固定连接在所述拉带20上。
[0025]所述拉带2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21和所述第二连接点22之间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带30的自由长度。所述弹性带30的自由长度是指在所述弹性带30未被施加外力时的自然长度。这种连接方式使得所述拉带20在与所述弹性带30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余量。当所述弹性带30处于自由长度未被拉伸时,所述拉带20的对应位置部分未伸直,随着所述弹性带30被外力逐渐拉伸,所述拉带20的对应位置部分被逐渐拉直,直到所述弹性带30
的长度等于所述拉带20在所述第一连接点21和所述第二连接点22之间的长度。
[002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在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安装完所述气袋10后,拉伸所述拉带20,使所述弹性带30被拉伸,然后通过所述固定安装点23将所述拉带20固定在白车身40上(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固定在车身的其它位置)。固定好之后,所述弹性带30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利用所述弹性带30的张力使所述拉带20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点22和所述固定安装点23之间的部分处于伸直状态,这样就能避免与周围零件发生干涉,例如可以避免与白车身40上的凸起件60发生干涉,也避免在安装过程中使所述拉带20挂在所述凸起件60(或车身其它部件)上。
[0027]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利用所述拉带20和所述弹性带30的配合结构,提高了气帘拉带20的实用性和可安装性,节省了设计上使用其它支架等固定拉带20而增加操作人员操作工序,并且有效避免了拉带20与其它结构干涉而所带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侧气帘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袋;拉带,所述拉带的第一端与气袋固定连接,所述拉带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拉带的固定安装点,所述拉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气袋与所述固定安装点之间;弹性带,所述弹性带沿所述拉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弹性带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点;所述拉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带的自由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长度小于所述弹性带的最大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和所述弹性带的宽度相等,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对齐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气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缝制连接,所述弹性带的第二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思超庄瑞英赵红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