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和帘式气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46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和帘式气囊组件。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包括:气囊主体(100),其包括可充气区(110)和不可充气区(120),不可充气区(120)包括位于可充气区(110)的内部处的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和位于可充气区(110)的外部处的外部不可充气区(122);容纳件(200),其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并且限定通道;以及约束件(300),约束件(300)的一端固定至外部不可充气区(122),并且约束件(300)的另一端能够穿过通道固定至车辆的车身。帘式气囊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和上述实施例的帘式气囊。施例的帘式气囊。施例的帘式气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和帘式气囊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保护系统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和帘式气囊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帘式气囊通常安装在车辆的顶架,并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帘式气囊由气体发生器进行充气,并且沿着车辆的侧面在乘员与车辆的侧面结构(例如,侧窗、车柱等)之间膨胀,从而为乘员的头部提供保护。
[0003]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

IASI)对车辆的安全性进行测试评价。当测试时,在车辆受到小偏置重叠碰撞的工况下,车辆的帘式气囊会充气膨胀,从而配合驾驶员气囊或副驾驶气囊支撑假人的头部。然而,现有技术的气帘由于其他相关件设计的限制导致不利于支撑假人的头部。特别是,车辆的A柱附近的帘式气囊的一部分朝帘式气囊的一侧漂移,使得向窗外飘出,从而无法为头部提供可靠的保护。
[0004]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向侧方漂移的帘式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向侧方漂移的帘式气囊和包括该帘式气囊的帘式气囊组件。
[000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包括:气囊主体,其包括可充气区和不可充气区,不可充气区包括位于可充气区的内部处的内部不可充气区和位于可充气区的外部处的外部不可充气区;容纳件,其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并且限定通道;以及约束件,约束件的一端固定至外部不可充气区,并且约束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通道固定至车辆的车身。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气囊主体包括内侧和外侧,在气囊主体充气时,内侧面向车辆的乘员,并且外侧面向车辆的侧窗,其中,容纳件在外侧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并且约束件的一端在外侧固定至外部不可充气区。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约束件为拉索。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容纳件为织物,织物通过缝线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织物的两个相对端部分别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以限定供约束件穿过的通道。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充气区包括:前部可充气区,其用于对前排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和后部可充气区,其用于对后排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并且与前部可充气区流体连通,其中,容纳件位于前部可充气区的内部,约束件的一端固定至外部不可充气区的位于前部可充气区与后部可充气区之间的一部分,并且约束件的另一端固定至车辆的A柱。
[0012]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帘式气囊组件,其包括气体发生器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帘式气囊。
[0013]根据本技术的帘式气囊,当气囊主体充气膨胀时,约束件拉紧,以便为气囊主体提供支撑,从而防止帘式气囊向侧方漂移。
附图说明
[0014]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帘式气囊。
[0015]图2是图1的帘式气囊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帘式气囊,并且图2是图1的帘式气囊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帘式气囊包括气囊主体100、容纳件200和约束件300。帘式气囊被构造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气体发生器填充充气气体,以沿着车辆的侧面在乘员与车辆的侧面结构(例如,侧窗、车柱等)之间膨胀,从而为乘员的头部提供缓冲。车柱可以包括A柱、B柱和C柱,并且附加地还可以包括D柱。
[0018]在一个示例中,帘式气囊还包括拉带400。拉带400的一端与气囊主体100的前端中部相连接,以用于提供对气囊主体100的拉力。当气囊主体100充气后,避免了气囊主体100向车辆的后方移位。拉带40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500与车身相连接。
[0019]气囊主体100包括内侧和外侧。在气囊主体100充气时,气囊主体100的内侧面向乘员,并且外侧面向侧窗。气囊主体100通常由两层柔性材料(例如,织物和薄聚合物)制成,并且可以例如通过接缝被划分为可充气区110和不可充气区120。例如,接缝可以包括缝线、焊接点和/或粘接剂中的一者或多者。
[0020]可充气区110可以由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区域构成。在一个示例中,可充气区110包括流体连通的前部可充气区111和后部可充气区112。在帘式气囊处于展开的情况下,前部可充气区111可以为前排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并且后部可充气区112可以为后排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例如,在具有A柱、B柱和C柱三个车柱的车辆的情况下,前部可充气区111在充气时位于A柱和B柱之间的前排侧窗与乘员头部之间,以便为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的头部进行缓冲,并且后部可充气区112在充气时位于B柱和C柱之间的后排侧窗与乘员头部之间,以便为后排乘客的头部提供缓冲。
[0021]不可充气区120包括位于可充气区110的内部处的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和位于可充气区110的外部处的外部不可充气区122。不可充气区120位于非作用区域,以减小可充气区110的腔室的体积。例如,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可以为水滴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以便于在帘式气囊充气状态下减小该内部不可充气区121的受力,从而降低撕裂的风险。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帘式气囊可以包括多个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四个内部不可充气区121位于前部可充气区111内部,并且一个内部不可充气区121位于后部可充气区112内部。应当理解,内部不可充气区121的数量并不限于此。
[0022]容纳件200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并且限定通道。在一个示例中,容纳件200为一块织物,该织物可以通过缝线210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121。织物的两个相对端部分别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121,以限定通道。例如,织物可以为方形。
[0023]约束件300的一端固定至外部不可充气区122,并且约束件300的另一端能够穿过通道固定至车辆的车身。在一个示例中,约束件300为拉索,拉索由缺乏伸缩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拉索的一端可以通过缝线固定至外部不可充气区122,并且拉索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用于拉带400的固定件500固定至车身。拉索能够在容纳件200的通道内来回移动。
[0024]根据本技术的帘式气囊,当气囊主体100充气膨胀时,约束件300拉紧,以便为气囊主体100提供支撑,从而防止相对应的可充气区110的一部分向侧方漂移。
[0025]在一个示例中,容纳件200可以在外侧固定至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并且约束件300的一端可以在外侧固定至外部不可充气区122。结果,当气囊主体100充气膨胀时,在气囊主体100的外侧提供支撑,从而防止相对应的可充气区110的一部分向窗外飘出,以避免乘员的头部受到伤害。
[0026]在一个示例中,容纳件200可以固定至前部可充气区111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主体(100),其包括可充气区(110),和不可充气区(120),其包括位于所述可充气区(110)的内部处的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和位于所述可充气区(110)的外部处的外部不可充气区(122);容纳件(200),其固定至所述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并且限定通道;以及约束件(300),所述约束件(300)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外部不可充气区(122),并且所述约束件(300)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通道固定至所述车辆的车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主体(100)包括内侧和外侧,在所述气囊主体(100)充气时,所述内侧面向所述车辆的乘员,并且所述外侧面向所述车辆的侧窗,其中,所述容纳件(200)在所述外侧固定至所述内部不可充气区(121),并且所述约束件(300)的所述一端在所述外侧固定至所述外部不可充气区(1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300)为拉索。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强王亮费祥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