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13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插口组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表面固定套接有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正面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正面设有针孔,所述充电口的正面活动套接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动拉杆使得压板将固定套中压力油抽吸至安装套中,进而使得弹簧压缩的同时使得两侧的夹杆向固定套中滑入,此时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口中,并松下拉杆,使得弹簧复位的同时带动夹杆复位,并使得夹杆套入充电插头侧面的侧孔中,完成卡紧定位,使得从外侧无法直接拉出充电插头,保证充电接触稳定,避免断电,需要取出时重复拉动拉杆并向外拔出充电插头即可。可。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充电插口组件
,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充电插口附近结构简单,通常为一个插口和内部的充电针孔,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插头在插入插口中后仅仅依靠接触阻尼提供稳定,实际插入稳定性较差,缺乏紧固方式,使得连线充电时容易扯出,使得造成接触不良,进而造成断电,影响充电效果,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具有保证充电稳定以及避免充电针孔积尘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表面固定套接有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正面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正面设有针孔,所述充电口的正面活动套接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侧面固定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杆,所述充电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的内表面活动套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穿过安装套并延伸至安装套的外侧,所述安装套的正面开设有套孔,所述套孔的内表面与拉杆活动套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插头的侧面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的内径大于夹杆外端的直径,所述夹杆的外端与侧孔活动套接,保证在松下拉杆时,两侧的夹杆可以同时动作套入侧孔中,实现充电插头的夹紧固定,避免拉拽充电线时造成充电插头接触不良,避免断电的情况。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的截面均为弧形,利用弧形的侧板,使得侧板更贴合充电插头的侧面,保证夹杆具有良好的夹紧空间。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座的正面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内表面活动套接有圆轴,所述圆轴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放置孔用于暂时存放连接板和圆轴,在充电过程中保证连接板和圆轴具有稳定的放置空间。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海绵套,所述海绵套的直径小于针孔的内径,通过在圆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且保证海绵套的外径小于针孔的内径,保证海绵套便于套接在针孔中,有效避免灰尘吸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口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面固定套接有磁板,利用磁板与连接板吸附,提高连接板密封时的稳定性,避免掉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在充电座的端面固定连接侧板,并在侧板的侧面固定套接固定套,使得固定套中连接弹簧,且使得内部的弹簧连接圆板,利用圆板连接夹杆,增设安装套位于充电口的下方,并在内部活动套接压板,利用拉杆连接压板并在曲管中充入压力油,在需要充电时,通过拉动拉杆使得压板将固定套中压力油抽吸至安装套中,进而使得弹簧压缩的同时使得两侧的夹杆向固定套中滑入,此时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口中,并松下拉杆,使得弹簧复位的同时带动夹杆复位,并使得夹杆套入充电插头侧面的侧孔中,完成卡紧定位,使得从外侧无法直接拉出充电插头,保证充电接触稳定,避免断电,需要取出时重复拉动拉杆并向外拔出充电插头即可。
[0013]2、本技术通过在充电座的正面开设放置孔,并在放置孔中套接连接板侧面的多组圆轴,使得圆轴的外表面套接海绵套,在不进行充电时,可以将放置孔中的连接板和圆轴取出,并将连接板的圆轴套接在充电口的针孔中,避免非充电状态下,环境中灰尘积攒堆积在充电口的针孔中,且利用圆轴外表面固定套接的海绵增加吸尘效果,此外通过在充电口的正面开设通孔,使得通孔中安装磁板,利用磁板与连接板吸附,保证连接板上圆轴套接密封后的稳定,避免脱落,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充电座和安装座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侧板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安装套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充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圆轴和海绵套之间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中:1、安装框;2、充电座;3、充电口;4、针孔;5、充电插头;6、侧板;7、固定套;8、弹簧;9、圆板;10、夹杆;11、安装套;12、压板;13、套孔;14、拉杆;15、曲管;16、侧孔;17、放置孔;18、连接板;19、圆轴;20、海绵套;21、通孔;22、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的内表面固定套接有充电座2,充电座2的正面开设有充电口3,充电口3的正面设有针孔4,针孔4与充电插头5上的插针接触,实现充电操作,充电口3的正面活动套接有充电插
头5,充电座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侧板6,侧板6的侧面固定套接有固定套7,固定套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利用弹簧8的弹性,便于实现夹杆10的复位,实现定位操作,弹簧8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圆板9,圆板9直径大于夹杆10的直径,且圆板9的直径略小于固定套7的内径,保证圆板9具备密封的同时可以水平滑动,圆板9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杆10,充电座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11的内表面活动套接有压板12,压板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拉杆14,拉杆14穿过安装套11并延伸至安装套11的外侧,安装套11的正面开设有套孔13,套孔13的内表面与拉杆14活动套接通过拉动拉杆14,使得拉杆14带动压板12上移时,实现固定套7中压力油的抽吸,进而实现弹簧8的压缩和夹杆10的拉动滑动。
[0024]其中,充电插头5的侧面开设有侧孔16,侧孔16的内径大于夹杆10外端的直径,夹杆10的外端与侧孔16活动套接,保证在松下拉杆14时,两侧的夹杆10可以同时动作套入侧孔16中,实现充电插头5的夹紧固定,避免拉拽充电线时造成充电插头5接触不良,避免断电的情况。
[0025]其中,侧板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6的截面均为弧形,利用弧形的侧板6,使得侧板6更贴合充电插头5的侧面,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包括安装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的内表面固定套接有充电座(2),所述充电座(2)的正面开设有充电口(3),所述充电口(3)的正面设有针孔(4),所述充电口(3)的正面活动套接有充电插头(5),所述充电座(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侧板(6),所述侧板(6)的侧面固定套接有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圆板(9),所述圆板(9)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杆(10),所述充电座(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11)的内表面活动套接有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拉杆(14),所述拉杆(14)穿过安装套(11)并延伸至安装套(11)的外侧,所述安装套(11)的正面开设有套孔(13),所述套孔(13)的内表面与拉杆(14)活动套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博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