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终端、设备、系统、场站、储能包及充电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386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终端、设备、系统、场站、储能包及充电控制方法,该充电终端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受电座、终端控制器和通信电路;其中,第一充电电路用于将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输出的电能通过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为车辆充电;第二充电电路用于将充电电极输出的电能传递给储能包,以及将储能包输出的电能通过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终端控制器用于根据通信电路中的通信信号,控制第二充电电路输出电能为车辆或储能包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充电终端中受电座、第二充电电路和通信电路的设置,将现有的集中一体式储能调整为分布式储能,对现有充电终端进行较小改造即可实现充电系统的储能功能,可行性高且成本低廉,易于普及。及。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终端、设备、系统、场站、储能包及充电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终端、设备、系统、场站、储能包及充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往往采用如图1所示的一体式充电机,或者如图2所示的多终端分体式充电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充电系统的储能功能,往往采用集中一体式储能,如图3所示,储能电池利用AC/DC模块(即交流/直流转换模块)获取电网电能进行充电,放电则通过DC/DC模块经充电机对电动汽车(EV)充电。然而,这种一体式储能的设置,需要增加AC/DC模块、DC/DC模块及相应的充放电控制,对现有充电系统的改造程度很大,成本较高,社会经济性效益不理想。
[0004]因此,如何能够更加便捷地为充电系统加入储能功能,减小对充电系统的改造程度,降低成本,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终端、设备、系统、场站、储能包及充电控制方法,以通过分体式充电机的充电终端与储能电池的结合实现充电系统的储能功能,减小对充电系统的改造程度,可行性高且成本低廉,易于普及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终端,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受电座、终端控制器和通信电路;其中,
[0007]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极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输出的电能通过所述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为车辆充电;
[0008]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受电座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三端与储能包连接,用于将所述充电电极输出的电能传递给储能包,以及将储能包输出的电能通过所述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
[0009]所述终端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分别与充电机和储能包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通信电路中的通信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输出电能为车辆或储能包供电。
[0010]可选的,受电座具体为充电枪受电座,用于将插入的充电枪中的所述充电电极输出的电能传递给所述储能包。
[0011]可选的,该充电终端还包括:
[0012]归位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放置在所述充电终端的放置位置时,触发归位信号;其中,所述充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充电枪上;
[0013]所述终端控制器与所述归位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归位信号后,控制
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输出电能为储能包供电。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储能包,包括:电池组和DC

DC转换器;
[0015]其中,所述电池组通过所述DC

DC转换器与充电终端的第二充电电路连接;所述DC

DC转换器的控制组件与充电终端的通信电路连接,用于根据通信电路的通信信号,将所述电池组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目标电压并输出到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终端的充电电极连接的车辆供电。
[0016]可选的,所述储能包还包括:与充电终端的终端控制器连接的BMS控制器,用于在与终端控制器的连接导通时,向终端控制器发送充电信息。
[0017]可选的,所述DC

DC转换器具体为单向DC

DC转换器,用于将所述电池组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目标电压并输出到第二充电电路;
[0018]对应的,所述储能包还包括:充电电路,用于将第二充电电路输出的电能传递给所述电池组,为所述电池组供电。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充电终端和如上述所述的储能包。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充电设备和充电机。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场站,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充电系统。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充电终端,包括:
[0023]获取所述充电终端中充电电极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连接状态包括车辆连接状态和车辆未连接状态;
[0024]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目标;其中,所述充电目标为车辆或所述充电终端连接的储能包;
[0025]根据所述充电目标,控制所述充电终端连接的充电机和/或所述储能包对所述充电目标进行充电。
[002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充电终端,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受电座、终端控制器和通信电路;其中,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极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输出的电能通过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为车辆充电;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受电座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三端与储能包连接,用于将充电电极输出的电能传递给储能包,以及将储能包输出的电能通过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终端控制器通过通信电路分别与充电机和储能包连接,用于根据通信电路中的通信信号,控制第二充电电路输出电能为车辆或储能包供电;
[0027]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充电终端中受电座、第二充电电路和通信电路的设置,将分体式充电机的充电终端与储能电池相结合实现充电系统的储能功能,能够将现有的集中一体式储能调整为分布式储能,对现有充电终端进行较小改造即可实现充电系统的储能功能,可行性高且成本低廉,易于普及。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充电系统、充电场站、储能包及充电控制方法,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充电机的充电示意图;
[0030]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多终端分体式充电机的充电示意图;
[0031]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集中一体式储能的分体式充电机的充电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中充电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包的充放电电路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请参考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受电座、终端控制器和通信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极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输出的电能通过所述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为车辆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与充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受电座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三端与储能包连接,用于将所述充电电极输出的电能传递给储能包,以及将储能包输出的电能通过所述充电电极传递给车辆;所述终端控制器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分别与充电机和储能包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通信电路中的通信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输出电能为车辆或储能包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受电座具体为充电枪受电座,用于将插入的充电枪中的所述充电电极输出的电能传递给所述储能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归位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充电枪放置在所述充电终端的放置位置时,触发归位信号;其中,所述充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充电枪上;所述终端控制器与所述归位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归位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输出电能为储能包供电。4.一种储能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和DC

DC转换器;其中,所述电池组通过所述DC

DC转换器与充电终端的第二充电电路连接;所述D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晓鹏徐威夏修龙栗文涛路文刚毛宗龙王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