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47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液箱和安装在所述储液箱顶部的盖板,所述储液箱内安装有两个换热箱,两个所述换热箱底端固定连通有多个连通管,所述换热箱的两侧内壁上插接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换热箱外部,所述换热板位于所述换热箱内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导气孔,所述储液箱的左侧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出气端与左侧的换热箱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机构,所述储液箱的右侧安装有净化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烟气在换热箱内的运动行程,还能够增加换热箱与储液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对烟气热量的回收完全度。气热量的回收完全度。气热量的回收完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是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电极是指以石油焦、沥青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经过原料煅烧、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石墨质导电材料,称为人造石墨电极(简称石墨电极),以区别于采用天然石墨为原料制备的天然石墨电极。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0004]石墨电极在焙烧时一般选择焙烧炉对其进行焙烧处理,现有的焙烧炉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这些高温烟气,若不加以利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现有余热回收主要通过换热管将热量传递给储液机构内储存的液体进行热量回收,其中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颗粒,容易积留在管道内部,而且热量在管道内部停留行程短,热量回收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液箱和安装在所述储液箱顶部的盖板,所述储液箱内安装有两个换热箱,两个所述换热箱底端固定连通有多个连通管,所述换热箱的两侧内壁上插接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换热箱外部,所述换热板位于所述换热箱内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导气孔,所述储液箱的左侧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出气端与左侧的换热箱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机构,所述储液箱的右侧安装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与右侧的换热箱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机构,所述净化箱的顶部设有排气管。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箱一侧外壁底端固定有进气管,所述过滤箱的顶部拐角处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机构固定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机构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左侧的换热箱之间固定连通有多个支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箱顶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
[0009]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部设有两个与所述换热箱顶端内壁贴合的密封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道机构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右侧的换热箱之间通过多个支管固定连通,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净化箱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底端延伸至所述净化箱内。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一侧固定连通有雾化管,所述雾化管的圆周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海绵块。
[0012]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底部与所述储液箱之间固定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
括与所述储液箱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插接有与所述换热箱固定连接的限位柱。
[001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4]其一:本技术通过过滤机构的进气端接入排烟管道,过滤机构对烟气进行粉尘颗粒的过滤工作,避免粉尘颗粒进入换热箱内,经过滤后的高温烟气进入换热箱内,换热板将热量传递给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余热回收工作;
[0015]其二:本技术通过导气孔能够对烟气进行紊流降低烟气运动速率,换热板不仅能够增加烟气在换热箱内的运动行程,还能够增加换热箱与储液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对烟气热量的回收完全度。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换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换热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储液箱;2、盖板;3、导气管;4、第一连接管;5、出气管;6、第二连接管;7、过滤箱;8、进气管;9、净化箱;10、换热箱;11、支管;12、换热板;13、导气孔;14、过滤网板;15、雾化管;16、连通管;17、套管;18、限位柱;1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25]如图1

图4所示,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液箱1和安装在储液箱1顶部的盖板2,储液箱1内安装有两个换热箱10,两个换热箱10底端固定连通有多个连通管16,换热箱10的两侧内壁上插接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换热板12,换热板12的一端延伸至换热箱10外部,换热板12位于换热箱10内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导气孔13,储液箱1的左侧安装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出气端与左侧的换热箱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机构,储液箱1的右侧安装有净化箱9,净化箱9与右侧的换热箱1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机构,净化箱9的顶部设有排气管。
[0026]借由上述结构,首先将需要进行加热的液体导入储液箱1内,过滤机构的进气端接入排烟管道,过滤机构对烟气进行粉尘颗粒的过滤工作,避免粉尘颗粒进入换热箱10内,经过滤后的高温烟气进入换热箱10内,换热板12将热量传递给储液箱1内的液体,进行余热回
收工作,导气孔13能够对烟气进行紊流降低烟气运动速率,换热板12不仅能够增加烟气在换热箱10内的运动行程,还能够增加换热箱10与储液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对烟气热量的回收完全度,回收热量后的烟气进入净化箱9内,与净化箱9内的反应溶液进行反应,实现对烟气的净化工作目的。
[0027]进一步的,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7,过滤箱7内安装有过滤网板14,过滤箱7一侧外壁底端固定有进气管8,过滤箱7的顶部拐角处与第一连接管道机构固定连通。
[0028]借由上述结构,过滤网板14能够对进入过滤箱7内的延期进行过滤工作。
[0029]进一步的,第一管道连接机构包括导气管3,导气管3与左侧的换热箱10之间固定连通有多个支管11,导气管3的一端与过滤箱7顶部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4。
[0030]进一步的,盖板2的底部设有两个与换热箱10顶端内壁贴合的密封圈19。
[0031]借由上述结构,密封圈19能够增加盖板2与换热箱10之间的密封强度,防止烟气溢出。
[0032]进一步的,第二连接管道机构包括出气管5,出气管5与右侧的换热箱10之间通过多个支管11固定连通,出气管5的一端与净化箱9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储液箱(1)和安装在所述储液箱(1)顶部的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内安装有两个换热箱(10),两个所述换热箱(10)底端固定连通有多个连通管(16),所述换热箱(10)的两侧内壁上插接有多个交错分布的换热板(12),所述换热板(1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换热箱(10)外部,所述换热板(12)位于所述换热箱(10)内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导气孔(13),所述储液箱(1)的左侧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出气端与左侧的换热箱(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机构,所述储液箱(1)的右侧安装有净化箱(9),所述净化箱(9)与右侧的换热箱(1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机构,所述净化箱(9)的顶部设有排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7),所述过滤箱(7)内安装有过滤网板(14),所述过滤箱(7)一侧外壁底端固定有进气管(8),所述过滤箱(7)的顶部拐角处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机构固定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石墨电极生产的煅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连接机构包括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与左侧的换热箱(10)之间固定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健保莫华李锦青赖育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杜科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