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500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3
本申请涉及正极材料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包括摩尔比为1:0.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正极材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磷酸铁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领域的电极材料。磷酸铁锂具有较为规则的橄榄石型结构,使得磷酸铁锂获得放电容量大、价格低廉、无毒性且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对于磷酸铁锂的研究一直为热门研究。
[0003]虽然磷酸铁锂具有较多的优点,但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在应用于电池中时,磷酸铁锂存在电子导电率较低,锂离子扩散系数较小,材料振实密度较低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磷酸铁锂的应用。为了拓宽磷酸铁锂的应用,目前采用在磷酸铁锂中引入锰系化合物,形成磷酸锰铁锂固溶体,由于锰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反应电压和较佳的电解质相容性,使得磷酸锰铁锂固溶体获得较佳的电容量以及循环效果。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简单地通过锰系化合物和磷酸铁锂制备正极材料,由于锰系化合物与磷酸铁锂的结构类似,进而制得的正极材料仍存在电子电导以及离子电导较低的缺陷,即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正极材料存在电子电导以及离子电导较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包括摩尔比为1:0.001

2的母体材料和掺杂元素源,所述掺杂元素源为氟源,所述母体材料包括摩尔比为0.5

2:1:1的磷酸铁、锰源和锂源,所述母体材料为经改性剂改性处理的母体材料,所述改性剂包括石墨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由于采用氟源作为掺杂元素,对磷酸锰铁锂的橄榄石结构无影响,并使得磷酸锰铁锂获得较佳的结晶性能;氟源可在取代磷酸锰铁锂中的氧位,进而形成有效的氧位掺杂,而氟离子的半径小于氧离子的半径,键长增加,键能减小,提高了磷酸锰铁锂的结构稳定性,并提高了晶格参数,增加了锂离子的扩散通道,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氟离子的弱键合性能,氟离子可适当地调整位置,有利于锂离子的迁移,进而改善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通过锰离子与氟离子的相互配合,可扩大母体材料的晶胞体积,改善锂离子扩散的顺畅性,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即增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0008]其次,采用石墨烯对母体材料进行改性处理,石墨烯可负载于母体材料表面,即在橄榄石结构上负载有二维层状结构,因此石墨烯与母体材料可构成三维导向网络体,进而有效缩短锂离子的迁移距离,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石墨烯的负载,可为母体材料提供较多的孔隙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或脱附,提高正极材料的性能稳定性。
[0009]此外,通过石墨烯与氟源的配合,可有效改善锂离子的扩散速率,提高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协同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改性剂还包括蔗糖和聚吡咯中的至少一种。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采用蔗糖对母体材料进行改性处理,蔗糖作为碳源,对母体材料进行稳定地包覆后,可进一步增加母体材料的表面导电效果,进而在母体材料在烧结过程中,蔗糖会发生分解,从而在母体材料表面形成孔隙,进一步改善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上的嵌入和脱出顺畅性,增强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以及离子电导效果。
[0012]其次,采用聚吡咯对母体材料进行改性,聚吡咯可对母体材料进行包覆,进而在母体材料表面形成包覆膜,使得母体材料的表面活性有所降低,使得正极材料应用于电池后,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不良反应减少,但锂离子的嵌入以及脱出维持稳定,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且膜结构的生成还可降低母体材料之间发生自团聚的可能性,即降低正极材料中颗粒分布不均的可能性,使得正极材料获得较为均匀的电化学效果。
[0013]最后,采用石墨烯、蔗糖和聚吡咯相互配合,在母体材料的橄榄石结构上不仅负载有二维层状结构以及膜结构,形成交联的导电网络;并且还可使母体材料获得较多的孔隙结构,不仅增强改性剂与母体材料之间的结合效果,还可提高锂离子在母体材料上的嵌入和脱出速率,即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以及离子电导效果;此外还可在母体材料外形成多次包碳,不仅细化母体材料的颗粒,还增强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上的嵌入或脱附的效果,增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效果。
[0014]优选的,所述改性剂还包括规整剂,所述规整剂包括酒石酸铵、水合肼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纳米管为经酸超声改性的单壁碳纳米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采用酒石酸铵作为规整剂,一方面,母体材料中发生成核反应,并形成细小的碎片,进而在酒石酸胺的诱导下,发生定向组装,最终形成稳定地花状的三维多孔分级结构,三维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渗入到颗粒内部,进而有效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另一方面,抑制细小的母体材料发生团聚,即降低一次颗粒团聚成为二次大颗粒的可能性,减小正极材料的粒径,缩短锂离子的脱嵌距离,稳定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0016]其次,采用水合肼对母体材料进行改性,水合肼自身具有较佳的还原性,进而可有效降低石墨烯发生氧化的可能性,有效减小石墨烯片层结构的粒度,使得石墨烯可较为稳定地负载于母体材料上,减少母体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0017]此外,采用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酸液超声改性处理,减少碳纳米管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碳纳米管团聚的可能性,使得碳纳米管可较为均匀地分散于母体材料中,不仅可与石墨烯相互配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三维导电网络,还可诱导母体材料形成较为细小的纳米颗粒,使得形成的正极材料获得较为均匀的压实密度,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0018]最后,采用酒石酸铵、水合肼和碳纳米管相互配合,一方面,降低母体材料中颗粒发生团聚的可能性,使得母体材料中稳定形成粒径较小的花状三维结构的颗粒,另一方面,不易发生氧化,降低母体材料与电解液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稳定形成导电网络。稳定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以及脱嵌自由度,因此,正极材料获得较为均匀地电化学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改性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

10份母体材料、
1

2份改性剂和8

15份草酸,将母体材料和草酸,搅拌混合,研磨处理,干燥,制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分散于对甲苯磺酸铁溶液中,搅拌混合,烘干得浆液,将浆液和改性剂搅拌混合,持续反应,洗涤、烘干、研磨,制得经改性处理的母体材料。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母体材料与草酸混合后进行研磨,进而自动引发基团发生置换反应,并且过量的草酸可作为还原剂,将母体材料中的三价金属离子还原为二价金属离子,稳定形成粒径均匀的磷酸锰铁锂,从而改性剂可稳定对母体材料进行包覆以及改性,稳定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效果。
[0021]优选的,还包括分散剂,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聚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摩尔比为1:0.001

2的母体材料和掺杂元素源,所述掺杂元素源为氟源,所述母体材料包括摩尔比为0.5

2:1:1的磷酸铁、锰源和锂源,所述母体材料为经改性剂改性处理的母体材料,所述改性剂包括石墨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还包括蔗糖和聚吡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还包括规整剂,所述规整剂包括酒石酸铵、水合肼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纳米管为经酸改性的单壁碳纳米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

10份母体材料、1

2份改性剂和8

15份草酸,将母体材料和草酸,搅拌混合,研磨处理,干燥,制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分散于对甲苯磺酸铁溶液中,搅拌混合,烘干得浆液,将浆液和改性剂搅拌混合,持续反应,洗涤、烘干、研磨,制得经改性处理的母体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散剂,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聚乙二醇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源包括氟化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曼岳海峰郭欢李槐华虎国栋黄祥坤管攀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