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蜂窝状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457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窝状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取聚乙烯醇、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加入到适量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均匀绿色溶液。将混合溶液装入注射器中进行静电喷雾,该注射器通过塑料管与内径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状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别是一种静电喷雾制备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储能材料的代表之一,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小到手机、笔记本电脑之类的日常数码产品,大到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电站等大型产品设备,他们的出现和发展,都与电池技术的革新进步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更是不断提高,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也提出的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自然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
[0003]Li3VO4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商业化的石墨具有更高的体积比容量,比Li4Ti5O
12
具有更低的电压平台和更高的比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理想的负极候选材料。然而,Li3VO4负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与离子电导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充电/放电过程中极化较大,使得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不佳,在大倍率下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因此,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强Li3VO4材料的导电性和如何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
[0004]此外,目前尚未有任何利用静电纺丝机进行简易的静电喷雾制备Li3VO4电极的报道。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喷雾制备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的方法。所制备的电极材料以蜂窝碳为基体,表面和内部嵌入大量超小纳米颗粒,蜂窝状形貌结构承受力强,能够有效抑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引起的结构坍塌,超小纳米颗粒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表现出优异电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种基于静电喷雾技术,以硝酸锂、草酸、偏钒酸铵、聚乙烯醇、去离子水为原料,得到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其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加入到适量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均匀绿色溶液;(2)将步骤(1)所得的均匀溶液转移至注射器中,在电压为18

20 kV,温度为40

60℃条件下纺丝6

8小时,得到前体复合材料;(3)将步骤(2)中所得前体复合材料迅速转移至60

8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0

12小时,干燥完成后置于空气环境中,升温至200

300℃下预烧2

5小时,然后在氮气环境中500

800℃下煅烧5小时得到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
[0006]步骤(1)里混合溶液中硝酸锂、草酸、偏钒酸铵的摩尔比为3

4:5

6:0.5

1,去离子水质量占总质量的76

80%,聚乙烯醇质量占总质量的6

10%。
[0007]步骤(2)中静电喷雾电压为18

20 kV,时间为6

8小时,纺丝时环境温度为40

60℃,湿度为20

30%,纺丝距离为20

30cm。
[0008]静电喷雾结束后,迅速将铝箔转移至60

80℃烘箱中干燥10

12小时。
[0009]步骤(3)中先在空气中预烧,预烧温度为200

300℃,升温速度为5

10℃/min,预烧时间为2

5小时,再以4

5℃/min的升温速度,在氮气气氛中500

800℃煅烧5

8小时。
[0010]本专利通过聚合物溶液在强电场中雾化形成带电雾滴,首次利用简易的静电喷雾得到蜂窝状Li3VO4/C电极材料,蜂窝碳基体上嵌入大量超小纳米颗粒,使得复合材料中锂离子扩散得到了明显增强。
[0011]其原理在于:(1)偏钒酸铵实际结构是四钒酸铵(NH4)4V4O
12
,在酸性溶液中V4O
124

会得到质子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的VO
2+
(V4O
124

+16H
+
+4e = 4VO
2+ +12H2O)。静电喷雾过程中,由于静电相互作用,Li
+
、VO
2+
相互排斥,从而抑制两者产生团聚并分别与

OOC

COO

结合,在微观尺度均匀分散;(2)经过静电喷雾,液滴中的水雾化后在静电作用下相互排斥在液滴边缘,核心的Li
+
、VO
2+
成分保留在液滴中心,在毛细管力与对流作用下,液滴排成有序结构。在随后的干燥中,水分完全蒸发,聚合物完全固化,而草酸和偏钒酸铵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和气体(2NH4VO3+4C2H2O
4 = (NH4)2[(VO)2(C2O4)3]+2CO2+H2O),此气体导致蜂窝孔的形成,其膜孔呈六边形有序排列,如蜂巢一般;(3)以聚乙烯醇作为模板,经

OOC

COO

与Li
+
、VO
2+
结合。利用200

300℃空气下预烧(预氧化),聚乙烯醇发生脱氢反应同时生成共轭C=C键,形成稳定的碳骨架,有利蜂窝结构的保持,同时产生大量游离态氧,为Li
+
、VO
2+
在随后烧结中形成Li3VO4提供氧化环境;(4)烧结过程中,Li
+
、VO
2+
在聚乙烯醇表面和内部结合并在氧化环境中形成Li3VO4纳米颗粒,同时聚乙烯醇进一步碳化,从而获得Li3VO4纳米颗粒镶嵌在蜂窝碳基体内部和表面的特殊形貌。蜂窝碳有利于增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超小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活性。所制备的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显示了优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001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一种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制作成本低廉,绿色无污染,对环境友好;(2)合成工艺简单,无需额外的高温环境即可进行静电喷雾,可重复性强;(3)所制备的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的蜂窝结构,具有承受力强,结构稳定的特点,能够承受充放电带来的体积膨胀,超小纳米颗粒有利于电解液的接触与渗透;(4)所制备的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首次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 实施例1所制备样品的光学照片:(a)喷雾后,(b)干燥后,(c)局部放大图。
[0014]图2 实施例1所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具体制备工艺如下:(1)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加入到适量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均匀绿色溶液;(2)将步骤(1)所得的均匀溶液转移至注射器中,在电压为18

20 kV,温度为40

60℃条件下纺丝6

8小时,得到前体复合材料;(3)将步骤(2)中所得前体复合材料迅速转移至60

8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0

12小时,干燥完成后置于空气环境中,升温至200

300℃下预烧2

5小时,然后在氮气环境中500

800℃下煅烧5小时得到蜂窝状Li3VO4/C复合材料。2.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里混合溶液中硝酸锂、草酸、偏钒酸铵的摩尔比为3

4:5

6:0.5

1,去离子水质量占总质量的76

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世兵李道波杨松石嘉悦张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