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488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软单体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黏剂
,尤其涉及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酯胶黏剂含有软弹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化学结构稳定,具有优良的耐老化和抗腐蚀性能,由于其结构中不存在不饱和键,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光学性能。丙烯酸酯压敏胶作为压敏胶大类里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粘接,在电子、汽车、航空、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0003]目前现有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交联固化有多种方式:一是通过添加热交联剂后高温交联;二是对亚敏胶改性引入双键、环氧等不饱和键,添加光引发剂和带有双键、环氧等不饱和键的功能单体,通过紫外光固化等手段进行交联固化;三是对亚敏胶改性引入双键、环氧等不饱和键,添加热交联剂,光引发剂和带有双键、环氧等不饱和键的功能单体,前期通过加热交联,后期再通过紫外光固化等手段进行二次交联固化。方法一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也会使丙烯酸酯压敏胶在使用的时候具有的初粘力偏低的缺点,对被贴物的表面润湿能力差;方法二和方法三虽然兼顾了丙烯酸酯压敏胶初粘力和使用后的高交联度和粘接性,但该方法操作步骤繁琐,生产和使用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0006][0007]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体为含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第二功能单体为含有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
[0008]优选地,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9]优选地,所述硬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
‑2‑
羟乙酯、丙烯酸
‑2‑
羟丙酯、丙烯酸
‑4‑
羟丁酯中至少一种。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β

丙烯酰氧基丙酸中至少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
[0013]优选地,所述溶剂选自乙酸乙酯、甲苯、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上所述的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按计量称取软单体、硬单体、第一功能单体、第二功能单体、溶剂,投入反应釜内;
[0016]S2、通氮气,于64

65℃下充分搅拌;
[0017]S3、加入20

50%重量的引发剂,于同样温度下搅拌2

5小时;
[0018]S4、加入余量引发剂,升温至68

69℃,搅拌反应3

6小时;
[0019]S5、冷却后,加入溶剂稀释以调节固含量,制得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
[0020]优选地,步骤S2中,搅拌时间大于等于20min。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第一功能单体与第二功能单体发生交联反应,以赋予胶黏剂自交联性能,以提高胶黏剂的内聚力。通过胶黏剂的原料组成的设计,形成的胶黏剂在常温和高温下均可以自行交联。可通过调节第一功能单体和第二功能单体的比例,调整丙烯酸胶黏剂自交联的速度以及交联度。在采用上述胶黏剂制备胶带或胶膜时,前期不引入或引入极少量固化剂,即可使得胶带或胶膜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初粘力。制得的胶带或胶膜与被贴物贴合之后,仍可在常温或高温下自行交联,从而提升胶黏剂的内聚强度和与被贴物的粘接强度。
[0023]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
(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0029][0030]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体为含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第二功能单体为含有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
[0031]本实施例中,软单体用以赋予胶黏剂粘接性能,硬单体用以赋予胶黏剂内聚性能。第一功能单体与第二功能单体发生交联反应,以赋予胶黏剂自交联性能,以提高胶黏剂的内聚力。上述胶黏剂的原料组成,在常温和高温下均可以自行交联。可通过调节第一功能单体和第二功能单体的比例,调整丙烯酸胶黏剂自交联的速度以及交联度。本实施例的胶黏剂在使用前,具有低交联度和高初粘的特性。在采用上述胶黏剂制备胶带或胶膜时,胶黏剂与被贴物贴合的过程中,前期不引入或引入极少量固化剂,即可使得胶带或胶膜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初粘力。与被贴物贴合之后,仍可在常温或高温下自行交联,从而提升胶黏剂的内聚强度和其与被贴物的粘接强度。
[00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中的至少一种,以提高形成的胶膜的柔韧性,促进成膜,对基材具有好的附着力。
[00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硬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好的抗污性、耐水性、抗黏连、高光泽。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具有特殊的饱和脂肪环状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单体为含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第二功能单体为含有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
‑2‑
羟乙酯、丙烯酸
‑2‑
羟丙酯、丙烯酸
‑4‑
羟丁酯中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β

丙烯酰氧基丙酸中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闯丁豪杰蒋晓明高伟梁豪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