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25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轮胎包括:胎体;内衬层,位于胎体的内侧;两个子口,两个子口均设置在内衬层上且位于内衬层的内侧,两个子口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各子口用于贴合贴合鼓;两个胎侧插入包,两个胎侧插入包均设置在内衬层上且位于内衬层与胎体之间,两个胎侧插入包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胎易出现内衬层接头脱开的问题。头脱开的问题。头脱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轮胎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其生产工艺中需要对内衬层复合件进行四次膨胀,导致内衬层极易出现接头脱开的现象,而内衬层接头一旦脱开,若接头脱开不严重,则需要进行胎胚返修;若接头脱开严重,则胎胚报废。
[0003]然而,在工作人员对轮胎完成修复后,轮胎仍然存在由于气密层厚度不均和气密层向胎体内部渗透的风险,影响轮胎的正常使用,也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易出现内衬层接头脱开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胎体;内衬层,位于胎体的内侧;两个子口,两个子口均设置在内衬层上且位于内衬层的内侧,两个子口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各子口用于贴合贴合鼓;两个胎侧插入包,两个胎侧插入包均设置在内衬层上且位于内衬层与胎体之间,两个胎侧插入包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
[0006]进一步地,轮胎还包括:两个胎侧插入包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体(10);内衬层(20),位于所述胎体(10)的内侧;两个子口(30),所述两个子口(30)均设置在所述内衬层(20)上且位于所述内衬层(20)的内侧,两个所述子口(30)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各所述子口(30)用于贴合贴合鼓;两个胎侧插入包(40),所述两个胎侧插入包(40)均设置在所述内衬层(20)上且位于所述内衬层(20)与所述胎体(10)之间,两个所述胎侧插入包(40)分别位于胎冠中部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两个胎侧插入包胶片(50),所述两个胎侧插入包胶片(50)与两个所述胎侧插入包(4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胎侧插入包胶片(50)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胎侧插入包(40)与所述胎体(10)之间,以用于对所述胎体(10)和所述胎侧插入包(40)进行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胎侧插入包胶片(50)的材质与所述胎体(10)的胶料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胎侧插入包胶片(50)的厚度s大于或等于2.0mm且小于或等于3.0mm;和/或,各所述胎侧插入包胶片(50)的宽度t大于或等于30mm且小于或等于4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各所述子口(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部(31)、第二本体部(32)、第三本体部(33)及第四本体部(34);其中,沿所述第一本体部(31)至所述第四本体部(34)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31)的厚度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第二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斌田建成刘光富仝传贤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