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及二联灭活疫苗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423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068,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16日,其对石斑鱼蛙虹彩病毒高敏感,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可以在GSC119上连续稳定传代,适用于GI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及二联灭活疫苗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兽用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 GSC119及二联灭活疫苗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鱼虹彩病毒又称脊椎动物虹彩病毒,是一种胞浆型大D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99~140kb,编码103~162个病毒蛋白。鱼虹彩病毒主要包括3个病毒属,即蛙病毒(Ranavirus)、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virus)和肿大细胞病毒(Megalocytivirus)。蛙病毒的宿主范围最为广泛,包括两栖类、爬行类和硬骨鱼类,相比之下,淋巴囊肿病毒和肿大细胞病毒的敏感宿主仅限硬骨鱼类。
[0003]石斑鱼是全球分布的名贵海洋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石斑鱼的主要生产国,商品鱼总产量超过 18万吨(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在我国海洋养殖鱼类中排名第二,整个产业链产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石斑鱼产业在我国海水养殖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0004]蛙病毒属(Ranavirus)、肿大细胞病毒属(Megalocytivirus)和淋巴囊肿病毒属(Lymphocystivirus)等3类鱼虹彩病毒皆能感染不同规格石斑鱼并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病和死亡。因三者都是广义的鱼虹彩病毒,为区别起见,分别简称为GIV

R (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M(石斑鱼肿大细胞虹彩病毒)和GIV

L(石斑鱼淋巴囊肿虹彩病毒)。
[0005]GIV

R是一种独特的蛙病毒属虹彩病毒。GIV

R的独特之处在于,(1)GIV

R 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39kb,而其它种类的蛙虹彩病毒的基因组大小为99.6~120kb, GIV

R是已知蛙病毒属中基因组最大的一种病毒;(2)GIV

R的敏感宿主仅限石斑鱼,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石斑鱼之外的其它养殖鱼类敏感宿主;(3)在学术界,对蛙虹彩病毒的聚类分析将蛙病毒属成员分为两个亚类,即两栖类样蛙病毒(Amphibian

like ranavirus,ALRV)和石斑鱼样蛙病毒(grouper

like ranavirus, GLRV),本申请涉及的石斑鱼蛙虹彩病毒特指基因组约139kb,宿主限石斑鱼的这一类GLRV,简称GIV

R。
[0006]GIV

R在2000年前后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养殖石斑鱼发现并流行,此后在中国大陆沿海省份如广东、海南、福建和山东的养殖石斑鱼出现多个病例报道。
[0007]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研究人员分别报道了GIV

R的灭活疫苗,但至今都还没有进入到商业化应用阶段。
[0008]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又称哈氏弧菌,是一种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海洋弧菌,两端钝圆,具一根极生单鞭毛,菌体大小为(0.6~0.8)μm
×
(1.4~1.6)μm,鞭毛长约3.6~4.5μm。哈维氏弧菌是近20年来国际上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濒海国家或地区多种海水养殖鱼类的重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常见海水养殖鱼类,如石斑鱼、海鲈、金目鲈、鲷类及鲆鲽类都是哈氏弧菌的易感宿主。在东南亚,哈氏弧菌被认为是金目鲈“脱鳞综合征(SDS)”的主要细菌性病原。
[0009]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致病性哈维氏弧菌被确认为石斑鱼肌肉坏死/烂身病的主要细菌性病原。
[0010]针对海洋鱼类哈维氏弧菌,国内外有多个有关哈维氏弧菌疫苗的研究的报道,其灭活疫苗效果良好。
[0011]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无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和哈维氏弧菌(VH)联合疫苗的公开报道,也没有石斑鱼脊髓细胞用于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培养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该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对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高敏感,石斑鱼虹彩病毒(GIV

R)可以在GSC119上连续稳定传代,适用于GIV

R的大规模培养。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该疫苗安全性好、效力高,一针微量注射免疫即可有效预防由GIV

R引发的石斑鱼蛙虹彩病毒病和由哈维氏弧菌(VH)引发的石斑鱼烂身病/肌肉坏死病。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所述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的保藏编号为 GDMCC No:62068,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16日。
[0016]所述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对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高敏感。石斑鱼虹彩病毒(GIV

R)可以在GSC119上连续稳定传代,适用于GIV

R 的大规模培养。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包括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和哈维氏弧菌(VH),其中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采用上述的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培养获得。
[0018]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是石斑鱼蛙虹彩病毒所致石斑鱼黑身、趴底病的流行毒株;所述哈维氏弧菌(VH)菌株是石斑鱼烂身病的流行菌株。本专利技术中的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和哈维氏弧菌(VH)为常规来源的病毒或病菌,可采用实验室早期分离并培养的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和哈维氏弧菌(VH)。
[0019]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可以在一些细胞中复制,但目前尚无商业化细胞系可用,也无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的相关报道,本专利技术通过试验建立的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易于培养并对GIV

R高敏感,适合GIV

R相关疫苗的制备。
[0020]优选的,所述灭活疫苗还包括注射疫苗用白油佐剂,所述灭活疫苗是一种油包水型二联灭活疫苗。
[0021]有限的,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的病毒含量为(0.85~0.9)
×
10
6 TCID
50
/0.1mL,所述哈维氏弧菌(VH)的细菌含量为(1.6~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其特征是:所述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068,保藏日期为2021年11月16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其特征是:所述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对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高敏感。3.一种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包括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和哈维氏弧菌(VH),其中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采用权利要求1中的斜带石斑鱼脊髓组织细胞GSC119培养获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灭活疫苗还包括注射疫苗用白油佐剂,所述灭活疫苗是一种油包水型二联灭活疫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GIV

R)的病毒含量为(0.85~0.9)
×
106TCID
50
/0.1mL,所述哈维氏弧菌(VH)的细菌含量为(1.6~1.8)
×
107cfu/0.1mL。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灭活疫苗的用量为(0.05~0.1mL)/尾石斑鱼,适用于5g及以上的石斑鱼注射免疫。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石斑鱼蛙虹彩病毒和哈维氏弧菌二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灭活疫苗对石斑鱼腹腔注射免疫一次,同时对GIV

R和VH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效果,免疫后21天,对GIV

R的保护效果≥90%,对VH的保护效果≥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玲郭志勋程长洪冯娟邓益琴刘广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