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174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包括左罩壳、右罩壳,所述左罩壳、右罩壳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加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液从进水孔被抽进,被分流罩进行分流,一部分经过第一叶轮片的旋转产生离心力经过水口打入到集水腔内,并通过出水孔排出,另一部分进入分流罩内部,通过螺旋片的导流经导流孔喷向水封组件,使得水封组件持续得到冷却避免干磨,在叶轮板背向左罩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叶轮片,第二叶轮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方向一致,使得从导流孔喷向水封组件的冷却液能够被第二叶轮片旋转时产生离心机经水口打入集水腔,使得水封组件周围的冷却液也能进入循环状态,避免出现水封组件失效的情况。避免出现水封组件失效的情况。避免出现水封组件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水泵
,尤其涉及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水泵使用时,为了保证水泵的正常工作,在水泵壳体与发动机相连处设置密封装置,即水封组件,并和支撑轴承一起运动,保证水泵正常工作,水封组件由辅助密封圈、波纹管、弹簧座、弹簧、传动座、摩擦副和密封座组成的水泵机械密封本体,摩擦副由动环和静环构成。
[0003]现有的汽车水泵中,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的时候,由于离心力作用冷却液到达水封的量很少,其起到的冷却效果不佳,容易造成水封干磨以至于失效;在实际操作中也有采用外加引流装置的方式来对水封进行冷却,然而其制作成本高且机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包括左罩壳、右罩壳,所述左罩壳、右罩壳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加压腔;设置在所述左罩壳远离右罩壳一端的进水孔;设置在所述右罩壳外壁的出水孔,所述右罩壳内侧壁设置有呈环形的集水腔,所述集水腔与出水孔贯通,所述集水腔与加压腔通过水口贯通;设置在所述右罩壳内部的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外壁与右罩壳之间的水封组件,所述转轴外壁贯穿水封组件至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外壁且位于水封组件左侧的轴套,所述轴套外壁固定连接有叶轮板,所述叶轮板外沿靠近水口;设置在叶轮板外壁用于加压的第一加压结构、第二加压结构以及用于对水封组件冷却的冷却结构。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第一加压结构包括多件第一叶轮片,多件所述第一叶轮片均固定连接在叶轮板朝向左罩壳的一侧且均靠近叶轮板外沿。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第二加压结构包括多件第二叶轮片,多件所述第二叶轮片均固定连接在叶轮板背向左罩壳的一侧且均靠近叶轮板外沿。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第一叶轮片、第二叶轮片数量均为八件,八件所述第一叶轮片、第二叶轮片均以转轴圆心为中心呈圆周等分状分布在叶轮板两侧且产生的离心力方向一致。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分流罩、螺旋片以及多组导流孔,所述分流罩固定连接在叶轮板朝向左罩壳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叶轮片和轴套之间,所述螺旋片固定连接在分流罩内侧
壁。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多组所述导流孔呈等分状设置在叶轮板内壁且均位于轴套和分流罩之间,多组所述导流孔均呈一端口大一端口小的圆锥台型且小口均朝向水封组件。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在叶轮板高速旋转时,冷却液从进水孔被抽进,被分流罩进行分流,一部分经过第一叶轮片的旋转产生离心力经过水口打入到集水腔内,并通过出水孔排出,另一部分进入分流罩内部,通过螺旋片的导流经导流孔喷向水封组件,使得水封组件持续得到冷却避免干磨。
[00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在叶轮板背向左罩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叶轮片,第二叶轮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方向一致,使得从导流孔喷向水封组件的冷却液能够被第二叶轮片旋转时产生离心机经水口打入集水腔,使得水封组件周围的冷却液也能进入循环状态,避免出现死角区域造成局部温度升高继而出现水封组件失效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的侧面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的叶轮板与第一加压结构、第二加压结构以及冷却结构示意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左罩壳;2、右罩壳;3、进水孔;4、出水孔;5、集水腔;6、水口;7、转轴;8、水封组件;9、轴套;10、叶轮板;11、第一叶轮片;12、第二叶轮片;13、分流罩;14、螺旋片;15、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照图1到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包括左罩壳1、右罩壳2,左罩壳1、右罩壳2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加压腔,设置在左罩壳1远离右罩壳2一端的进水孔3,通过进水孔3抽取冷却液,设置在右罩壳2外壁的出水孔4,通过出水孔4排出经过加压的冷却液,右罩壳2内侧壁设置有呈环形的集水腔5,集水腔5与出水孔4贯通,集水腔5与加压腔通过水口6贯通,集水腔5沿着右罩壳2的内侧壁分布,加压后的冷却液经过
水口6进入集水腔5汇集后经出水孔4喷出;
[0027]设置在右罩壳2内部的转轴7以及设置在转轴7外壁与右罩壳2之间的水封组件8,转轴7外壁贯穿水封组件8至两端;固定连接在转轴7外壁且位于水封组件8左侧的轴套9,轴套9外壁固定连接有叶轮板10,叶轮板10外沿靠近水口6;设置在叶轮板10外壁用于加压的第一加压结构、第二加压结构以及用于对水封组件8冷却的冷却结构,第一加压结构包括多件第一叶轮片11,多件第一叶轮片11均固定连接在叶轮板10朝向左罩壳1的一侧且均靠近叶轮板10外沿,第二加压结构包括多件第二叶轮片12,多件第二叶轮片12均固定连接在叶轮板10背向左罩壳1的一侧且均靠近叶轮板10外沿,第一叶轮片11、第二叶轮片12数量均为八件,八件第一叶轮片11、第二叶轮片12均以转轴7圆心为中心呈圆周等分状分布在叶轮板10两侧且产生的离心力方向一致,当转轴7通过外部驱动转动时,带动叶轮板10转动,使得第一叶轮片11、第二叶轮片12产生离心力,将加压腔内的冷却液通过离心机打入集水腔5并经出水孔4排出。
[0028]冷却结构包括分流罩13、螺旋片14以及多组导流孔15,分流罩13固定连接在叶轮板10朝向左罩壳1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叶轮片11和轴套9之间,螺旋片14固定连接在分流罩13内侧壁,多组导流孔15呈等分状设置在叶轮板10内壁且均位于轴套9和分流罩13之间,多组导流孔15均呈一端口大一端口小的圆锥台型且小口均朝向水封组件8,分流罩13将从进水孔3抽取到的冷却液分成内外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叶轮片11的离心力泵出,另一部分通过螺旋片14的转动顺着螺旋片14的螺旋方向朝向叶轮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罩壳(1)、右罩壳(2),所述左罩壳(1)、右罩壳(2)固定连接且内部形成加压腔;设置在所述左罩壳(1)远离右罩壳(2)一端的进水孔(3);设置在所述右罩壳(2)外壁的出水孔(4),所述右罩壳(2)内侧壁设置有呈环形的集水腔(5),所述集水腔(5)与出水孔(4)贯通,所述集水腔(5)与加压腔通过水口(6)贯通;设置在所述右罩壳(2)内部的转轴(7)以及设置在转轴(7)外壁与右罩壳(2)之间的水封组件(8),所述转轴(7)外壁贯穿水封组件(8)至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7)外壁且位于水封组件(8)左侧的轴套(9),所述轴套(9)外壁固定连接有叶轮板(10),所述叶轮板(10)外沿靠近水口(6);设置在叶轮板(10)外壁用于加压的第一加压结构、第二加压结构以及用于对水封组件(8)冷却的冷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式汽车水泵水封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结构包括多件第一叶轮片(11),多件所述第一叶轮片(11)均固定连接在叶轮板(10)朝向左罩壳(1)的一侧且均靠近叶轮板(10)外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忠孟令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钜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