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53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包括泵端组件、联轴器组件、及高效永磁同步电机和底座,其中,所述涡轮组件具有涡轮,所述涡轮采用铜合金压铸,具有7片叶片和1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端吸离心泵是离心泵的一种,采用背抽式结构,端吸离心泵不需拆除泵壳,即可安装和更换叶轮,主轴和轴承坚固的结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管错位和变形。
[0003]便于维护的背抽式结构,不需要拆卸系统进出口管路,即可方便的取出转动部件进行维修。顶部为中心线出口,泵壳有底脚支撑,可最大程度的抵抗因管路负荷引起的错位和变形。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端吸离心泵由于泵叶和轴承座设计不合理、润滑效果差,存在损耗大,效率低、振动及噪声大等问题,这是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使得其效率提升高,又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影响。
[0006]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包括泵端组件、联轴器组件、及高效永磁同步电机和底座,所述泵端组件和所述永磁同步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泵端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涡室组件和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包括轴承体组件、泵盖组件、涡轮组件和涡轮螺母,所述轴承体组件与所述泵盖组件通过螺栓、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涡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泵盖组件外侧,再通过所述涡轮螺母与所述轴承体组件中主轴连接;所述轴承体组件还包括轴承体、油孔盖、轴承盖、放水管塞、卸油管塞、以及油杯;其中,所述涡轮组件具有涡轮,所述涡轮采用铜合金压铸,具有7片叶片和128
°
的包角,且所述涡轮的涡室流道均采用流体打磨技术。
[0007]进一步,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轴承体内,所述轴承体与主轴一端通过骨架油封一、挡圈、轴承一实现转动连接,所述主轴另一端与所述轴承体通过轴承二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轴承二的外侧设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轴承体上,且所述轴承盖与主轴通过骨架油封二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轴承盖的外侧再设置挡水圈。
[0010]进一步,所述油杯设置在所述主轴中部,并位于所述轴承体的润滑油腔室内,使所述轴承体内的润滑油位保持恒定。
[0011]进一步,所述油孔盖设置在所述轴承体上端,且所述油孔盖与所述轴承体左侧的润滑油腔室连通。
[0012]进一步,所述卸油管塞设置在所述轴承体下端,且所述卸油管塞与所述轴承体左侧的润滑油腔室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轴承体在尾部设置了方形凸台。
[0014]本技术提供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对流体部分采用了全新设计,对其涡轮
采用铜合金压铸,叶片数和包角进行了改变,本台泵叶片数是7片,包角128
°
;且涡室流道均采用流体打磨技术,使得过流更加光滑平顺,通过流体计算与结构分析,使得泵头结构流线型,且整体刚性和强度更经济合理。使其效率提升高达11%,又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影响;同时配以高效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使得性能得到整体性的飞跃。
[001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中泵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中悬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中轴承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中涡轮组件的前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中涡轮组件的剖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中涡轮螺母外型的曲线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中涡轮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泵端组件;2、联轴器组件;3、永磁同步电机;4、底座;5、悬架组件;6、涡室组件;7、轴承体组件;8、泵盖组件;9、涡轮组件;10、涡轮螺母;11、主轴;12、骨架油封一;13、挡圈;14、轴承一;15、轴承体;16、油孔盖;17、轴承二;18、轴承盖;19、骨架油封二;20、放水管塞;21、挡水圈;22、平键;23、卸油管塞;24、油杯;25、方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由泵端组件1、联轴器组件2、及高效永磁同步电机3和底座4构成;泵端组件1和永磁同步电机3分别固定在底座4上侧,且两者通过联轴器组件2进行传动连接。采用永磁电动机驱动,同时结合最新设计的高效率涡轮,使得整机工作效率得到较高优化,对节能领域以及新老替代有很大帮助。
[0029]其中,如图2、图3所示,泵端组件1包括涡室组件6、悬架组件5及支架;涡室组件6底部与底座4连接,悬架组件5通过支架与底座4连接,使涡室组件6与悬架组件5同轴,并位于悬架组件5一端外,两者通过螺栓、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形成泵体。
[0030]如图3所示,悬架组件5包括轴承体组件7、泵盖组件8、涡轮组件9和涡轮螺母10,轴承体组件7与泵盖组件8采用H7/h6间隙配合,并通过螺栓、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涡轮组件9设置在泵盖组件8外侧,再通过涡轮螺母10与轴承体组件7中的传动主轴11连接。
[0031]其中,如图5、图6所示,涡轮组件9具有涡轮,涡轮采用了全新设计,对其涡轮采用
铜合金压铸,叶片数和包角进行了改变,涡轮的叶片数是7片,包角128
°
;且涡室流道均采用流体打磨技术,使得过流更加光滑平顺;使得其效率提升高达11%,又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影响。
[0032]涡轮螺母10外型线跟据流体力学有势流动规律,按照流场叠加原理,采用水平匀速直线流与源流的叠加,得到外型线的方程:u0
×
rsinθ+Q/2π=Q/2,其中,u0涡室入口流速,r为设定极坐标半径,θ为极坐标角位移,Q为设定流量,大小由y=Q/4u0=入口端宽度。通过计算得到涡轮螺母外型线坐标如图7所示,进而形成涡轮螺母10的断面形状(如图8所示)。
[0033]具体地,如图4所示,轴承体组件7包括主轴11、骨架油封一12、挡圈13、轴承一14、轴承体15、油孔盖16、轴承二17、轴承盖18、骨架油封二19、放水管塞20、挡水圈21、平键22、卸油管塞23、油杯24、以及方形凸台25。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端组件(1)、联轴器组件(2)、及高效永磁同步电机(3)和底座(4),所述泵端组件(1)和所述永磁同步电机(3)通过所述联轴器组件(2)传动连接;所述泵端组件(1)包括同轴设置的涡室组件(6)和悬架组件(5),所述悬架组件(5)包括轴承体组件(7)、泵盖组件(8)、涡轮组件(9)和涡轮螺母(10),所述轴承体组件(7)与所述泵盖组件(8)通过螺栓、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涡轮组件(9)设置在所述泵盖组件(8)外侧,再通过所述涡轮螺母(10)与所述轴承体组件(7)中主轴(11)连接;所述轴承体组件(7)还包括轴承体(15)、油孔盖(16)、轴承盖(18)、放水管塞(20)、卸油管塞(23)、以及油杯(24);其中,所述涡轮组件(9)具有涡轮,所述涡轮采用铜合金压铸,具有7片叶片和128
°
的包角,且所述涡轮的涡室流道均采用流体打磨技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永磁端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1)设置在所述轴承体(15)内,所述轴承体(15)与所述主轴(11)一端通过骨架油封一(12)、挡圈(13)、轴承一(14)实现转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战友李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双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