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414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1
一种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包括把手本体、闩锁释放杆、位于门内的门闩锁装置、电动致动器和推动单元形成构件。把手本体被电动致动器从初始位置驱动到弹出位置,并且被手动地操纵到超过弹出位置的闩锁操作位置,并且闩锁释放杆被旋转地驱动到闩锁释放位置,从而释放门闩锁装置的闩锁。锁装置的闩锁。锁装置的闩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闪光表面规格的把手装置,其在不使用时被容纳在形成在车辆门等中的凹部中,并且在使用时被电动致动器移动到突出位置。
[0003]专利文献1的把手装置包括:外把手(把手本体),其可绕旋转轴线旋转;把手杆,其可绕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包括连结孔,在把手本体中形成的连结突部装配到该连结孔中;以及驱动杆,其被电动马达旋转地驱动。
[0004]当在把手本体不使用而保持在初始部分时驱动电动马达时,驱动杆发生旋转,并且抵接销被推压抵靠设置在该驱动杆上的销以旋转把手杆,从而使得把手本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
[0005]当把手本体从弹出位置进一步旋转时,伴随驱动杆的旋转通过设置在驱动杆中的闩锁机构侧臂部推动压力接收部,从而使得闩锁释放杆旋转,并且连接到闩锁释放杆的闩锁机构被解锁。
[0006]惯性杆可旋转地连接到支撑箱,所述把手本体附接到该支撑箱。当施加由于碰撞引起的冲击时,惯性杆旋转到限制位置并限制位于初始位置的把手本体的操作,以防止门锁的意外释放操作和伴随的门打开操作。
[0007]引用列表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JP2015

090028A
[0010]在专利文献1的把手装置中,闩锁释放杆由把手杆推动以进行操作,并且能独立于把手杆朝闩锁解锁操作方向旋转。因此,在施加由于碰撞引起的冲击的情况下,例如,即使把手杆设置有抵抗碰撞冲击力的移动限制装置,并且因此把手杆不被操作,只有闩锁释放杆可能由于惯性力而旋转以释放门锁,因此防碰撞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技术问题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中,能够防止在因碰撞而施加冲击的情况下由于闩锁释放杆独自的独立操作而导致的意外门锁释放操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包括把手本体2、闩锁释放杆3、位于门4中的门闩锁装置、电动致动器1和推动部形成构件5。把手本体2构造成被所述电动致动器1从初始位置驱动到弹出位置,并且被手动地操作到超过所述弹出位置的闩锁操作位置,并且所述把手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门闩锁装置4的闩锁通过所述闩锁释放杆3被旋转地驱动到闩锁释放位置而得到释放。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5构造成伴随所述把手本体2的操作从初始对应位置移动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所述初始对应位置对应于所述把手本体2的初始位
置,并且所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对应于所述把手本体2的闩锁操作位置。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5具有杆推动部6,所述杆推动部构造成在所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处推动所述闩锁释放杆3并将所述闩锁释放杆3旋转到闩锁释放位置。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5具有限制壁7。所述限制壁7防止所述闩锁释放杆3在从所述初始对应位置到与所述把手本体2的弹出位置相对应的弹出对应位置的区域内朝向所述闩锁释放位置旋转。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已经被电动致动器1驱动到弹出位置的把手本体2被进一步操作到闩锁操作位置时,伴随把手本体2的操作而进行操作的推动部形成构件5从与把手本体2的初始位置相对应的初始对应位置,经由与弹出位置相对应的弹出对应位置,移动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伴随推动部形成构件5的移动,在推动部形成构件5中形成的杆推动部6推动闩锁释放杆3,以将闩锁释放杆3旋转到闩锁释放位置,从而操作门闩锁装置4。
[0015]当由于碰撞(如侧方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施加到把手装置时,即使推动部形成构件5设置有用于碰撞冲击时的适当移动限制手段以限制由惯性力引起的操作,也无法防止闩锁释放杆3由于惯性力而朝向闩锁释放位置的方向独立地操作,所述闩锁释放杆3响应于来自杆推动部6的推动操作而进行操作并且不直接连接到推动部形成构件5。
[0016]在限制壁7设置在推动部形成构件5中以限制闩锁释放杆3的独立操作的本专利技术中,闩锁释放杆3不会由于推动部形成构件5不进行操作程度的冲击载荷或者冲击载荷所导致的约束而单独操作,因此能够防止门意外打开。
[0017]只要推动部形成构件5能伴随把手本体2的操作从初始对应位置移动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推动部形成构件5可以与把手本体2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形成为连杆构件,其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把手本体2。
[0018]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把手基座8、驱动臂9和操作连杆10。所述驱动臂构造成使得所述驱动臂9的一端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把手本体2的一端,所述驱动臂9的另一端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把手基座8,并且所述驱动臂9可以由所述电动致动器1驱动。所述操作连杆10可以与所述把手本体2、所述驱动臂9和把手基座8一起形成连杆机构。所述操作连杆10的一端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把手本体2的另一端,并且所述操作连杆10的另一端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把手基座8。所述操作连杆10可以包括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5。
[0019]在这方面,当驱动臂9被电动致动器1(比如马达)旋转地驱动时,把手本体2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弹出位置,所述把手本体在一端处连接到操作连杆10并在另一端处连接到驱动臂9并且作为整体形成连杆机构。此后,当把手本体2被进一步操作并移动到闩锁操作位置时,设置在操作连杆10中的推动部形成构件5和闩锁释放杆3被驱动以操作门闩锁装置4。
[0020]连杆机构能通过把手基座8、驱动臂9、操作连杆10和把手本体2作为四关节连杆机构构造而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地将已被电动致动器1驱动到弹出位置的把手本体2进一步拉出到闩锁操作位置来执行门闩锁装置4的闩锁释放操作。
[0021]当四关节连杆机构被构造为平行连杆机构时,把手本体2从初始位置平行地移动,因此提高了可用性。
[0022]在所述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中,操作连杆10和把手本体2之间的连接部可以具有滑动副。所述把手本体2可以构造成通过所述把手本体2围绕所述把手本体2和所述驱动臂9的旋转中心的旋转操作从所述弹出位置移动到所述闩锁操作位置。
[0023]在所述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中,所述杆推动部6可以从所述初始对应位置到所述弹出对应位置与所述闩锁释放杆3处于非接触状态。由于设置在杆推动部6和闩锁释放杆3之间的非接触区域能吸收由于杆推动部6的误差累积等导致的未授权操作,所以能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0024]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惯性止挡。所述惯性止挡可以构造成在被施加碰撞冲击载荷时旋转到停止位置,并防止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5朝向所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移动。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碰撞冲击载荷导致的未授权开门。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防止在由于碰撞引起的冲击的情况下由于闩锁释放杆独自的独立操作而导致的意外门锁释放操作。
附图说明
[0026][图1]图1是把手装置的前视图。
[0027][图2]图2是把手装置的后视图。
[0028][图3]图3是沿着图1的线3A

3A截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包括:把手本体;闩锁释放杆;位于门中的门闩锁装置;电动致动器;以及推动部形成构件,其中,所述把手本体构造成被所述电动致动器从初始位置驱动到弹出位置,并且被手动地操作到超过所述弹出位置的闩锁操作位置,并且所述把手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门闩锁装置的闩锁通过所述闩锁释放杆被旋转地驱动到闩锁释放位置而得到释放,其中,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构造成伴随所述把手本体的操作从初始对应位置移动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所述初始对应位置对应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初始位置,并且所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对应于所述把手本体的闩锁操作位置,其中,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具有杆推动部,所述杆推动部构造成在所述闩锁操作对应位置处推动所述闩锁释放杆并将所述闩锁释放杆旋转到闩锁释放位置,其中,所述推动部形成构件具有限制壁,并且其中,所述限制壁防止所述闩锁释放杆在从所述初始对应位置到与所述把手本体的弹出位置相对应的弹出对应位置的区域内朝向所述闩锁释放位置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把手基座;驱动臂;和操作连杆,其中,所述驱动臂构造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山孝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阿尔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