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度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427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度调控方法,属于激光技术领域。采用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度调控装置进行调控方法是;首先通电检查制冷机组和循环水路工作是否正常,将温度控制开关设定24℃;然后将安装在三维调节架上的晶体的相对光路位置与方位调整准确并定位。当光学谐振腔正常工作时通过倍频晶体的激光使其温度升高,当传感器测到倍频晶体及其水温超过24℃时温控开关接通制冷;当水温小于24℃时,温控开关断开,制冷机组停止工作,实现温度调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真实测量到倍频晶体实际工作状态的非光学平面温度便于调解控制,从而提高了倍频晶体的激光转换效率和倍频晶体的使用寿命。该方法准确实用,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激光
,涉及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 度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现场使用中温度应控制在约24'C,超 过该值使倍频晶体内部温度升高,导致转换效率降低、严重影响功率 输出。以往倍频晶体的冷却方式均采用间接水冷的方法,即将倍频晶 体装入传热好的紫铜材料中固紧应用或在将紫铜材料外加水套冷却。 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效果很不理想,测温示值与真值误差很大有时还 会导致倍频晶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克服了以往光学谐振腔内工作 时实测倍频晶体表面温度误差大、调控准确度差等缺点。本专利技术采用 倍频晶体非光学平面直接侵入循环水中进行温度调控的方法。即通过 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触点直接与倍频晶体非光学平面接触测温示值误 差± 1 'C.通过温控开关控制串联在水路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中水温调控 倍频晶体非光学平面周围的水温变化。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用的装置包括压縮机、冷凝器、水分子过滤器、毛细管、温控开关、传感器、示值表、蒸发器、晶体支撑架、晶 体冷却套、水嘴、水管、水固胶、晶体、三维调节架、磁力泵、紫铜 管。其静态连接关系是首先将制冷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度调控的方法,采用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度调控装置进行温度调控,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度调控装置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水分子过滤器(3)、毛细管(4)、温控开关(5)、传感器(6)、示值表(7)、蒸发器(8)、晶体支撑架(9)、晶体冷却套(10)、水嘴(11)、水管(12)、水固胶(13)、晶体(14)、三维调节架(15)、磁力泵(16)、紫铜管(17);其特征在于光学谐振腔内倍频晶体的温度调控的方法是:首先通电检查制冷机 组工作是否正常、循环水路是否正常后将温度控制开关(5)设定24℃;然后将安装在三维调节架(15)上的晶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忠琦卢启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