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和一种工业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813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包含固定架、起升架和油缸,所述油缸包含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缸座和与所述起升架连接的活塞杆,还包含垫圈,所述垫圈穿过所述活塞杆,所述垫圈包含下垫圈和上垫圈,所述上垫圈安装在所述起升架上,所述下垫圈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和一种工业车辆,在能满足起升架起升过程的动力需求的基础上,控制成本,提升实用性,且降低部件的维护替代率,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和一种工业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工业车辆是指用来搬运、推顶、牵引、起升、堆垛或码放各种货物的动力驱动的机动车辆。常见的工业车辆有叉车、侧叉车、牵引车、搬运车、堆高车等等。
[0003]工业车辆在结构上,往往包含车身、手柄、货叉、电池箱、油缸、泵站、控制器等部件。如公开号为CN201220551277.X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小型电动搬运车,其包含主车架,主车架上分别连接有货叉和手柄。主车架的车箱部分形成了一个容纳空间,里面安装着诸如泵站、油缸、控制器等部件。
[0004]工业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往往采用油缸,油缸包含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固定架连接,活塞杆与顶升架连接,随着活塞杆的定期,顶升架就会相对固定架在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0005]公开号为CN200520119899.5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呼吸式液压阻尼器,该种结构的油缸在顶端设有钢球和钢球座。而在工业车辆上布置的油缸往往会采用该种结构,在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钢球,而在工业车辆的顶升架上安装设有钢球座。这是由于在顶升的过程中,固定架和顶升架除了竖直方向的升降外,两者是存在角度摆动的。借助钢球在钢球座中的旋转,实现固定架和顶升架的角度摆动需求。
[0006]然而,该种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7]首先,该种结构需要使用到钢球和钢球座,钢球座的制作成本昂贵,安装步骤复杂,这使得使用该种顶升结构的工业车辆成本上升。其次,使用该种结构的工业车辆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故障率高,顶升装置的替换时间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和一种工业车辆,在能满足起升架起升过程的动力需求的基础上,控制成本,提升实用性,且降低部件的维护替代率,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9]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包含固定架、起升架和油缸,所述油缸包含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缸座和与所述起升架连接的活塞杆,还包含由垫圈,所述垫圈穿过所述活塞杆,所述垫圈包含下垫圈和上垫圈,所述上垫圈安装在所述起升架上,所述下垫圈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上垫圈的下表面为压合面,所述下垫圈的上表面为用于承托住所述压合面的承托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承托面和所述压合面均为球形面或均为相互贴合的斜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承托面和所述压合面其中一个为球形面,另一个为斜面。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承托面为球形面,所述压合面为斜面。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活塞杆外圈上设有卡口,所述下垫圈的下表面卡在所述卡口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活塞杆包含中空设计的内腔,所述内腔与油管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油管通过空心螺栓与所述活塞杆的最上端连接。
[0016]一种工业车辆,包含顶升装置,所述起升架包含主架和车腿,所述上垫圈与所述主架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架上连接手柄和驱动轮。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泵站安装在所述主架上。
[00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两个垫圈之间的相对移动来实现活塞杆相对于起升架的摆动需求。
[0020]2、两个垫圈之间接触面积大,压强小,优化受力,避免零部件因为压强过大造成的易磨损问题。
[0021]3、上下垫圈分别为锥面垫圈和球面垫圈,既能保证压强合适,又避免两个垫圈过分贴合从而摩擦力过大造成活塞杆的运动不畅。
[0022]4、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的两个平面随着摆动始终分别贴合活塞杆的支承面和起升架的支承面,两个垫圈间的球面和锥面随着摆动始终贴合滑动,保证垫圈受力均匀,保证油缸顶升面的反力方向始终是一致的,从而提升起升过程的平稳度和提升油缸的寿命。
[0023]5、油管从泵站直接经过活塞杆的上端进入油缸内部,实现高效供油。且供油过程油管总长度减小、运动过程中无弯折、不占据电器件的布局空间。
[0024]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油缸位置的示意图;图3是上垫圈和下垫圈的示意图。
[0025]图中:1、油缸、11、缸座,12、活塞杆,121、内腔,2、下垫圈,21、承托面,3、上垫圈,31、压合面,41、油管,42、空心螺栓,51、起升架,511、主架,512、车腿,52、固定架,53、驱动轮,5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8]实施例1,一种工业车辆,可以是叉车、堆高车、分拣车等不同种类的车辆类型,本技术方案以叉车为例。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架52和起升架51是车辆的两个最基础的支撑部件。固定架52上安装有驱动轮53和手柄54。起升架51包含主架511和车腿512。升降的动力来源为油缸1,油缸1包含缸座11和活塞杆12。缸座11安装在固定架52上,活塞杆12则与主架511接触,从而在油缸1的作用下,起升架51相对固定架52升降移动。
[0030]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方案的重点为活塞杆12的上端取消了现有技术的钢球和钢球座的结构。而是使用了双垫圈结构。具体的,两个垫圈都中间设有通孔,供活塞杆12通过。活塞杆12某一高度位置上设有卡口,卡住下垫圈2的下表面,完成下垫圈和活塞杆12之间的连接固定。而上垫圈3的下表面压在下垫圈2上,同时,上垫圈3又与主架511连接固定。
[0031]在这样的结构下,在活塞杆12将主架511顶起的过程中,活塞杆12需要相对于主架511会发生小幅度的摆动。该摆动不再需要钢球和钢球座,而是依靠两个垫圈之间的相对移动来实现。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垫圈的材料可采用65Mn,即弹簧钢。使得两个垫圈在长时间相对运动后依然具备良好的可靠度,耐磨性好。
[0032]首先,垫圈的成本大大低于钢球和钢球座的制造成本,设备的生产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其次,钢球和钢球座在接触的时候,实为点接触,受力过程的压强大,钢球和钢球座负担大,受力也不稳定。而在本技术方案中,两个垫圈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受力过程的压强小,受力稳定。再次,经过专利技术人的分析研究,正因为是钢球和钢球座是点接触,压强大,钢球的故障率才高。而使用双垫圈的设计,压强大,部件不容易磨损,故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0033]如图2和图3所示,压合面31和承托面21这两个面相互贴合和挤压。本实施例为最优实施例,采用了承托面21为球形面,压合面31为倾斜设计的平面。这样的设计是因为,若两个面都是平面设计,则在活塞杆起升过程,两个面过于贴合,摩擦力大,不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包含固定架(52)、起升架(51)和油缸(1),所述油缸(1)包含安装在所述固定架(52)上的缸座(11)和与所述起升架(51)连接的活塞杆(1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垫圈,所述活塞杆(12)穿过所述垫圈,所述垫圈包含下垫圈(2)和上垫圈(3),所述上垫圈(3)安装在所述起升架(51)上,所述下垫圈(2)安装在所述活塞杆(12)上,所述上垫圈(3)的下表面为压合面(31),所述下垫圈(2)的上表面为用于承托住所述压合面(31)的承托面(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21)和所述压合面(31)均为球形面或均为相互贴合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21)和所述压合面(31)其中一个为球形面,另一个为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21)为球形面,所述压合面(31)为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强张志宇郑亮亮杨崇光汪秋云陈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