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58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端,所述升降台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转丝杆,所述正反装丝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块,所述升降台内位于所述正反转丝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杆,两个所述导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移动块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上端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下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上端面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下端安装有多个滑轮,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减震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承载板升降,方便车厢装卸运输,同时具有良好减震的性能,避免车厢在装卸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在装卸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在装卸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厢式车装卸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开始进入了繁荣时期,厢式车运输在现代运输行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装载货物的厢式车一般采用滚板进行人工装卸,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货物损伤,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端,所述升降台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转丝杆,所述正反装丝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块,所述升降台内位于所述正反转丝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杆,两个所述导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移动块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上端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下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上端面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下端安装有多个滑轮,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减震组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正反转丝杆转动带动两个移动块做相对运动,通过两个移动块沿导杆相对滑动,进而带动支撑杆控制承载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装置的升降功能,通过承载板对装载货物的车厢进行装卸运输,通过设置减震组件便于底座在运输过程中避免货物发生晃动,达到减震目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端面位于所述升降台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贯穿所述升降台端面并与所述正反转丝杆一端固定连接。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电机便于驱动正反转丝杆转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两端内侧壁对称设有滑槽,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活动连接。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与滑槽配合,便于移动块沿导杆来回滑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缓冲板和两个阻尼器,所述缓冲板活动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且其上端与所述升降台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缓冲板下端的两侧并与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板与阻尼器配合,便于底座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对于承载板上的车厢进行减震缓冲,车厢向下挤压缓冲板时,带动缓冲板向空腔内滑动,缓冲板通过挤压阻尼器达到减震目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位于所述缓冲板的下方设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
中部相互交叉并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板下端固定有两个第一铰接座,所述空腔下端内壁固定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个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铰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向空腔内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连接杆交叉转动,通过连接杆对缓冲板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00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分别固定有减震弹簧。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向空腔内移动时,带动第一铰接座向下挤压减震弹簧,有助于加强装置整体的减震性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通过驱动正反转丝杆转动带动两个移动块做相对运动,通过两个移动块沿导杆相对滑动,进而带动支撑杆控制承载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装置的升降功能;
[0018]2.本技术通过缓冲板与阻尼器配合,便于底座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对承载板上的车厢进行减震缓冲,满载货物的车厢向下挤压缓冲板时,带动缓冲板向空腔内滑动,缓冲板带动两个连接杆交叉转动,通过挤压阻尼器和减震弹簧达到减震目的,避免车厢抖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块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图中:1、底座;11、滑轮;12、电机;13、空腔;131、第二铰接座;2、升降台;21、正反转丝杆;211、移动块;211a、滑块;22、导杆;23、滑槽;3、承载板;31、支撑杆;4、减震组件;41、缓冲板;411、第一铰接座;42、阻尼器;5、连接杆;6、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实施例一:
[0028]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请着重参照附图1

3,包括底座1和升降台2;所述升降台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端,所述升降台2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转丝杆21,所述正反装丝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块211,所述升降台2内位于所述正反转丝杆21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杆22,两个所述导杆22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移
动块211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台2上端设有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下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1,多个所述支撑杆31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块211的上端面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下端安装有多个滑轮11,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减震组件4。
[0029]请着重参照附图2

3,所述底座1上端面位于所述升降台2的一侧固定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输出轴贯穿所述升降台2端面并与所述正反转丝杆2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2两端内侧壁对称设有滑槽23,两个所述移动块211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滑块211a,所述滑块211a与所述滑槽23活动连接。
[0030]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空腔13,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缓冲板41和两个阻尼器42,所述缓冲板41活动安装在所述空腔13内,且其上端与所述升降台2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阻尼器42位于所述缓冲板41下端的两侧并与所述缓冲板41固定连接,所述空腔13内位于所述缓冲板41的下方设有两个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中部相互交叉并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板41下端固定有两个第一铰接座411,所述空腔13下端内壁固定有两个第二铰接座131,两个所述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座411和第二铰接座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升降台(2);所述升降台(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端,所述升降台(2)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转丝杆(21),所述正反转丝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块(211),所述升降台(2)内位于所述正反转丝杆(21)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导杆(22),两个所述导杆(22)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移动块(211)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台(2)上端设有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下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1),多个所述支撑杆(31)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块(211)的上端面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下端安装有多个滑轮(11),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减震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位于所述升降台(2)的一侧固定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输出轴贯穿所述升降台(2)端面并与所述正反转丝杆(21)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厢式车的装卸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2)两端内侧壁对称设有滑槽(23),两个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世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申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