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39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附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包括:电缆护套层,剥离电缆护套层露出的电缆屏蔽层,剥离电缆屏蔽层露出的电缆半导电层,剥离电缆半导电层露出的电缆绝缘层;电缆绝缘层、电缆半导电层的外周设置有应力管,应力管、电缆屏蔽层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一,绝缘管一的外周设置有非线性电阻管,非线性电阻管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二,绝缘管二的外周设置有玻纤固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应力管、绝缘管一、非线性电阻管和绝缘管二组成复合绝缘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放电增大发生击穿事故;玻纤固化层形成应力控制加强带,使得热缩电缆终端获得较大的刚性,有效地避免其受高频振动的影响。有效地避免其受高频振动的影响。有效地避免其受高频振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附件
,具体涉及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热缩电缆附件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的各种重要场合,由于热缩电缆附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硬度高等关键特性,比冷缩电缆附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核电站核岛、常规岛、高铁动车顶部供电等。
[0003]目前,高铁上在用的27.5kV高压电缆终端大部分是进口美国瑞侃的热缩式终端,其可靠性在高铁运行过程中受到严苛考验。结合近几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可知,在用的27.5kV高压电缆终端在设计上不能满足高铁运行环境需要,在高铁高速运动产生的高能量的高频振动作用下,电缆终端劣化速度急剧加快,设计使用寿命达到20年的电缆终端往往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相继出现局部放电增大乃至发生击穿事故,导致准备出发的列车晚点,甚至有正在运行的高铁发生电缆终端击穿导致紧急制动引发重大运行事故。
[0004]中国专利CN103532081 A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用高压电缆终端,该专利设计的高压电缆终端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采用的套管材料(环氧树脂或玻璃钢)耐气候性差,无法适用于动车组车身牵引供电跳线供电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开发一种适合高速铁路运行的高压电缆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包括:电缆护套层,剥离所述电缆护套层露出的电缆屏蔽层,剥离所述电缆屏蔽层露出的电缆半导电层,剥离所述电缆半导电层露出的电缆绝缘层;所述电缆绝缘层、电缆半导电层的外周设置有应力管,所述应力管、电缆屏蔽层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一,所述绝缘管一的外周设置有非线性电阻管,所述非线性电阻管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二,所述绝缘管二的外周设置有玻纤固化层,所述玻纤固化层延伸至部分所述电缆护套层的外周,所述玻纤固化层为三层,形成应力控制加强带。
[0008]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应力管、绝缘管一、非线性电阻管和绝缘管二组成复合绝缘结构。
[0009]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玻纤固化层的外周加装伞裙外绝缘,所述伞裙外绝缘完全覆盖所述玻纤固化层,所述伞裙外绝缘部分覆盖所述电缆护套层。
[0010]可选实施例中,剥离所述电缆绝缘层露出的电缆导体上套设有端子,所述电缆导体、端子的外周套设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覆盖至部分所述伞裙外绝缘的外周。
[0011]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导体、端子与所述密封管之间设置有密封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的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的应力管、绝缘管一、非线性电阻管和绝缘管二组成复合绝缘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放电增大发生击穿事故,极大地降低了正在运行的高铁发生电缆终端击穿导致紧急制动引发重大运行事故发生的概率。
[0014](2)本技术中的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的在应力管及非线性电阻管收缩后缠绕三层玻纤固化层,形成应力控制加强带,加装的三层玻纤固化层使得热缩电缆终端获得较大的刚性,有效地避免了应力管、非线性电阻管、绝缘管受高频振动的影响,提高了电缆终端的耐候性。
[0015](3)本技术中的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在玻纤固化层外加装伞裙外绝缘,提供了增强绝缘保护,增大了热缩终端的爬电距离。
[0016](4)本技术中的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通过以上结构设计,性能参数可达到:爬电距离不小于1200mm,交流耐压124kV/5min;可抵抗冲击电压250kV,局部放电量在52kV时不大于5pC。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I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
[0021]1、端子,2、密封胶,3、电缆导体,4、密封管,5、伞裙外绝缘,6、玻纤固化层,7、绝缘管一,8、绝缘管二,9、非线性电阻管,10、应力管,11、电缆半导电层,12、电缆屏蔽层,13、电缆护套层,14、电缆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请参阅附图1

2,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包括:电缆护套层13,剥离电缆护套层13露出的电缆屏蔽层12,剥离电缆屏蔽层12露出的电缆半导电层11,剥离电缆半导电层11露出的电缆绝缘层14。
[0025]具体地,电缆绝缘层14、电缆半导电层11的外周设置有应力管10,应力管10、电缆屏蔽层12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一7,绝缘管一7的外周设置有非线性电阻管9,非线性电阻管9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二8,绝缘管二8的外周设置有玻纤固化层6。
[0026]需要指出的是,应力管10、绝缘管一7、非线性电阻管9和绝缘管二8组成复合绝缘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放电增大发生击穿事故,极大地降低了正在运行的高铁发生电缆终端击穿导致紧急制动引发重大运行事故发生的概率。
[0027]进一步地,在应力管10、非线性电阻管9收缩后缠绕三层玻纤固化层6,形成应力控制加强带。玻纤固化层6延伸至部分电缆护套层13的外周。值得一提的是,加装的三层玻纤固化层6使得热缩电缆终端获得较大的刚性,有效地避免了应力管10、非线性电阻管9、绝缘管受高频振动的影响,提高了电缆终端的耐候性。
[0028]此外,玻纤固化层6的外周加装伞裙外绝缘5,伞裙外绝缘5完全覆盖玻纤固化层6,伞裙外绝缘5部分覆盖电缆护套层13。在玻纤固化层6外加装伞裙外绝缘5提供了增强绝缘保护,增大了热缩终端的爬电距离。
[0029]最后,剥离电缆绝缘层14露出的电缆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包括:电缆护套层(13),剥离所述电缆护套层(13)露出的电缆屏蔽层(12),剥离所述电缆屏蔽层(12)露出的电缆半导电层(11),剥离所述电缆半导电层(11)露出的电缆绝缘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绝缘层(14)、电缆半导电层(11)的外周设置有应力管(10),所述应力管(10)、电缆屏蔽层(12)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一(7),所述绝缘管一(7)的外周设置有非线性电阻管(9),所述非线性电阻管(9)的外周设置有绝缘管二(8),所述绝缘管二(8)的外周设置有玻纤固化层(6),所述玻纤固化层(6)延伸至部分所述电缆护套层(13)的外周,所述玻纤固化层(6)为三层,形成应力控制加强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刚性热缩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军金文斌左明洁张佳乐王婷婷陈富刘正威张婧妍蒋鹏李赫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