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及热缩中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93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及热缩中间连接结构。包括:预置内置应力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及热缩中间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及热缩中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附件是连接电缆与电缆、电缆与设备等的重要电力部件,电缆附件按照制造和安装方式分为热缩电缆附件、预制电缆附件、冷缩电缆附件等。其中热缩电缆附件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在电力、石油、通讯、舰船、核电、风电、水电、军工等行业均有巨大的应用市场,热缩电缆附件具有质量轻、硬度高、价格低廉、安装简便等优点,在电缆附件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热缩电缆附件一般由以下几种元件组成:应力管、绝缘管、复合绝缘管等,热缩电缆附件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沿用原有的模式——散件在工厂制造、安装时在现场逐件组装。
[0003]在几十年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热缩电缆附件的制造安装模式产生的弊端逐步显现:(1)应力管外层覆盖绝缘管时在应力管顶端与绝缘管表面产生的楔形气隙无法消除,由此产生的局部放电也无法解决;(2)应力管的安装位置在现场确定,受现场安装人员资质及操作手法所限,应力管的安装位置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给电力运行带来隐患;(3)现有的热缩电缆附件是散件供货、现场组装,在现场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漏装应力管的现象(应力管是热缩电缆附件的核心元件,一旦漏装整套电缆附件将失效);(4)热缩电缆附件组装时先安装核心元件——应力管,之后再安装绝缘管等元件,这样就造成处理好并清理干净的电缆本体绝缘暴露在环境下的时间过长,容易被环境中的水汽、灰尘等杂质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及热缩中间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包括: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设置有应力管和绝缘管;所述应力管预装且内置于所述绝缘管内部,所述应力管的顶端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绝缘管内部的倒角角度相同,所述应力管与所述绝缘管内部的结合面无间隙。
[0006]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应力管的长度为150mm~350mm,所述绝缘管的长度为400mm~1000mm。
[0007]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应力管的倒角长度为10mm~30mm,所述应力管的端面距离所述绝缘管的端面距离为40mm~120mm。
[0008]可选实施例中,电缆线芯穿过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所述电缆线芯的顶端连接有端子。
[0009]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线芯外部设置有电缆绝缘层,部分所述电缆绝缘层的外
部设置有电缆半导电层。
[0010]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的下部设置有恒力弹簧,所述恒力弹簧支撑起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应力管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0011]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中间连接结构,包括: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设置有应力管和绝缘管;所述应力管预装且内置于所述绝缘管内部,所述应力管的顶端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绝缘管内部的倒角角度相同,所述应力管与所述绝缘管内部的结合面无间隙;相邻的两个电缆线芯之间通过电缆导体连接,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套设有连接管,所述电缆线芯与所述电缆导体的连接处缠绕有绝缘带。
[0012]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应力管的长度为100mm~200mm,所述绝缘管的长度为300mm~700mm。
[0013]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倒角的长度为10mm~30mm;所述应力管的端面距离所述绝缘管的端面距离为20mm~50mm。
[0014]可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内部的所述电缆线芯的外部设置有电缆绝缘层,位于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外部的所述电缆线芯的外部设置有铜屏蔽层;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为两组,两组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的外部设置有热缩护套管;所述电缆线芯在进入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位置处设置有位于所述电缆绝缘层与所述铜屏蔽层之间的电缆半导电层,所述电缆半导电层与所述铜屏蔽层的外部设置有密封防水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采用预装方式将应力管内置到绝缘管的内部,应力管倒角,消除了应力管与绝缘管结合界面的楔形气隙。
[0017](2)本技术采用预装方式将应力管内置到绝缘管的内部,按照相应品种及规格的电缆附件安装图解要求确定应力管安装位置,保证应力管安装位置的一致性,避免现场安装产生偏差。
[0018](3)本技术采用预装方式将应力管内置到绝缘管的内部,现场组装时不会出现漏装现象;电缆绝缘处理后即可同时安装应力管和绝缘管,缩短安装窗口期,减少环境对电缆附件影响。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应力管未倒角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中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
[0025]11、绝缘管,12、应力管,13、楔形气隙;
[0026]1、端子,2、预装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3、绝缘管,4、应力管,5、电缆绝缘层,6、电缆半导电层,7、密封胶,8、恒力弹簧,9、接地线,10、电缆护套;
[0027]21、绑扎线,22、隔离层,23、接地线,24、铜屏蔽层,25、热缩护套管,26、预装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27、绝缘带,28、连接管,29、电缆导体,30、电缆绝缘层,31、应力管,32、电缆半导电层,33、密封防水层,34、电缆铠装层,35、电缆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包括: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设置有应力管和绝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管预装且内置于所述绝缘管内部,所述应力管的顶端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绝缘管内部的倒角角度相同,所述应力管与所述绝缘管内部的结合面无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管的长度为150mm~350mm,所述绝缘管的长度为400mm~10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管的倒角长度为10mm~30mm,所述应力管的端面距离所述绝缘管的端面距离为40mm~1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电缆线芯穿过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所述电缆线芯的顶端连接有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芯外部设置有电缆绝缘层,部分所述电缆绝缘层的外部设置有电缆半导电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的下部设置有恒力弹簧,所述恒力弹簧支撑起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应力管之间填充有密封胶。7.一种预装内置应力管式热缩中间连接结构,包括:预置内置应力管

绝缘管复合管,所述预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军程强刘万利徐义全孔凡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