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芃竹专利>正文

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及其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33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发光二极管(LED)灯泡组件,包含一LED灯泡、一内套、二导电端子及一中空灯座。LED灯泡包含一本体及二灯脚,且本体上形成有一凸缘。内套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及连接该顶板及该底板的一柱部,且二灯脚分别嵌入该柱部的两侧。二导电端子分别置于该顶板与该底板间的该柱部两侧,且分别接触该二灯脚。中空灯座用以容置内套及导电端子、并套接于LED灯泡的一端侧,中空灯座的一端侧形成有一卡扣部,且卡扣部卡合LED灯泡的凸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及用于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的连接件设计。
技术介绍
于连接多个发光元件以提供装饰用途的灯串设计中,连接灯泡与电源线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常用的焊接方式,利用焊锡连接灯泡的灯脚及电源线的导电端子。然而,焊锡材料具毒性会污染环境,且利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其可靠度并不佳。因此,图1显示另一种取代焊接方式的连接设计。如图1所示,灯泡本体102先与连接件104套合后再置入灯座106中,于该灯座106中,灯泡的灯脚108即可与电线110的导电端子接触而获得电连接的效果。然而,利用上述的连接方式须先将灯泡的灯脚108弯折后再置入灯座106中,此一步骤相当费时,且目前市面上常见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为发光元件的设计,因LED的灯脚材料通常为坚硬而不易弯曲的铝材,故该设计难以适用于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灯泡组件及用于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的连接件,其能大幅节省组装时间且提高连接可靠度。本技术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包含一LED灯泡、一内套、二导电端子一中空灯座。LED灯泡包含一本体及二灯脚,且本体上形成有一凸缘。内套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及连接该顶板及该底板的一柱部,且二灯脚分别嵌入该柱部的两侧。二导电端子分别置于该顶板与该底板间的该柱部两侧,且分别接触该二灯脚。中空灯座用以容置内套及导电端子、并套接于LED灯泡的一端侧,中空灯座的一端侧形成有一卡扣部,且卡扣部卡合LED灯泡的凸缘。内套内部可形成多个抵掣导电端子的卡角,且卡扣部可由多个呈环状排列的卡勾所构成。由本技术内套及灯座的特殊设计,可利用简单的扣合动作即可完成LED灯泡与电源线间的实体及电性连接,而可避免已知设计的弯折灯脚步骤,大幅节省组装时间且提高连接可靠度。另一方面,内套卡角及灯座卡扣部的结构设计,页可提供组件间的良好定位效果而使其完全无滑落或松脱之虞。附图说明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一已知灯泡组件的设计。图2为一构件分解图,显示依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图3为一组合图,显示依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图4A为沿内套的短轴方向观察的前视图。图4B为沿图4A的A-A’线横切而得的剖面图。图5为显示导电端子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A为沿内套的长轴方向观察的示意图,显示导电端子置入内套后的相对位置。图6B为沿图6A的B-B’线横切而得的剖面图。图7A为灯座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沿图7A的C-C’线横切而得的剖面图。图8为显示导电端子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0 LED灯泡组件 12 LED灯泡14 内套 16 灯座18a、18b 电源线 22 灯泡本体22a 凸缘 24a、24b 灯脚26a、26b 导电端子 28 卡勾28a 抵持面 32 顶板34 底板 36 柱部38、42 段差面 44、46 端面48 端侧 102 灯泡本体104 连接件 106 灯座108 灯脚 110 电线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一构件分解图,显示依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灯泡组件。如图2所示,该LED灯泡组件10包含一LED灯泡12、一内套14、一灯座16、电源线18a及18b及导电端子26a及26b。由该LED灯泡组件10可完成LED灯泡12与电源线18a及18b间的高可靠度电连接。LED灯泡12包含灯泡本体22及灯脚24a、24b,且灯泡本体22上连接灯脚的一侧形成有一环状凸缘(annular flange)22a。内套14为一具I字型截面的结构而具有分别位于两对侧的容置空间,电源线18a及18b分别连接有导电端子的26a及26b,导电端子26a及26b及部份电源线可由内套14的两对侧置入内套14的容置空间中,且LED灯泡的灯脚24a、24b可由内套14的另一端面嵌入内套14中。因此,当导电端子26a、26b及LED灯泡的灯脚24a、24b均置入内套14内部之后,再将内套14套入中空的灯座16即可完成整个LED灯泡组件10的组装。灯座16的一端侧上形成有多个呈环状排列的卡勾28,该些卡勾28对应LED灯泡12的环状凸缘22a设置。因此,如图3的组装完成图所示,由该些卡勾28扣合于环状凸缘22a上,可使LED灯泡12、内套14及电源线18a、18b牢固连接。图4A为沿内套14的短轴方向观察的前视图,图4B为沿图4A的A-A’线横切而得的剖面图。如图4A所示,内套可由绝缘材料构成,其具有一顶板32、一底板34及连接顶板及底板的一柱部36而构成一具I字型截面的外型,柱部36的两侧可作为分别容置灯脚24a、24b、及导电端子26a、26b的空间。于该柱部36的两侧上,灯脚24a会接触导电端子26a且灯脚24b接触导电端子26b以构成电连接。图4B的剖面图显示内套14内部的定位结构设计,且于图4B中,相同剖面影线代表相同高度的平面。一电源线的导电端子26a、26b本身通常具有多个端面,因此内套14的内部可对应导电端子26a、26b的外形设计抵掣其端面的卡角,使导电端子26a、26b置入内套14内部后获得良好定位效果。如图4B所示,举例而言,内套内侧区域P与Q可具有不同水平高度而产生一段差面38,内侧区域Q与R也可具有不同水平高度而产生另一段差面42,因此,当导电端子26a、26b置入内套后,如图4B及图5所示,导电端子的一端面44可抵住段差面38,另一端面46可抵住段差面42,获得良好的定位效果。图6A为沿内套14的长轴方向观察的示意图,显示导电端子置入内套14后的相对位置,图6B为沿图6A的B-B’线横切而得的剖面图。由图6B可清楚看出当导电端子26a、26b置入内套后,导电端子的一端面44可抵住段差面38,另一端面46可抵住段差面42,亦即于内套14内部形成的段差面可作为抵掣导电端子26a、26b的卡角,而可获得良好的定位效果。当然,利用上述段差面38、42形成卡角的方式及位置并不限定,而可视导电端子26a、26b的外形任意变化。图7A为灯座16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沿图7A的C-C’线横切而得的剖面图。如图7A所示,灯座16可为绝缘材料构成的中空体,以容置已与导电端子26a、26b结合的内套14,并套接于LED灯泡12其具灯脚24a、24b的一侧。灯座16的一端侧上形成有卡扣部,依本实施例的设计,该卡扣部由排列成环状的八个卡勾28所构成。如图7B所示,各个卡勾28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抵持面28a。因此,当灯座16套接LED灯泡12时,各个卡勾28的抵持面28a可扣住LED灯泡凸缘22a的环面,使LED灯泡12、内套14及电源线18a、18b于灯座16内牢固接合。再者,该卡勾28与该灯座16其它部份可以射出成形方式一体成型。虽然图7A所示为八个卡勾28,但该数量并不限定,仅需提供足够扣接力量即可。进一步而言,于灯座16上形成的卡扣部其形式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卡勾结构,而可为任意外形的结构仅需能达到良好的扣持凸缘效果即可。由本技术内套14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LED灯泡,该LED灯泡包含一本体及二灯脚,该本体上形成有一凸缘;一内套,该内套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及连接该顶板及该底板的一柱部,所述二灯脚分别嵌入该柱部的两侧;二导电端子,分 别置于该顶板与该底板间的该柱部两侧,分别接触该二灯脚;一中空灯座,容置该内套及该些导电端子、并套接于该LED灯泡的一端侧,该中空灯座的一端侧形成有一卡扣部,且该卡扣部卡合该LED灯泡的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芃竹
申请(专利权)人:高芃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