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鸿霖专利>正文

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86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主要是在所述插座内位于插孔与导电夹片间设有一二段式保护元件;所述二段式保护元件机构组成包括:一基座,中央具有一与插孔同向的通孔,顶面两侧具有轴枢接合槽;一对摆叶,分别以其端轴枢接于所述基座的轴枢接合槽中,可做出与插孔同向的枢摆开闭动作;一按钮顶杆,其头部为按钮由内向外突伸于插座壳体的两插孔间,而其身部则为顶杆,受弹簧顶推常态位于按压行程中的上死点,当其在常态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按钮头的底面两侧恰可衔勾于摆叶的卡沟内,限制摆叶误致下摆而开启,由此达到控制插座插孔的开闭以及按钮顶杆顶推导电相关元件的双重保护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接头或插座构造,其主要是在接头插座的插孔内设有连接电源或负载导线的u型金属夹片,其材质通常是铜,在插头插脚与接头插座连接时,利 用所述插孔夹片夹持所述插头插脚而构成连接;但电线走火的起源通常由于插 座的正负极误导通所致,插座的正负极之间常会发生因水淋、潮湿或儿童玩耍 将导体误插入插座插孔中,也或使用者身体为接地状态时,即容易发生电线走 火或被电到的情形,但事实上这些常见状况是可以通过插座的安全保护设计而 避免的。有鉴于上述构造的传统导线接头或插座,由于构造设计显然仍存在着诸多 不足,为克服这种构造型态的接头插座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瑕疯,于是有本实用 新型的诞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插座的 改良结构,避免电线走火或被电到等情况发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 种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其包括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内设有正、负极导 电簧片,用以提供插头的插脚插入导通;在所述插座内位于插孔与所述导电簧 片间设有一二段式保护元件;所迷二段式保护元件包括一基座,其中央具有一与所述插孔同向的通孔,顶面两侧具有轴枢接合槽;一对摆叶,分别以其端轴枢接于所述基座的轴枢接合槽中,做出与插孔同 向的枢摆开闭动作,所述二摆叶在内侧顶面设有卡沟,且所述二摆叶一端延伸 角间勾设一弹簧,以令所述二摆叶通常是维持水平闭合状态;3一按钮顶杆,其头部为按钮由内向外突伸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两插孔间,而 其身部则为顶杆,所述顶杆受弹簧顶推常态位于按压行程中的上死点,当所述 顶杆在常态未插入所述插头时所迷按钮头的底面两侧恰衔勾于所述摆叶的卡沟 内,限制所述摆叶误致下摆而开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有良好的保护功能,避免了容易发生电线 走火或被电到的情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组合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部分分解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构造部分分解即使用关系示意图4为本技术动作状态示意图4A为本技术组合平面构造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0-导电夹片;11-导电内侧簧片;2 - 二段式 保护元件;20-基座;200 -通孔;201-轴枢接合槽;21-摆叶;210-卡沟; 22-按钮顶杆;220 -顶杆头;3 -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请配合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及图4A所示,本技术的安全插座 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插座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正、负极导电夹片10,用以 供插头的插脚插入导通,特别是在本案中插座的底座1导电元件与传统的相同, 因此在插座的底座1部分不再做冗长叙述;而本技术的创作核心主要是在 所述插座壳体内位于插孔与导电夹片10间设有一二段式保护元件2;所述二段 式保护元件2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一基座20,所述基座20中央具有一与插孔同向的通孔200,顶面两侧则具 有轴枢接合槽201。一对摆叶21,分别以其端轴枢接于所述基座20的轴枢接合槽201中,可做 出与插孔同向的枢摆开闭动作;另外,所述二摆叶21在内侧顶面分别形成一卡 沟210,且二摆叶21 —端延伸角间勾设一弹簧3,以令二摆叶21常态是维持水 平闭合状态。一按钮顶杆22,其头部为按钮由内向外突伸于插座壳体的两插孔间,而其身部则为顶杆,穿设于上述所述基座20的中央通孔200,受另一弹簧3顶推常 态位于按压行程中的上死点,当顶杆在常态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按钮头的底面两 侧恰可衔勾于摆叶21的卡沟210内,限制摆叶21误致下摆而开启;而所述顶 杆按钮的身部顶杆底端设一顶杆头220,用以在下压时所述顶杆头220可顶抵插 座底座1中的导电内侧簧片11外扩而与导电夹片IO接触导电,否则即使插头 的插脚己接触导电夹片10,按钮顶杆22未被按压前,按钮顶杆没有动作,则仍 处于保护的不导电状态。上述构造,其中所述按钮顶杆22的头部是形成双突型态,以对应插头的插 脚内侧根部位置,如此可避免因插头的插脚内凹而无法正确顶推按钮顶杆22 。由上述插座构造设计,在实施使用时,只要不是浸泡于水中, 一般量的水 淋,插座的插孔是被摆叶21遮挡,因此水不易直接到达导电元件;当插头的插 脚平均对应插座的插座孔插合时,所述插头插脚将可顺利顶推所述摆叶21下摆 而开启,此时插头的插脚可以顺利与插座底座1的导电夹片IO接通,但尚未导 电,直至插头插到底到位时,插头的两插脚间根部平面顶抵所述按钮顶杆22下 压作动,此时通过所述按钮顶杆22的顶杆头220顶扩所述导电内侧簧片11构 成电路通路后才会导电;因此,即使有导体误入插座插孔时,若按钮顶杆22没 有被有效作动,则仍为不导电状态,而摆叶21的设计也相当关键,由于其内侧 顶面的卡沟210是被按钮头部底面两端所衔勾,因此单一侧异物插入插孔,摆 叶21仍不被开启,此为摆叶21遮挡插孔的细腻设计;整体而言,遮挡插孔是 第一道保护防线,按钮顶杆22有效动作使构成导电通路,则为第二道保护防线, 由此双重安全保护设计,明显的本技术可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由于欠缺完 善的技术运用与设计构思所存在的缺点,达成前述说明书内的预期目的,符合 实用性;可增进产业的利用价值,实为一难得而优异的创作,已符合新型专利 的申请条件,依法提出申请。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 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其包括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内设有正、负极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内且位于插孔与所述导电簧片间设有一二段式保护元件;所述二段式保护元件包括一基座,其中央具有一与所述插孔同向的通孔,顶面两侧具有轴枢接合槽;一对摆叶,分别以其端轴枢接于所述基座的轴枢接合槽中,做出与所述插孔同向的枢摆开闭动作,所述二摆叶在内侧顶面设有卡沟,且所述二摆叶一端延伸角间勾设一弹簧;一按钮顶杆,其头部为按钮由内向外突伸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两插孔间,而其身部则为顶杆,所述顶杆受所述弹簧顶推常态位于按压行程中的上死点,当所述顶杆在常态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按钮的底面两侧恰衔勾于所述摆叶的卡沟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按钮顶杆的头部是形成双突型态,以对应所述插头的插脚内侧根部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主要是在所述插座内位于插孔与导电夹片间设有一二段式保护元件;所述二段式保护元件机构组成包括一基座,中央具有一与插孔同向的通孔,顶面两侧具有轴枢接合槽;一对摆叶,分别以其端轴枢接于所述基座的轴枢接合槽中,可做出与插孔同向的枢摆开闭动作;一按钮顶杆,其头部为按钮由内向外突伸于插座壳体的两插孔间,而其身部则为顶杆,受弹簧顶推常态位于按压行程中的上死点,当其在常态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按钮头的底面两侧恰可衔勾于摆叶的卡沟内,限制摆叶误致下摆而开启,由此达到控制插座插孔的开闭以及按钮顶杆顶推导电相关元件的双重保护目的。文档编号H01R13/703GK2012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插座的改良结构,其包括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内设有正、负极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内且位于插孔与所述导电簧片间设有一二段式保护元件;所述二段式保护元件包括: 一基座,其中央具有一与所述插孔同向的通孔,顶面两侧具有轴枢接 合槽; 一对摆叶,分别以其端轴枢接于所述基座的轴枢接合槽中,做出与所述插孔同向的枢摆开闭动作,所述二摆叶在内侧顶面设有卡沟,且所述二摆叶一端延伸角间勾设一弹簧; 一按钮顶杆,其头部为按钮由内向外突伸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两插孔间,而其 身部则为顶杆,所述顶杆受所述弹簧顶推常态位于按压行程中的上死点,当所述顶杆在常态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按钮的底面两侧恰衔勾于所述摆叶的卡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霖
申请(专利权)人:张鸿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