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826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核设施重要可居留区可居留性测试与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用于通过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通风系统对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气密试验,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明确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所包括的房间;步骤S2,明确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步骤S3,明确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房间内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步骤S4,计算每个房间的取样点个数,明确取样点的位置;步骤S5,制定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中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示踪气体取样点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布置。算和布置。算和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设施重要可居留区可居留性测试与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设施的重要可居留区是指在异常状态(核泄漏、生化攻击等)下,核设施(如核电站)中需要为值守人员提供必要的可居留大气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满足人员居留要求)的区域。异常状态下,工作人员在重要可居留区内值守可以延缓或终止核设施的异常状态的发展,减轻或消除异常状态所带来的后果,因此,重要可居留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更是重要可居留区中的关键区域。
[0003]主控室可居留区是指核电站取照基准文件中所规定的区域,在事故状态下该区域与核电站及外界环境隔离。该区域一般由主控室及周边区域组成。内漏量是指试验工况下未经主控室可居留区运行通风系统过滤漏入主控室可居留区的空气流量。测试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使用的是示踪气体法,即以一定的方式向主控室可居留区注入示踪气体法,通过示踪气体的浓度变化规律来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示踪气体的取样点布置方法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的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对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中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示踪气体取样点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布置。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用于通过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通风系统对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气密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S1,明确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所包括的房间;
[0007]步骤S2,明确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所述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
[0008]步骤S3,明确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所述房间内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
[0009]步骤S4,计算每个所述房间的取样点个数,明确所述取样点的位置;
[0010]步骤S5,制定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表。
[0011]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需要明确所述房间的房间号、房间名称。
[0012]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气流组织形式包括“侧送侧回”和“下送上回”;气流是由所述通风系统向所述房间内提供;所述侧送侧回是指相对所述房间而言,所述气流沿侧墙流动,实现侧墙送风和侧墙回风;所述下送上回是指相对所述房间而言,所述气流自下而上流动。
[0013]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每个所述房间至少设置一个所述取样点。
[0014]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根据需要,将需要合并考虑的多个所述房间作为一个区域,所述区域的所述取样点的最少个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15]N=A
0.5
[0016]所述N是指所述区域的取样点个数,单位为“个”;
[0017]所述A是指所述区域内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单位为m2。
[0018]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当所述房间或者所述区域内为多个所述取样点时,所述取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所述房间或者所述区域的整个面积内。
[0019]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取样点位于距地坪0.8m的水平面。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对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中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示踪气体取样点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布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举例说明的某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示意图(包含取样点的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用于通过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通风系统对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气密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S1,明确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所包括的房间;
[0026]步骤S2,明确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
[0027]步骤S3,明确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房间内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
[0028]步骤S4,计算每个房间(区域)的取样点个数,明确取样点的位置;
[0029]步骤S5,制定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表。
[0030]在步骤S1中,需要明确房间的房间号、房间名称。
[0031]在步骤S2中,气流组织形式包括“侧送侧回”和“下送上回”两种形式;气流是由通风系统向房间内提供;“侧送侧回”是指相对房间而言,气流沿侧墙流动,实现侧墙送风和侧墙回风;“下送上回”是指相对房间而言,气流自下而上流动。
[0032]在步骤S4中,每个房间至少设置一个取样点。
[0033]在步骤S4中,根据需要,将需要合并考虑的多个房间作为一个区域,区域的取样点的最少个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34]N=A
0.5
[0035]N是指区域的取样点个数,单位为“个”;
[0036]A是指区域内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单位为m2。
[0037]在步骤S4中,当房间或者区域内为多个取样点时,取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房间或者
区域的整个面积内。
[0038]在步骤S4中,取样点应位于距地坪0.8m的水平面(工作区的高度)。
[0039]最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的具体应用。
[0040]如图2所示的某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
[0041]步骤S1,明确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所包括的房间,主控室可居留区由主控室、计算机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安工办公室、学习室、餐厅、更衣室、卫生间、走廊、早会室、隔离办公室、值长室组成。
[0042]步骤S2,明确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如下表所示:
[0043][0044][0045]步骤S3,明确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房间内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如下表所示:
[0046][0047][0048]步骤S4,计算每个房间(区域)的取样点个数,明确取样点的位置,该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主控室、技术支持中心应该分别单独考虑,主控室可居留区其他房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共分成三个区域;
[0049]步骤S5,制定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表,如下表所示:
[0050][0051][005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创新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用于通过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通风系统对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气密试验,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明确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所包括的房间;步骤S2,明确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所述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步骤S3,明确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每个所述房间内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步骤S4,计算每个所述房间的取样点个数,明确所述取样点的位置;步骤S5,制定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S1中,需要明确所述房间的房间号、房间名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试验示踪气体取样点布置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气流组织形式包括“侧送侧回”和“下送上回”;气流是由所述通风系统向所述房间内提供;所述侧送侧回是指相对所述房间而言,所述气流沿侧墙流动,实现侧墙送风和侧墙回风;所述下送上回是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仕建赵侠刘文杰钟小华郭静涛尚臣胡北刘勇张丽丽朱飞张翔张彪胡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