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55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包括蓄热式焚烧部和余热回收部,蓄热式焚烧部出气端与余热回收部进气端通过绝热管道流体导通连接,余热回收部出气端上安装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蓄热式焚烧炉与余热回收炉进行整合,以及将原有蓄热式焚烧炉出气端出气控制阀门移至余热回收炉出气端上,不仅可以选用较次等材料支撑的控制阀门使用,同时还可以降低热气输送过程中的热损耗。时还可以降低热气输送过程中的热损耗。时还可以降低热气输送过程中的热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


[0001]本技术涉及焚烧炉
,特别涉及到一种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化工废气VOCs治理中采用RTO炉+余热锅炉的工艺,但是RTO炉与余热锅炉是各自独立设计与操作。余热锅炉型式很多,有的二者布置还较远增加了投资和热损失。
[0003]RTO炉与余热锅炉是各自独立设计与操作。余热锅炉型式很多,有的余热锅炉还是下部进气,有的余热锅炉与RTO炉二者布置较远要用较长的高温烟道连接,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和热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通过将蓄热式焚烧炉与余热回收炉进行整合,以及将原有蓄热式焚烧炉出气端出气控制阀门移至余热回收炉出气端上,不仅可以选用较次等材料支撑的控制阀门使用,同时还可以降低热气输送过程中的热损耗。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包括蓄热式焚烧部和余热回收部,蓄热式焚烧部出气端与余热回收部进气端通过绝热管道流体导通连接,余热回收部出气端上安装有调节阀。
[0007]上述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余热回收部进气端位于余热回收部上端上,余热回收部出气端位于余热回收部下端上。
[0008]上述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余热回收部出气端与烟囱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
[0009]上述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烟囱中段与下段的内壁上设有与增压泵流体导通连接的喷淋头,烟囱底部设有静置沉降池,静置沉降池与储水池流体导通连接,储水池与增压泵流体导通连接。
[0010]上述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静置沉降池上方设置有覆盖静置沉降池进液口的集液结构或格栅结构或孔板。
[0011]上述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集液结构包括锥形筒和螺旋管,锥形筒扩口端外沿与烟囱下端内壁紧密接触,锥形筒缩口端与螺旋管上端可拆卸连接,螺旋管下端与静置沉降池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将蓄热式焚烧部和余热回收部复合在一起,缩短蓄热式焚烧部出气端到余热回收部进气端的距离,减少蓄热式焚烧部出气端。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蓄热式焚烧部;2

余热回收部;3

绝热管道;4

调节阀;5

烟囱;6

喷淋头;7

静置沉降池;8

增压泵;9

储水池;10

锥形筒;11

螺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包括蓄热式焚烧部1和余热回收部2,蓄热式焚烧部1出气端与余热回收部2进气端通过绝热管道3流体导通连接,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上安装有调节阀4。
[0019]其中,为了尽量缩短蓄热式焚烧部1与余热回收部2之间绝热管道3的长度,将余热回收部2进气端位于余热回收部2上端上,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位于余热回收部2下端上,并将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与烟囱5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
[0020]由于焚烧炉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灰尘和一些有害物质,在将焚烧炉排出的废气进行余热回收后,需要将废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因此,在烟囱5中段与下段的内壁上设有与增压泵8流体导通连接的喷淋头6,烟囱5底部设有静置沉降池7,静置沉降池7与储水池9流体导通连接,储水池9与增压泵8流体导通连接。
[0021]而为了便于灰尘在静置沉降池7内沉降,本实施例中,在静置沉降池7上方设置有覆盖静置沉降池7进液口的集液结构,集液结构包括锥形筒10和螺旋管11,锥形筒10扩口端外沿与烟囱5下端内壁紧密接触,锥形筒10缩口端与螺旋管11上端可拆卸连接,螺旋管11下端与静置沉降池7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当喷淋头6喷出的水雾在空中聚集成水滴落下时,会先在锥形筒10内壁上集聚,然后经螺旋管11流入静置沉降池7,从而避免水滴直接落入静置沉降池7内时影响原有水体内灰尘的沉降,有利于对除尘用水的循环使用。
[0022]本实施例中,蓄热式焚烧部1排出的高温烟气经绝热管道3进入余热回收部2进行余热回收,高温烟气变成了低温烟气,低温烟气经输气管道排入烟囱5内,然后经喷淋洗气,接着排入大气内。
[0023]目前的蓄热式焚烧炉排出的高温烟气温度约为950℃,且外排时体积流量大,需要配备的烟道管径就越大,而与之相适应的调节阀4就越大,为了在高温环境内使用调节阀4,该调节阀4需要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例如奥氏体钢,但却因为需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内使用,仍然会经常被烧坏,而将调节阀4设置在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上时,由于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排出的烟气温度约为14℃,不仅温度低,而且体积流量小,需要管道直径小,而与管道相适应的调节阀4也小,可使用普通材料制成,如普通碳钢Q235B,投资就会减少很多,而且不易被烧坏。
[0024]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
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式焚烧部(1)和余热回收部(2),蓄热式焚烧部(1)出气端与余热回收部(2)进气端通过绝热管道(3)流体导通连接,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上安装有调节阀(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余热回收部(2)进气端位于余热回收部(2)上端上,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位于余热回收部(2)下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余热回收部(2)出气端与烟囱(5)进气端流体导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焚烧与余热回收一体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烟囱(5)中段与下段的内壁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玉麟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淀中京工程设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