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754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的燃油蒸发脱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该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包括燃油箱、炭罐、发动机、第一脱附路、涡轮增压路及第二脱附路。第一脱附路分别与脱附口、发动机连通。涡轮增压路的一端用于接收空气,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第二脱附路分别与脱附口、涡轮增压路连通。当发动机处于第一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经第一脱附路进入发动机内;当发动机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依次经第二脱附路、涡轮增压路进入发动机内。能够分别满足发动机在正压和负压的情况下,炭罐中的燃油蒸汽都能够大量进入发动机内,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同时,能够避免燃油蒸汽逃逸,减少污染物排放。物排放。物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的燃油蒸发脱附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全地形车的发动机燃油蒸发结构,能够利用发动机产生的负压对炭罐进行脱附,从而保证整车满足相关法规的整车蒸发排放要求。
[0003]但当全地形车采用涡轮增压式发动机时,发动机产生正压或者很小的负压,从而无法将炭罐中的燃油蒸气吸入发动机进行燃烧,易造成燃油蒸气逃逸,同时,也满足不了整车蒸发排放的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申请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安装于全地形车内,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包括:燃油箱,其包括排气口;炭罐,其包括吸附口及脱附口,吸附口与排气口连通,炭罐用于吸附燃油箱的燃油蒸汽;发动机,至少部分燃油蒸汽能够进入发动机内燃烧;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第一脱附路,第一脱附路的一端与脱附口连通,第一脱附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涡轮增压路,涡轮增压路的一端用于接收空气,涡轮增压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第二脱附路,第二脱附路的一端与脱附口连通,第二脱附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涡轮增压路;其中,当发动机处于第一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经第一脱附路进入发动机内;当发动机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依次经第二脱附路、涡轮增压路进入发动机内。
[0006]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脱附路、涡轮增压路及第二脱附路,能够分别满足发动机在正压和负压的情况下,炭罐中的燃油蒸汽都能够大量进入发动机内进行燃烧,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同时,能够避免燃油蒸汽逃逸,减少污染物排放,更加节能环保。
[0007]进一步地,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三通阀,其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第一脱附管,第一脱附管的一端与脱附口连通,第一脱附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口连通;其中,第一脱附路的一端与第一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第二脱附路的一端与第二出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涡轮增压路。
[0008]如此设置,通过三通阀将燃油蒸汽的流通分为两条路;当发动机处于第一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依次经第一脱附管、第一进口、第一出口进入第一脱附路内;当发动机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依次经第一脱附管、第一进口、第二出口进入第二脱附路内;结构简单,便于燃油蒸汽的输送。
[0009]进一步地,涡轮增压路包括:第一进气管,其包括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及第三出口;增压器,其包括增压器进口及增压器出口,增压器进口与第三出口连通;中冷器,其包括中冷器进口及中冷器出口,中冷器进口与增压器出口连通;第二进气管,其包括第四进口、第
四出口及第五出口,第四进口与中冷器出口连通,第四出口连通至发动机。
[0010]如此设置,当发动机处于第二状态时,增压器运作,能够提升发动机的进气量,有利于提升炭罐内的燃油蒸汽脱附效果和脱附流量,以满足此时发动机增加燃油消耗的需求;中冷器能够降低增压后的气体温度,从而有利于更加稳定地提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0011]进一步地,第二脱附路包括:文丘里阀,其包括第五进口、第六进口及第六出口;第二脱附管,其一端与第二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五进口连通;第三脱附管,其一端与第六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进口连通;其中,第二进气管的第五出口与文丘里阀的第六进口连通;当发动机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能够依次经第一脱附管、第一进口、第二出口、第二脱附管、第五进口进入文丘里阀,并从第六出口进入第三脱附管内,经第三脱附管进入涡轮增压路。
[0012]如此设置,空气从第一进气管进入,并依次经过增压器、中冷器后,至少部分被压缩的空气从第二进气管进入文丘里阀内;压缩空气从文丘里阀的第六进口进入,少部分通过第六出口排出;由于文丘里阀自身的特性,第六出口的截面很小,故,随之截面逐渐的减小,压缩空气的压强增大,流速也随之变大;此时,第五进口内会产生一个真空度,从而使第二脱附管内的部分燃油蒸汽被吸入文丘里阀内,再从第六出口排出,进入涡轮增压路内,进而进入发动机内进行燃烧;如此,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发动机在正压情况下,燃油蒸汽大量进入发动机内进行燃烧,从而避免燃油蒸汽逃逸,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0013]进一步地,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节气门,其安装于发动机进口处;其中,当发动机处于第一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经第一脱附管、第一进口、第一出口进入第一脱附路,并从第一脱附路经节气门进入发动机内;当发动机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燃油蒸汽经第一脱附管、第一进口、第二出口进入第二脱附路,并从第二脱附路进入第一进气管内,并依次经第三出口、增压器、中冷器、第二进气管的第四进口、第四出口、节气门进入发动机内。
[0014]进一步地,涡轮增压路还包括:空滤器,安装于第一进气管上,用于过滤空气并将过滤后的空气输入至增压器内。
[0015]如此设置,空滤器的设置能够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减少杂质污染,从而提高燃油蒸发脱附系统的使用寿命。
[0016]进一步地,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炭罐电磁阀,其设于第一脱附管上。
[0017]如此设置,根据整车的运作来控制炭罐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从而对炭罐的脱附进行控制。
[0018]进一步地,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吸附管,吸附管的一端与排气口连通,吸附管的另一端与吸附口连通;单向阀,其设于吸附管上。
[0019]如此设置,单向阀能够控制燃油蒸汽的排出方向。
[0020]进一步地,炭罐还包括空气进口,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第三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一端与空气进口连通,用于将空气输送至炭罐内;灰滤器,其设于第三进气管上,用于阻挡灰尘进入炭罐内。
[0021]如此设置,灰滤器能够为炭罐阻挡灰尘,从而避免碳罐被堵。
[002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包括以上的燃油蒸发脱附系统。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燃油蒸发脱附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脱附路、涡
轮增压路及第二脱附路,能够分别满足发动机在正压和负压的情况下,炭罐中的燃油蒸汽都能够大量进入发动机内进行燃烧,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同时,能够避免燃油蒸汽逃逸,减少污染物排放,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燃油蒸发脱附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燃油蒸发脱附系统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燃油蒸发脱附系统的示意图。
[0028]图中,101、全地形车;100、燃油蒸发脱附系统;10、燃油箱;11、排气口;20、炭罐;21、吸附口;22、脱附口;23、空气进口;30、发动机;40、第一脱附路;50、涡轮增压路;51、第一进气管;511、第二进口;512、第三进口;513、第三出口;52、增压器;521、增压器进口;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安装于全地形车内,所述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包括:燃油箱,其包括排气口;炭罐,其包括吸附口及脱附口,所述吸附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炭罐用于吸附所述燃油箱的燃油蒸汽;发动机,至少部分所述燃油蒸汽能够进入所述发动机内燃烧;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第一脱附路,所述第一脱附路的一端与所述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一脱附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涡轮增压路,所述涡轮增压路的一端用于接收空气,所述涡轮增压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第二脱附路,所述第二脱附路的一端与所述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二脱附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涡轮增压路;其中,当所述发动机处于第一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燃油蒸汽经所述第一脱附路进入所述发动机内;当所述发动机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燃油蒸汽依次经所述第二脱附路、所述涡轮增压路进入所述发动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蒸发脱附系统还包括:三通阀,其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第一脱附管,所述第一脱附管的一端与所述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一脱附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脱附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第二脱附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涡轮增压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压路包括:第一进气管,其包括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及第三出口;增压器,其包括增压器进口及增压器出口,所述增压器进口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中冷器,其包括中冷器进口及中冷器出口,所述中冷器进口与所述增压器出口连通;第二进气管,其包括第四进口、第四出口及第五出口,所述第四进口与所述中冷器出口连通,所述第四出口连通至所述发动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附路包括:文丘里阀,其包括第五进口、第六进口及第六出口;第二脱附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进口连通;第三脱附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六出口连通,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梅方颖汤素策董涛涛黄云强李而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