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747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0
提供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该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包括:一对前侧构件;电池组件,设置在车辆的中央地板下方;前副车架,设置在一对前侧构件下方并位于电池组件前方,前副车架通过一对支撑臂和一对支撑支架连接到一对前侧构件,其中一对支撑臂的每个支撑臂设置在前副车架上,并且一对支撑支架的每个支撑支架分别设置在一对前侧构件的每个前侧构件上;以及电动机,安装在前副车架上。安装在前副车架上。安装在前副车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9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

2020

0127562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4]近年来,随着对环境危机和石油资源枯竭的认识的提高,积极开展了对环保电动车辆的研究和开发。电动车辆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电池电动车辆(BEV)、燃料电池电动车辆(FCEV)等。
[0005]电动车辆包括位于车辆前舱中的电动机以及安装到车辆的地板上的电池组件。电动机可以驱动车辆的前轮,并且电池组件可以向电动机和其他电气/电子部件提供电力。电池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或电池模块)、与电池单元相关联的电气/电子部件、容纳电池单元和电气/电子部件的电池壳体以及覆盖电池壳体的顶部的盖。
[0006]电动车辆的电池组件很可能会因外部碰撞而导致冷却剂从冷却线路泄漏或因电池单元之间的干扰而引起火灾。为了在车辆碰撞/撞击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地保护电池组件,制定了电池保护法(法规)。内燃机车辆只考虑吸收碰撞能量,而电动车辆不仅需要考虑吸收碰撞能量,还要根据电池保护法保护电池组件。
[0007]电池组件的容量增大以增加电动车辆的里程。然而,随着电池组件的尺寸增大,电池组件可能会朝向车辆前方突出。因此,设计车辆时需要更加认真地考虑电池组件的保护项目。
[0008]在传统的电动车辆中,电动机刚性地安装在底盘和前副车架之间,因此在车辆碰撞/撞击的情况下电动机和前副车架用作刚性体,从而显著降低了前副车架的能量吸收量,并且前副车架可能会撞击电池组件的前端部分。因此,电池组件不能被安全地保护。
[0009]本背景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被提供以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背景,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不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构思。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具体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其能够在车辆碰撞/撞击的情况下保护电池组件并吸收碰撞能量。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现有技术取得的优点保持不变。
[001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该系统在车辆碰撞/撞击的情况下,允许电动机与前副车架分离并使前副车架向上旋转,从而防止前副车架与电池组件发生碰撞,并使碰撞能量的分散和吸收最大化。
[00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可包括:一对前侧构件;电池组
件,设置在车辆的中央地板下方;前副车架,设置在一对前侧构件下方并位于电池组件的前方;以及电动机,安装在前副车架上。前副车架可通过一对支撑臂和一对支撑支架连接到一对前侧构件,每个支撑臂可设置在前副车架上,每个支撑支架可设置在每个前侧构件上。
[0013]支撑臂可通过枢转销可枢转地连接到支撑支架。
[0014]一对支撑臂和一对支撑支架可位于前副车架的前安装部的后方,使得一对支撑臂和一对支撑支架可抑制前副车架的后部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撞击时变形。
[0015]前副车架可包括一对纵向构件、连接一对纵向构件的前部的前横向构件以及连接一对纵向构件的后部的后横向构件。支撑臂可从每个纵向构件突出,支撑支架可从每个前侧构件朝向支撑臂突出,并且枢转销可延伸穿过支撑臂和支撑支架。
[0016]支撑支架可包括朝向车辆前方的前壁、从前壁的两个边缘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一对侧壁以及与前壁相对的后开口。枢转销可延伸穿过一对侧壁和支撑臂。
[0017]纵向构件可包括凹口,该凹口在车辆正面碰撞/撞击时引导纵向构件变形为类似V形。
[0018]凹口可从纵向构件的顶表面朝向车辆的底部凹进。
[0019]凹口可位于支撑臂的前方。
[0020]电动机的前边缘可通过前连接部连接到前副车架的前横向构件。
[0021]电动机的后边缘可通过后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到前副车架的后横向构件。
[0022]一对支撑臂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之间。
[0023]后连接部可包括从电动机的后边缘朝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后枢转臂、从前副车架的后横向构件向上突出的一对后枢转凸耳以及延伸通过后枢转臂和一对后枢转凸耳的后枢转销。
[0024]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撞击时,后枢转臂可与一对后枢转凸耳分离。
[0025]每个后枢转凸耳可具有后枢转销穿过的通孔以及从通孔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槽,槽的宽度可小于通孔的直径。
附图说明
[0026]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的平面图;
[0028]图2示出了沿图1的线A

A截取的截面图;
[0029]图3示出了图2的部分B的放大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的仰视图;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的左侧视图;
[0032]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的左侧立体图;
[0033]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中的支撑臂和支撑支架的立体图;
[0034]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中支撑臂的顶端通过枢转销连接到支撑支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5]图9示出了沿图8的线C

C截取的截面图;
[0036]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中位于支撑臂前方的凹口的立体图;并且
[0037]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的平面图。
[0038]1:中央地板
[0039]2:仪表板
[0040]3:前侧构件
[0041]5:防护板构件
[0042]6:保险杠横梁安装支架
[0043]7:前保险杠横梁
[0044]8:冲撞盒(crash box)
[0045]9:副车架安装支架
[0046]10:前副车架
[0047]11:纵向构件
[0048]12:前横向构件
[0049]13:后横向构件
[0050]14:前延伸部
[0051]21:第一前连接部
[0052]22:第二前连接部
[0053]23:后连接部
[0054]31:第一前枢转臂
[0055]32:第一前枢转凸耳
[0056]33:第一前枢转销
[0057]35:第二前枢转臂
[0058]36:第二前枢转凸耳
[0059]37: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对前侧构件;电池组件,设置在车辆的中央地板的下方;前副车架,设置在所述一对前侧构件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前方,所述前副车架通过一对支撑臂和一对支撑支架连接到所述一对前侧构件,其中所述一对支撑臂的每个支撑臂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上,并且所述一对支撑支架的每个支撑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前侧构件的每个前侧构件上;以及电动机,安装在所述前副车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对支撑臂的每个支撑臂分别通过一对枢转销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支撑支架的每个支撑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前副车架包括一对纵向构件、连接所述一对纵向构件的前部的前横向构件以及连接所述一对纵向构件的后部的后横向构件;所述一对支撑臂的每个支撑臂分别从所述一对纵向构件的每个纵向构件突出;所述一对支撑支架的每个支撑支架分别从所述一对前侧构件的每个前侧构件朝向所述一对支撑臂的每个支撑臂突出;并且所述一对枢转销的每个枢转销分别延伸穿过所述一对支撑臂的每个支撑臂和所述一对支撑支架的每个支撑支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对纵向构件的每个纵向构件包括凹口,所述凹口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或撞击时引导所述纵向构件变形为V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凹口从所述纵向构件的顶表面朝向所述车辆的底部凹进。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凹口位于所述支撑臂的前方。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支撑支架包括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的前壁、从所述前壁的两边缘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延伸的一对侧壁以及与所述前壁相对的后开口;并且每个枢转销延伸穿过所述一对侧壁和相应的支撑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对支撑臂和所述一对支撑支架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安装部的后方,其中所述一对支撑臂和所述一对支撑支架抑制所述前副车架的后部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或撞击时变形。9.一种车辆碰撞能量吸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对前侧构件;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车辆的中央地板的下方;前副车架,设置在所述一对前侧构件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前方,所述前副车架通过一对支撑臂和一对支撑支架连接到所述一对前侧构件,其中所述一对支撑臂的每个
支撑臂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上,并且所述一对支撑支架的每个支撑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前侧构件的每个前侧构件上;以及电动机,安装在所述前副车架上,其中所述电动机的前边缘通过前连接部连接到所述前副车架的前横向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丞玟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