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639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使用高效清洗剂、溶剂型除油剂和多功能分散剂组合工艺在一定条件对棉织物、锦纶织物除固色斑和油斑的一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既能除净棉织物上的固色斑和油斑,又能除净锦纶织物的上的固色斑和油斑,解决了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和油斑难去除的行业难题,减少印染厂因棉织物、锦纶织物布面产生固色斑、硅油斑造成的损失,且整理后织物无毒无味、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染整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棉织物具有舒适柔软、保暖性好、安全性高、易生物降解、抗静电、抗虫蛀等特点。锦纶织物耐磨性好强度高、弹性好、不易变形,不易折皱,防虫、防霉,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均为纺织服装业重要原料。
[0003]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固色斑、硅油斑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水质的总硬度过高;前处理过程中织物的附著物去除不干净,如油剂、浆料等;染色布面上助剂、元明粉、纯碱的残留;使用了不耐染色机的高剪切力的印染助剂;固色剂、硅油水溶性不好,与前道、后道印染助剂相容性不好、放置稳定性过差;织物在加工过程上掉落的短纤导致硅油凝聚或破乳;浸轧工作液温度过度导致粘辊;操作不当等。织物在定形过程中有时会沾污到定形机上的机油,产生机油斑。
[0004]现有技术中,只有减少固色斑的工艺和预防固色斑、油斑的方法或产品,没有去除固色斑、硅油斑、机油斑的方法,但是现实大生产中一旦织物产生固色斑、各类油斑,由于织物上的固色斑混合了染料、低聚物、固色剂、表面活性剂等物质,有些印染厂使用剥除颜色的方法,也不能去除固色斑,有固色斑或油斑织物上只能报废,直接造成印染厂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开发一种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通过使用高效清洗剂、溶剂型除油剂和多功能分散剂组合工艺在染缸内一定条件对棉织物、锦纶织物除固色斑和油斑,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方法既能除净棉织物上的固色斑和油斑,又能除净锦纶织物的上的固色斑和油斑,解决了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和油斑难去除的行业难题,促进印染行业发展的进步,减少印染厂因棉织物、锦纶织物布面产生固色斑、硅油斑造成的损失,且整理后织物无毒无味、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按浴比1:10~15进水,使用高效清洗剂DMA

11,40~50℃清洗20~ 30min,排液;
[0009]S2)按浴比1:10~15进水,采用溶剂型除油剂、除硅灵、片状NaOH混合工作液,90~100℃处理50~60min,排水;所述工作液组分是:
[0010]溶剂型除油剂DM

1119N
ꢀꢀꢀꢀꢀꢀꢀꢀꢀ
5.0~10.0g/L,
[0011]除硅灵DM

1741
ꢀꢀꢀꢀꢀꢀꢀꢀꢀꢀꢀꢀꢀ
1.0~4.0g/L,
[0012]片状NaOH
ꢀꢀꢀꢀꢀꢀꢀꢀꢀꢀꢀꢀꢀꢀ
2.0~3.0g/L。
[0013]S3)按浴比1:10~15进水,使用多功能分散剂DM

1501,90~100℃处理 20~40min,排液,烘干。
[0014]优选的,在步骤S1)中,高效清洗剂DMA

11用量0.5~3.0g/L在染缸中处理,40~50℃清洗20~30min。高效清洗剂DMA

11为白色粉末,有效成分为含氯化合物,按重量份计组成,为90~97%。
[0015]优选的,在步骤S2)中,采用溶剂型除油剂DM

1119N与除硅灵DM

1741 同浴整理,在染缸中90~100℃处理50~60mi。溶剂型除油剂DM

1119N为浅黄色液体,有效成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溶剂,按重量份计组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40~45%,有机溶剂为45~50%,水为5~15%。除硅灵 DM

1741为黄色液体,有效成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按重量份计组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40~70%,水为30~60%。
[0016]优选的,在步骤S3)中,多功能分散剂DM

1501用量4.0~10.0g/L在染缸中90~100℃处理20~40min,排液,织物在100~170℃烘干。
[0017]优选的,在步骤S3)中,多功能分散剂DM

1501为黄色粉末,有效成分为芳香酯类化合物与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按重量份计组成,芳香酯类化合物为 60~80%,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为20~40%。
[0018]上述方法中,高效清洗剂DMA

11含氯化合物小于95%,表面活性剂小于 5%;除硅灵DM

1741的PH值4.7~7.5;溶剂型除油剂DM

1119N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小于42%,溶剂小于48%,水量小于10%;多功能分散剂DM

1501含芳香酯小于70%,水小于20%,磺酸盐小于10%。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适用范围广
[0021]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方法既能除净棉织物上的固色斑,又能除净锦纶织物的固色斑,还能去除棉织物和锦纶织物上的硅油斑及各类油斑。
[0022](2)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0023]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行业难题,促进了印染行业技术进步。
[0024](3)经济效益可观
[0025]本专利技术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将有瑕疵的织物变为正常品质织物,挽救印染厂经济损失,经济效益可观。
[0026](4)社会效益可观
[0027]本专利技术中整理后织物无毒无味、对环境友好,社会效益可观。
[0028](5)易实现产业化
[0029]本专利技术中所用设备为染厂常用染色缸,不需要增加染整设备,易操作,易实现产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实施例一
[0032]杏色棉卫衣布除固色斑,包括以下步骤:
[0033]1第一步
[0034]1.1试验处方
[0035]高效清洗剂DMA

11
ꢀꢀꢀꢀꢀꢀꢀꢀꢀꢀꢀ
2.0g/L
[0036]1.2试验工艺
[0037]浴比1:10,40℃处理30min,出缸水洗,脱水,待进行下一步处理;
[0038]2第二步
[0039]2.1试验处方
[0040]除硅灵DM

1741
ꢀꢀꢀꢀꢀꢀꢀꢀꢀꢀ
3.0g/L
[0041]除油剂DM

1119N
ꢀꢀꢀꢀꢀꢀꢀꢀꢀ
10.0g/L
[0042]片状NaOH
ꢀꢀꢀꢀꢀꢀꢀꢀꢀꢀꢀ
2.0g/L
[0043]2.2试验工艺
[0044]浴比1:10,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浴比1:10~15进水,使用高效清洗剂DMA

11,40~50℃清洗20~30min,排液;S2)按浴比1:10~15进水,采用溶剂型除油剂、除硅灵、片状NaOH混合工作液,90~100℃处理50~60min,排水;所述工作液组分是:溶剂型除油剂DM

1119N
ꢀꢀꢀꢀꢀꢀꢀ
5~10g/L,除硅灵DM

1741
ꢀꢀꢀꢀꢀꢀꢀꢀꢀꢀꢀꢀꢀꢀ
3~6g/L,片状NaOH
ꢀꢀꢀꢀꢀꢀꢀꢀꢀꢀꢀꢀꢀꢀꢀꢀ
2~3g/L。S3)按浴比1:10~15进水,使用多功能分散剂DM

1501,90~100℃处理20~40min,排液,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高效清洗剂DMA

11用量0.5~3.0g/L在染缸中处理,40~50℃清洗20~30min;高效清洗剂DMA

11为白色粉末,有效成分为含氯化合物,按重量份计组成,为90~9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织物和锦纶织物固色斑油斑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溶剂型除油剂DM

1119N与除硅灵DM

1741同浴整理,在染缸中90~100℃处理50~60mi;溶剂型除油剂D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国吕小兰黄其智吴灿邓东海王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晋江新德美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