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海涛专利>正文

电缆接头应力释放器的整体成型注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32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缆接头应力释放器的整体成型注射模具结构,包括有一下模和一上模,在上下模的内侧表面上均设有一横向延伸的容置槽,可供用以容置一个用来固定接头前半部的固定件,在该等内侧表面亦设有一模腔槽道,可容置接头的后半部和该电缆的一部分,并在其周边形成一个适当的空间,以供注射材料流入其内形成应力释放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射成型的模具结构,尤其涉及电缆接头应力释放器的整体成型注射模具结构。随着3C产业的发达,电脑及电讯设备越来越普及,事实上这些设备已成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般说来,这些设备均须透过适当的网络来互相连接,或结合适当的外围设备。目前所常见的电脑或电讯用电缆接头基本上是类似于附图说明图1中所示的,此接头在图1中是以参考编号10来加以标示的,其包括有一个硬质的壳体11,前端设有多个平行导槽(未显示出),其内各设有一导电片。在壳体11的后方则设有一个大开口12,可供一条内含多条导线的电缆14插入其内,使得电缆14内的每一条导线分别对应于一片导电片。每一片导电片均具有一个尖锐部,可在由外部施力作用下剌穿其对应的导线的绝缘皮,进而与其内的导电核心相接触。在将此接头10插入至其相对应的插座16内时,插座16内的多个导电片18会因弹性作用而分别接触到插头10内的导电片的外露部份,进而在二者间形成电连接。此种型式的接头10通常是利用卡扣的方式来固定在插座16内。在接头10的壳体11上设有一个突起的卡扣部20,可以接头10插入至插座16内卡合在插座内部的相对应卡扣部,而卡扣部20的后方则延伸出一根弹臂22,其用来解除卡扣部20的卡合作用。由于接头内的各条导线均仅藉由简单的机械方式,如以导电片剌入导线内,或者是配合夹持或摩擦力作用等来将导线固定至接头内。此种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于受损或断裂,使得导电片与导线脱离开。因此为避免此种型式的接头因外力拉扯而受损,可以在电缆与接头接合处设置一种应力释放器,其可用来承受来自电缆上的拉伸应力,避免导电片与导线间的接合关系受损。在图2中即显示出在接头10上设置应力释放器23的情形,此应力释放器23的一端包覆在电缆14上,另一端则包覆着接头的壳体11的一部份,以承受自电缆14上传来的应力。另外在现用上,亦有人利用应力释放器23上包覆着接头壳体11的部份来遮覆并保护该弹臂22,例如技术专利申请案第81213465(公告号202827号)中所公开的。在该专利案中,其提供一种《电脑或电话线接头防护套》,其结构类似于应力释放器,同时在使用上也是以其一端包覆着电缆,而另一端则包覆着接头壳体的一部份,以遮盖住壳体后方供电缆插入的开口,用来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并且其防护套上的前端设有一内凹部24(见图2),可用来遮盖住壳体弹臂,以防止弹臂被误触而松开接头与插座间的连接,同时也可保护弹臂免于受损。唯此种现用的保护套基本上并未与电缆和接头壳体结合成整体,无法承受电缆与壳体之间的应力,因此除了防尘和保护弹臂的功用外,并无法防止电缆因外力拉扯而自壳体上松脱开。因此其有必要将此应力释放器分别稳固地结合在电缆和壳体上,以承受其间的应力传递。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式是以注射成型方法,将应力释放器注射而形成在电缆和壳体上,并藉由注射时,其注射材料与电缆和壳体间的稳固结构关系,使所形成的应力释放器不仅具有防尘和保护弹臂的功能,同时也可承受电缆与接头壳体间的应力。类似的注射成型方法在一般的电缆插头的制造是已存在的,然而在一般的注射成型作业中,其所使用的模具均只能供注射的材料直接包覆在插头或接头上,其间并无法形成上述的电线接头上用来保护的弹臂的内凹部位。如果利用的现用的注射方法,则注射材料将填充在弹臂与壳体之间,使得弹臂无法压按来解除接头与插座间的结构,或者是无法在应力释放器上形成遮盖住弹臂的内凹部位。因此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是要提供一种注射成型的模具结构,其可在电缆接头上以注射成型方法形成上述结构的应力释放器,而如此所形成的应力释放器不仅能够紧固地结合在电缆上,同时其注射时的压力也会迫使部份的注射材料进入壳体后方开口内,进而非常牢固地与壳体结合在一起,而可承受二者间的应力传递,并可遮盖住其后方开口,防止灰尘进入其内,而其上所形成凹入部也可用来防护弹臂及其作用,因之而可克服现有技艺中所遇到的困扰。为更充份地说明本技术,以下将配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而在附图中图1是一个现用的电缆接头及连接在其上的电缆。图2是一个现用的电缆接头,其上设有一个应力释放器,用来保护此接头免于因来自电缆的应力的损害。图3是本技术的模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可供同时制做二个应力释放器于二条电缆上,唯此图中仅显示出一条电缆。图4是本技术的模具组合起来的情形,唯其上模并未显示出,以供清楚观察其内结构。图5是本技术的模具组合起来后的剖面图,显示出电缆与模具间的关系。现在将配合图3-5来说明本技术的模具结构,在图3中显示出本技术的分解图,其中是以参考编号30来代表本技术的模具,本技术的模具30包含有一个下模32和一个相对的上模34,该上模34上设有二根突出的定位销36,可在上模34覆盖至下模32上时,穿入下模32上的定位孔38内,以供将上下模32和34准确定位而结合在一起。在下模32和上模34的每一个中互相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多道下凹槽40和上凹槽42,其位置和形状是互相配合,可在上模34和下模32组合在一起时,共同构成用以在电缆14上形成应力释放器23的模腔。这些凹槽40和42是自一道位在靠近模具前方的横向容置槽44处延伸出,一直延伸至模具的后方,其等在下模32和上模34靠近模具后方处具有电缆容置部位46和48,可在接头10置入模腔内时容纳自接头10后方延伸出的电缆14,如图4中所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模34和下模32上分别设有二道凹槽42和40,可在一次注射加工作业中制成二个应力释放器23。然而除了二道凹槽外,亦可使用一道或是二道以上的凹槽。在上模34和下模32上分别设有浇道49,可供注射材料经由注射入至模腔内。此为注射成型加工中一般所知,故不再赘述。在模具的前方横向容置槽44内可置入一个接头壳体11的固定件50,如图4所示。此固定件50包含有下构件52和上构件54,而下构件52上设置有多个下凹口56,对应于下模32上的下凹槽40,而上构件54上亦设有对应的上凹口58,对应于上模34上的上凹槽42。上构件54上设有二个定位孔60,而下构件52上则设有二根定位销62,二者配合可将上下构件精确地对齐结合在一起,而相对应的上凹口58和下凹口56则可供同形成能容置壳体11上未被应力释放器23所包覆的前半部。为能在如此射出的应力释放器23上形成能够遮覆接头10的弹臂22的内凹部24,自固定件50的下构件52的每一个下凹口56内延伸出一个突出部64,其内部呈内凹状,可供容纳壳体11上的弹臂22,而其外侧表面则是突伸进入至下模32的下凹槽40内(见图5),而与下凹槽40的内壁相距一段距离,此距离在射出释放器23的内凹部24并不具有相当大的厚度,且由于注射的材料一般具有适度的弹性,因此在脱模时,可藉着将该应力释放器23的内凹部24适度地加以变形,即可取将壳体11自下构件52的下凹口56内取出。在注射成型作业进行中,注射的材料会在压力的作用下经由浇道49流入至由下凹槽40和上凹槽42所组成的模腔内,进而围绕在电缆14和壳体11的后半部的周边上,而且注射材料亦会在压力的作用下经由壳体11的后方开口12流入至壳体11内部的空间内,因之而可紧密地结合在壳体1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接头应力释放器的整体成型注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可用来以注射成型方式在一个具有卡扣和解扣用弹臂的接头上形成一个包覆着该接头后半部和自该接头后半部延伸出的电缆一部份的应力释放器,该应力释放器具有一个内凹部,可遮盖住及保护该弹臂,该模具结构包含有一下模和一上模,在上下模的每一个的内侧表面上均设有一道横向延伸的固定容置槽,可供用以容置一个用来固定接头前半部的固定件,在该等内侧表面上亦设有模腔槽道,自该容置槽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边上,而该等模腔槽道可在上下模组合起来时构成可容置接头的后半部和该电缆的一部份,并在接头后半部和电缆与模腔的壁面间形成一适当的空间,可供注射成型材料经由设在上下模上的浇道流入至其内而形成具有所需形状的应力释放器,该固定件包含有上构件和下构件,二者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接头容置固定凹口,分别对于上下模内的模腔槽道,可供容纳接头前半部在其内,并在组合起来时将接头前半部固定住,在下构件的每一凹口上均延伸出一个突出部,其延伸进入至下模的模腔槽道内,而与下模模腔槽道相隔一般间距,以供注射材料流入其内来形成该应力释放器上用来遮盖住接头弹臂的内凹部,而该突出部的内侧表面则呈凹入状,可容纳接头的弹臂在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涛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黄海涛黄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