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忠雄专利>正文

电源插头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35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插头的改进结构。包括上、下座体和安装在下座体上的两个导电铜片,位于导电铜片后设有两个凸缘,两凸缘间形成N形通道,将电源线放置在N形通道间,之后延伸出插头,拉动电源线时,电源线借助两凸缘的顶迫作用,而使拉力大部分由凸缘承受,从而不易使电源线与插头分离。其坚固耐用,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通电源的插头,尤指一种电源插头的改进结构。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中,电器用品已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插头更是使电器与电源接通的必不可少的部件,因为每一种电器上都会装有一条接通电源的电线,此电源线的前端必定会有一个插头,由此可见插头的重要性。一般的讲,像电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大型电器都是固定放置的,所以很少将插头从插座上拔下,但是有许多电器在使用完毕后需将插头从插座上拔下,以便收藏。标准的拔下插头的方式是用手指握住插头再拔下,这样既可不使电源线与插头分离,又不会使插头损坏,然而,大多数拔插头的习惯是直接用手拉动电线,而因电线与插头间的接合方式一般只靠螺钉压迫电线内铜线,如图4所示,所以在用力拉动电线时,由于铜线与螺钉间只有一个支撑点,故很容易造成电源线与插头内螺钉分离,而不能使用,再使用时,就需要拆开插头重新将电源线螺合压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另外还有一种电源线与插头是一体成型的,虽然它是靠外部塑胶的增强作用,使得在拉动电源线时,能使其比较不容易与插头分离,但是在多次拉动之后,由于铜线与塑胶外缘的拉伸力不同仍会造成电源线与插头分离,最终是要更换插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坚固耐用,可解决电源线与插头容易分离的插头改进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它由上座体、下座体2和位于下座体2上的两个导电铜片21组成,在下座体2上的两个导电铜片21固定端后部,分别设有两个凸缘22、23,两个凸缘22、23间形成一N形通道。本技术可使电源线3与插头紧固螺合的原理是电源线3在与导电铜片21螺合之后,电源线3绕经两凸缘22、23间的N形通道,如图2所示,再从插头孔中延伸出插头,当习惯性的拉动电源线3,欲取下插头时,电源线3借助凸缘23上顶端与凸缘22下顶端的顶迫作用,使拉力大部分由此两处承受,而使在电源线3与螺钉接合处的作用力大大降低,从而不会使电源线3与导电铜片21分离。由上所述,本技术是在一般插头内设计有一特殊的凸起缘,没有增加插头的造价确能完全解决电源线3与传统的插头受力容易分离的弊病,非常实用,经久耐用且操作方便。本技术实施例如附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省略上座体)图2为本技术上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剖视图;图4为一般插头结构示意图(省略上座体)。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插头的改进结构,是由上、下座体和两个导电铜片组成,两个导电铜片位于下座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座体的两个导电铜片固定端后部分别设有两个凸起缘,两个凸起缘间形成一N形通道。专利摘要一种电源插头的改进结构。包括上、下座体和安装在下座体上的两个导电铜片,位于导电铜片后设有两个凸缘,两凸缘间形成N形通道,将电源线放置在N形通道间,之后延伸出插头,拉动电源线时,电源线借助两凸缘的顶迫作用,而使拉力大部分由凸缘承受,从而不易使电源线与插头分离。其坚固耐用,操作方便。文档编号H01R13/58GK2175977SQ9324244公开日1994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忠雄 申请人:张忠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头的改进结构,是由上、下座体和两个导电铜片组成,两个导电铜片位于下座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座体的两个导电铜片固定端后部分别设有两个凸起缘,两个凸起缘间形成一N形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雄
申请(专利权)人:张忠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