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重控制阀及应用该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扫雷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528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减重控制阀及应用该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扫雷车辆,一种减重控制阀,包括比例溢流阀,一种应用减重控制阀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泵、油箱、变幅油缸和减重控制阀,所述变幅油缸包括大腔和小腔,所述油泵、油箱和减重控制阀共同作用能够控制变幅油缸的伸缩和大腔的压力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减重控制阀中比例溢流阀进油口与变幅油缸大腔相连,比例溢流阀进油口压力与比例溢流阀线圈电流成正比例,调整比例溢流阀线圈电流大小即可调整比例溢流阀进口压力大小,即可调整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大小,变幅油缸大腔压力作用在扫雷机具上,从而抵消机具的部分重力,保证机具不会陷入松软地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重控制阀及应用该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扫雷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减重控制阀及应用该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扫雷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扫雷车辆广泛应用在边境和军事对抗的雷区,用于代替人工作业引爆地雷。
[0003]扫雷车辆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包括车体、行走装置、机具臂、扫雷机具和变幅油缸,扫雷作业时,车辆向前行驶,通过控制变幅油缸的伸、缩来改变扫雷机具的位置,从而调整扫雷机具相对地面的距离。
[0004]当扫雷作业地面崎岖不平时,将变幅油缸卸荷,扫雷机具在重力作用下随地面起伏,机具与地面的距离基本保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得到良好的扫雷效果。
[0005]现有技术中的扫雷液压控制系统中,当扫雷作业地面崎岖不平时,只能将变幅油缸卸荷,机具在重力作用下随地面起伏。缺点:当地质松软时,机具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陷入其中,而达不到良好的扫雷效果。
[0006]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重控制阀及应用该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扫雷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重控制阀及应用该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扫雷车辆,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减重控制阀,包括溢流阀,溢流阀的进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压力油口相连;溢流阀的出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的第一油口与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位四通电磁阀Ⅰ,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一油口与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的第一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四油口封死。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比例溢流阀,比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三油口相连。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一油口与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一油口相连;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三油口与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并同时与变幅油缸的大腔相连;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四油口与变幅油缸的小腔相连。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位四通电磁阀Ⅱ,两位四通电磁阀Ⅱ的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相连,并同时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Ⅱ的第三油口与三位四通电磁阀
的第三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Ⅱ的第四油口与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四油口相连。
[0015]优选的,两位四通电磁阀Ⅰ弹簧位为O型机能。
[0016]优选的,两位四通电磁阀Ⅱ弹簧位为O型机能。
[0017]优选的,三位四通电磁阀中位为O型机能。
[0018]一种应用上述减重控制阀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减重控制阀、油泵、油箱和变幅油缸。
[0019]减重控制阀压力油口与油泵出油口相连;
[0020]减重控制阀回油口与油箱相连;
[0021]变幅油缸的大腔与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三油口相连;
[0022]变幅油缸的小腔与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四油口相连。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4]本专利技术减重控制阀中比例溢流阀进油口与变幅油缸大腔相连,比例溢流阀进油口压力与比例溢流阀线圈电流成正比例,调整比例溢流阀线圈电流大小即可调整比例溢流阀进口压力大小,即可调整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大小,变幅油缸大腔压力作用在扫雷机具上,从而抵消机具的部分重力,保证机具不会陷入松软地面。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应用减重控制阀的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扫雷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车体,2、行走装置,3、机具臂,4、扫雷机具,5、变幅油缸,6、减重控制阀,7、油箱,8、油泵;
[0029]61、溢流阀,62、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63、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4、比例溢流阀,65、三位四通电磁阀,66、两位四通电磁阀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减重控制阀及应用该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扫雷车辆,参图1所示,一种减重控制阀6,包括溢流阀61,溢流阀61的进油口与减重控制阀6压力油口相连;溢流阀61的出油口与减重控制阀6回油口相连。
[0032]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62,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62的第一油口与溢流阀61的进油口相连;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62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6回油口相连。
[0033]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3,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3的第一油口与两位两
通常通式电磁阀62的第一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3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6回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3的第四油口封死。
[0034]进一步的,还包括比例溢流阀64,比例溢流阀64的出油口与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3的第三油口相连。
[0035]进一步的,还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65,三位四通电磁阀65的第一油口与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3的第一油口相连;三位四通电磁阀65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6回油口相连;三位四通电磁阀65的第三油口与比例溢流阀64的进油口相连,并同时与变幅油缸5的大腔相连;三位四通电磁阀65的第四油口与变幅油缸5的小腔相连。
[0036]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位四通电磁阀Ⅱ66,两位四通电磁阀Ⅱ66的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相连,并同时与减重控制阀6回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Ⅱ66的第三油口与三位四通电磁阀65的第三油口相连;两位四通电磁阀Ⅱ66的第四油口与三位四通电磁阀65的第四油口相连。
[0037]优选的,两位四通电磁阀Ⅰ63弹簧位为O型机能。
[0038]优选的,两位四通电磁阀Ⅱ66弹簧位为O型机能。
[0039]优选的,三位四通电磁阀65中位为O型机能。
[0040]一种应用上述减重控制阀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减重控制阀6、油泵8、油箱7和变幅油缸5。
[0041]减重控制阀6压力油口与油泵8出油口相连;
[0042]减重控制阀6回油口与油箱7相连;
[0043]变幅油缸5的大腔与三位四通电磁阀65的第三油口相连;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重控制阀,所述减重控制阀包括减重控制阀压力油口和减重控制阀回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控制阀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压力油口相连,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所述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的第一油口与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所述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位四通电磁阀Ⅰ,所述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一油口与两位两通常通式电磁阀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所述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四油口封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例溢流阀,所述比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三油口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一油口与两位四通电磁阀Ⅰ的第一油口相连,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二油口与减重控制阀回油口相连,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三油口与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并同时与变幅油缸的大腔相连,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四油口与变幅油缸的小腔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月闫晓玲张幸幸张霄霄陈潇洒陈宜磊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道金特种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