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13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对接部及一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包括静止件、可自其初始位置相对于静止件运动的作动部及设于静止件与作动部之间且可驱动作动部回复初始位置的弹性元件,作动部沿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并突出于对接部的对接面,于静止件与作动部之间设有挡止部,该挡止部可防止作动部于初始位置时沿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运动,作动部设有可接受外力而驱动作动部自初始位置运动至运动位置的受驱部,作动部于运动位置时可沿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运动;收容于绝缘本体对接部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是以,当该二连接器对接时,可达成稳固可靠的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良导引装置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为了实现信号或电力的传输,通常会使用各种电连接器来完成电子装置内部组件或电子装置与其它系统间的连接。然而,当电连接器在一些较差工作环境下长期使用,比如笔记本电脑在携带过程,尤其当电连接器没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外部异物会进入该电连接器而影响其与对接连接器的信号传输。业界通常采用在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对接面附加一个门形件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随着门形件的增加,势必在对接连接器上要增加一个“开门”的构件来实现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在台湾专利公告第557003号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具有门形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具有开启装置的对接连接器。在该技术方案中,该电连接器对接部的两侧向对接方向延伸出一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的顶面呈圆锥状,且略高于对接面的顶面,对接连接器对接面对称的覆盖有两弹性连接的长形金属片,形成一“门”结构。当该二连接器对接时,该导引装置的顶面将金属片向两侧顶开,从而使该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电性相接触,以达成信号传输的功效。然而,为收容高出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面的导引装置,必须在安装对接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上开设凹槽,从而影响了电路板在该凹槽处的线路布局,使整个工艺过程较为复杂,且增加了该连接器组合的高度。在台湾专利公告第487234号专利中,揭示了另外一种具有开启装置的电连接器及具有门形结构的对接电连接器。在该技术方案中,该电连接器的对接部两侧开有通孔,一弹性导引装置设置在该通孔内,该弹性导引装置包括一作动部及一弹性元件,而对接连接器对应位置设有收容该作动部的收容槽,且其对接面仍是由两弹性连接的长形金属片所覆盖。当该二连接器对接时,该作动部将金属片向两侧顶开,并伸入所述收容槽内。当该作动部与该电连接器底部相接触时,弹性元件被压缩,从而使作动部完全收容在该收容槽内。此方案无须将对接连接器设置成贯通形式,既简化了工艺流程,又降低了整个连接器组合的高度。然而,由于导引装置的作动部仅与弹性元件间仅存在弹性连接,因此,在推动金属片的过程中,该作动部不能可靠地提供足够的作用力以确保该作动部能确实的推开该二金属片,而若门形件不能可靠开启,则该二连接器无法进行对接,也无法达成讯号传输的功效。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电连接器导引装置的结构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分段运动式弹性导引装置,从而能达成可靠的开启对接连接器门形件的功效,并有效降低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后的高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对接部及一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包括静止件、可自其初始位置相对于静止件运动的作动部及设于静止件与作动部之间且可驱动作动部回复初始位置的弹性元件,作动部沿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并突出于对接部的对接面,于静止件与作动部之间设有挡止部,该挡止部可防止作动部于初始位置时沿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运动,作动部设有可接受外力而驱动作动部自初始位置运动至运动位置的受驱部,作动部于运动位置时可沿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运动;收容于绝缘本体对接部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该连接器的作动部在初始位置时处于刚性状态,能可靠的开启对接连接器的门形件,而当作动部的受驱部经对接连接器的驱动装置驱动后进入运动位置后,作动部与弹簧配合,能实现弹性压缩的功效,从而降低了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后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该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为该电连接器导引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该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剖视图。图5为该电连接器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6为与本技术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为该对接连接器的分解图。图8为该对接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该对接连接器已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两电子装置间的讯号传输。本实施方式中,该电连接器指一插头电连接器1,该对接连接器指一插座连接器2。该二连接器可分别与两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在实际生活中,前述连接器所形成的电连接器组合通常被用来连接一电脑及一扩充器。请参阅图1,该插头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1、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表面的金属遮蔽壳体12、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3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两端的导引装置14。该遮蔽壳体12包括若干焊接脚以焊接到印刷电路板(未标号)的适当位置上。请参阅图2,该绝缘本体还包括一定位板5,该定位板5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1底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13及遮蔽壳体12的焊接脚(未标号)。该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部112,且其两端开设有通孔111,该通孔的侧壁设有凸块113。所述导引装置14系穿过该通孔111组设在其中。所述导引装置14又包括一静止件、一弹性元件及一作动部143。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金属套筒141表示该静止件,以金属压缩弹簧142表示该弹性组件,作动部143为一金属柱体。该套筒141固定在所述通孔111内,而压缩弹簧142及作动部143均套设于该套筒141的空腔内。请参阅图3,该作动部143的顶端161设有一受驱部,本实施方式中,该受驱部是在该圆台状顶端对称的切割出两导引斜面162而形成。而该作动部143在靠底端附近对称的突伸出一对滑柱151,使得作动部在该滑柱151处的径向长度与套筒141的直径大致相等。而对应与该滑柱的套筒143两侧设有一开口152,该开口152用以收容通孔侧壁的凸块113,以防止该套筒143因使用者蓄意旋转而退出脱离。该套筒侧璧还设有连续的滑槽153,该滑槽153与侧壁的开口152相导通。该滑槽153包括有沿垂直于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56、沿垂直于该水平部156方向延伸的垂直部157及连接所述水平部156及垂直部157的圆弧状连接部158。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该水平部156的上下壁作为挡止部。请参阅图4及图5,在套筒141底部设有一凸台155,用以将弹簧142一端固持在套筒141内,而在所述作动部143的底部对应设有收容孔154,用以将弹簧142另一端固持在作动部143上,前述套筒141的底部可与印刷电路板的接地路径相连接。请参阅图6及图7,插座连接器2包括一纵长绝缘本体4、位于该绝缘本体4两侧的遮蔽壳体22、金属板状门形件21及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3。该绝缘本体4包括一纵长基体41、自基体41两端沿纵长方向延伸的颈部42及位于颈部42外侧的端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三者是一体成型。该纵长基体41设有对接面411,其沿纵长方向开有凹槽以形成两侧壁412,且于凹槽内设有两平行舌板。若干导电端子23收容于舌板两侧的端子收容槽内,形成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上述第一端子23向下延伸穿过一定位板24而与印刷电路板500电性连接。侧壁412的外侧向外突出若干带有挡片的凸块414及带有贯穿其上下面的狭缝的凸块415,该等凸块414、415间隔排列。侧壁412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缝416及固定缺口417。颈部42中央设有一收容部,当插头连接器1插入插座连接器2时,导引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部及一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包括静止件、可自其初始位置相对于静止件运动的作动部及设于静止件与作动部的间且可驱动作动部回复初始位置的弹性元件;若干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对接部内,其特征在于:该作动部沿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并突出于对接部的对接面,于静止件与作动部的间设有挡止部,该挡止部可防止作动部于初始位置时沿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运动,作动部设有可接受外力而驱动作动部自初始位置运动至运动位置的的受驱部,作动部于运动位置时可沿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