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489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首先在炉底壳上砌筑底砖和底吹砖,然后砌筑立式的镁碳砖,镁碳砖砌筑完成后,形成圆柱状的炉底,采用钢带绕设在镁碳砖的外围,再用钢带上的拉紧装置将钢带的首尾拉紧固定,钢带固定完成后,对每组钢带的首尾进行焊接固定,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带上的拉紧装置进行切割切除,最后用吊臂将砌筑固定好的炉底放置到顶升装置上,顶升装置将炉底顶升至转炉炉身底部,然后固定,本方法中采用钢带对炉底的镁碳砖、底砖等耐材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移动顶升过程中,镁碳砖之间不会出现间隙,不会歪倒,避免漏钢、砸伤等安全事故。砸伤等安全事故。砸伤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冶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转炉主要用于生产碳钢、合金钢及铜和镍的冶炼,为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炼钢设备。随着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提高,转炉底吹氧气+喷粉冶炼方式逐渐被钢铁企业重视使用。但在转炉底吹氧气冶炼过程中,转炉炉底部位耐材的寿命难以与炉身耐材的寿命同步,为提高转炉炉身耐材利用率及炼钢效率,需要在后续生产中对转炉炉底耐材进行热更换。
[0003]炉底更换时需要先在炉底壳上进行砌筑镁碳砖等炉底耐材,再将砌筑好的炉底顶升到转炉底部与炉身固定,然后在炉底与炉身的环形缝隙中填充接缝料,接缝料固化后即更换完成。但由于砌筑好的炉底移动、顶升过程中会伴随着震动、摇晃等细微动作,所以,镁碳砖等炉底耐材存在歪倒、松散产生间隙的可能,进而会造成砸伤、漏钢等安全事故。
[0004]如果采用弹性绑带进行固定,由于镁碳砖等炉底耐材质量太大,固定效果不好;如果使用法兰固定,由于炉底与炉身之间的环形缝隙一般只有10

50mm,而法兰的固定圈太厚,会导致炉底与炉身无法扣合或者阻碍影响环形缝隙中填充料的注入填充。
[0005]因此需要一种对炉底耐材进行拉紧固定的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在炉底壳上砌筑底砖和底吹砖,然后砌筑立式的镁碳砖,镁碳砖砌筑完成后,形成圆柱状的炉底;b、采用钢带绕设在镁碳砖的外围,再用钢带上的拉紧装置将钢带的首尾拉紧固定;c、重复步骤b,固定钢带若干组;d、钢带固定完成后,对每组钢带的首尾进行焊接固定,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带上的拉紧装置进行切割切除;e、最后用吊臂将砌筑固定好的炉底放置到顶升装置上,顶升装置将炉底顶升至转炉炉身底部,然后固定,再注入接缝料。
[0008]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拉紧装置包括2个拉伸块、螺帽和拉紧螺栓,2个所述拉伸块固定在钢带上,所述拉伸块上均开设有拉紧孔。
[0009]进一步优化地,所述钢带的长度略大于镁碳砖砌筑好的圆柱状炉底的周长。
[0010]进一步优化地,2个所述拉伸块在钢带展开时的距离长度,略小于镁碳砖砌筑好的圆柱状炉底的周长。
[0011]进一步优化地,所述钢带设有1~10组。
[0012]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炉底的高度为0.5~2m。所述炉底的横截面直径为1.5~5m。
[0013]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拉紧装置包括螺纹杆、螺帽和拉伸块,所述螺纹杆固定在钢带
的一端,所述拉伸块固定在钢带的另一端,且拉伸块上开设有拉紧孔。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方法中采用钢带对炉底的镁碳砖、底砖等耐材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移动顶升过程中,镁碳砖之间不会出现间隙,不会歪倒,避免漏钢、砸伤等安全事故。
[0016]2)钢带很薄且紧贴炉底耐材,钢带焊接后将拉紧装置切除,不会影响炉底与炉身的扣合,也不会阻碍影响炉底与炉身扣合固定后环形缝隙中接缝料的注入填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砌筑完成的转炉炉底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拉紧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另一结构的拉紧装置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转炉炉底与炉身扣合时的示意图
[0021]图中,1、炉底壳;2、底砖;3、镁碳砖;4、钢带;5、拉紧装置;51、拉紧螺栓;52、拉伸块;53、螺帽;54、螺纹杆;6、底吹砖;11、炉身;12、注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a、首先在炉底壳1上砌筑底砖2和底吹砖6,然后砌筑立式的镁碳砖3,镁碳砖3砌筑完成后,形成圆柱状的炉底;
[0026]b、采用钢带4绕设在镁碳砖的外围,再用钢带上的拉紧装置5将钢带的首尾拉紧固定;
[0027]c、重复步骤b,固定钢带4若干组;
[0028]d、钢带固定完成后,对每组钢带的首尾进行焊接固定,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带上的拉紧装置进行切割切除;
[0029]e、最后用吊臂将砌筑固定好的炉底放置到顶升装置上,顶升装置将炉底顶升至转炉炉身11底部,然后固定,再通过注料口12注入接缝料。
[0030]采用钢带固定,固定效果好,移动顶升过程中,镁碳砖之间不会出现间隙,不会歪倒,避免安全事故。另外,钢带很薄且紧贴炉底耐材,钢带焊接后将拉紧装置切除,不会影响炉底与炉身的扣合,也不会阻碍影响炉底与炉身扣合固定后环形缝隙中接缝料的注入填充。
[003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拉紧装置5包括2个拉伸块52、螺帽53和拉紧螺栓51,2个所述拉伸块固定在钢带4上,所述拉伸块上均开设有拉紧孔,拉紧螺栓穿过两个拉紧孔,通过螺帽配合进行拉紧固定。
[003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带的长度略大于镁碳砖砌筑好的圆柱状炉底的周长,钢带在炉底上绕设一周后,钢带的首尾刚好可以交叉重叠,方便焊接。
[003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2个所述拉伸块在钢带展开时的距离长度,略小于镁碳
砖砌筑好的圆柱状炉底的周长,方便对钢带进行拉紧固定。
[003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带4设有1~10组,使砌筑的立式镁碳砖更加紧密。
[003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炉底的高度一般为0.5~2m。所述炉底的横截面直径一般为1.5~5m。
[003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拉紧装置,所述拉紧装置包括螺纹杆54、螺帽53和拉伸块52,所述螺纹杆固定在钢带的一端,所述拉伸块固定在钢带的另一端,且拉伸块上开设有拉紧孔。
[0037]实施例2:
[0038]本公司在对使用的260t转炉进行炉底热更换时,炉底拉近固定的步骤为:
[0039]a、首先在炉底壳1上砌筑底砖2和底吹砖6,然后在底砖上围绕底吹砖砌筑立式的镁碳砖3,镁碳砖砌筑完成后,形成一个圆柱状的炉底,炉底高1.5m,炉底的截面直径为3.6m;
[0040]b、采用11.4m的钢带4绕设在镁碳砖的外围,再用钢带上的拉紧装置5将钢带的首尾拉紧固定;
[0041]c、重复步骤b,从上到下共固定钢带5组,每组间隔30cm;
[0042]d、钢带固定完成后,对每组钢带的首尾依次进行焊接固定,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带上的拉紧装置进行切割切除;...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在炉底壳上砌筑底砖和底吹砖,然后砌筑立式的镁碳砖,镁碳砖砌筑完成后,形成圆柱状的炉底;b、采用钢带绕设在镁碳砖的外围,再用钢带上的拉紧装置将钢带的首尾拉紧固定;c、重复步骤b,固定钢带若干组;d、钢带固定完成后,对每组钢带的首尾进行焊接固定,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带上的拉紧装置进行切割切除;e、最后用吊臂将砌筑固定好的炉底放置到顶升装置上,顶升装置将炉底顶升至转炉炉身底部,然后通过炉底壳与炉身固定,再注入接缝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装置包括2个拉伸块、螺帽和拉紧螺栓,2个所述拉伸块固定在钢带上,所述拉伸块上均开设有拉紧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仁祥王之龙刘在春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