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00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端子构造,主体是一金属材质而具导电性的圆柱形端子,该端子与一内架一体射出成形,且该端子被内架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段部界定为一颈段,其特征在于:    该端子于颈段,形成一个以上的局部平削面,该平削面与其邻边的弧面相间形成转折角。(*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端子构造,特别是在端子于颈段形成可供内架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较佳抓着性的构造。
技术介绍
电器或电气用具的使用,其电力来源,主要是藉一电线插头与插座接合,并传导电流至电器或电气用具。而插头提供导电的主要是以金属材质而具导电性的端子。已知,端子在插头上的固定,主要是藉由一内架的支撑,该内架与端子以塑料射出而一体成形,而形成半成品。由于内架与金属端子的射出成形,其稳固性攸关用电安全,因此其产品完成后多以所谓扭力测试其结合性,并将此一抵抗扭力的应变成为电器安全的规格,因此内架与端子间如何藉由更紧密的结合,使其具有更佳抗扭力性,为端子制造业者所一向重视。请参阅图1所示,是德国塔勒公司Taller-GmbH德国专利申请第DE3840140C2号专利案,基本上亦是利用端子1被内架在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段部,界定为一颈段11,而在颈段11,利用辊压加工,使端子1颈段11利用辊压形成较长的环绕纹槽111,而由于纹槽111具有相对的凹陷与突出,可以提供未干固成形前的塑料胶料,有一抓着性,有利于未干固成形前的塑料胶料与金属端子间的包覆更为绵密,且于干固成形后,端子亦可有较佳的抗扭力性,而不易自内架松动而影响用电安全。如图2的先前技术是德国塔勒公司(Taller GMbH)德国专利申请第DE19627335C1号专利案,基本上是利用端子2被内架在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段部,界定为一颈段21,而在颈段21,利用辊压加工,使端子2颈段21利用辊压而形成多道纹槽211的环绕状态,而由于该纹槽211具有相对的凹陷与突出,可以提供未干固成形前的塑料胶料,有一抓着性,有利于未干固成形前的塑料胶料与金属端子间的包覆更为绵密,且端子亦可有较佳的抗扭力性,而不易自内架松动而影响用电安全。然而,此二种现有技术仍然存在有许多问题,其在于1、辊压的纹槽(即相对突出与凹陷)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在在不可避免的重复加工下,造成纹路交错,部分纹路遭破坏以致形成业界俗称「乱花现象」。2、辊压的纹槽,其相对深度,受其刀具稳定度及寿命影响(例如刀具逐渐钝化,使得前后端子凹陷纹路深浅不一),因此深度不容易平均控制。3、基于1、2项的因素,插头端子在与内架一体射出成形(molding)下,品质不稳定而影响其抗扭力性。4、同时辊压的纹槽,其刀具亦随多处且高频率的使用而容易耗损,相对刀具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构造,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藉由本技术的设计,可以达成品质稳定、较佳的抗扭力性而可符合安全规格的要求。同时,刀具使用的寿命相对较长,可提升机台稼动率〔即实际运转时间/设定工时(例如24hr)〕×100%,并进而提高生产力。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端子构造,主体是一金属材质而具导电性的圆柱形端子,该端子与一内架一体射出成形,且该端子被内架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段部界定为一颈段,其特征在于该端子于颈段,形成一个以上的局部平削面,该平削面与其邻边的弧面相间形成转折角。藉由该平削面与其邻边的弧面相间所形成的转折角,形成内架在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而有较佳的抓着性。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之一的端子颈段被胶料包覆的平面剖视图;图2是习用之二的端子颈段被胶料包覆的平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立体图;图4是3-3平面剖视图;图5是图3的端子颈段被胶料包覆的平面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A实施例立体图; 图7是6-6平面剖视图;图8是图6的端子颈段被胶料包覆的平面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B实施例立体图;图10是9-9平面剖视图;图11是图9的端子颈段被胶料包覆的平面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半成品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插头成品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端子;11颈段;111纹槽;2端子;21颈段;211纹槽;3端子;31颈段;311平削面;3A端子;31A颈段;311A平削面;3B端子;31B颈段;311B平削面;4内架;5插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配合图4、图5,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端子构造,主体是一金属材质而具导电性的圆柱形端子3,该端子3。请参阅图12,是可与一内架4一体射出成形而形成半成品,再请参阅图13所示,并进而令本技术的成品为一完整的插头5。此外,该端子3被内架4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段部,界定为一颈段31,其中该端子3于颈段31,藉由钻、铣、切、削等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形成一个以上的局部平削面311,由于该平削面311与端子颈段31其它部分的圆弧状外缘,形成不同的平面,而相异的平面必定产生转折角,因此该转折角即形成端子环向扭转时,抵抗扭力的应力来源,除此以外,该平削面311由于相对被较厚的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因此本技术可以表现一种较佳的抓着性。请参阅图6,配合图7、图8所示,本技术该端子3A于颈段31A,可以形成二相互对称的局部平削面311A,藉由该平削面311A形成内架在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较佳抓着性。请参阅图9,配合图10、图11,本技术端子3B于颈段31B,可以形成四相互对称的局部平削面311B,藉由该平削面311B形成内架在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较佳抓着性。本技术主要的基本功效在于利用该平削面311与其邻边的弧面相间的转角,形成内架4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较佳抓着性。除此,亦必须强调,本技术另可达成的效果在于 1、由于本技术是以平削面所呈现,因此本技术所制造的成品品质稳定,尤其在抗扭力性形成强而稳固,而可符合安全规格的要求。2、由于本技术刀具变换使用的频率较低,寿命相对较长,不需经常更换刀具,而可以维持有一较高的机台稼动率〔即实际运转时间/设定工时(如24hr)〕100%,并进而提高生产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权利要求1.一种端子构造,主体是一金属材质而具导电性的圆柱形端子,该端子与一内架一体射出成形,且该端子被内架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段部界定为一颈段,其特征在于该端子于颈段,形成一个以上的局部平削面,该平削面与其邻边的弧面相间形成转折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构造,其中该平削面为二形成对称的平削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构造,其中该平削面为四形成对称的平削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端子构造,主体是一金属材质而具导电性的圆柱形端子,该端子与一内架一体射出成形,且该端子被内架在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所包覆的段部界定为一颈段,其中本技术主要在于该端子于颈段,利用钻、铣……等加工方式形成一个以上的局部平削面,藉由该平削面与其邻边的弧面相间的转折角,形成内架未干固前的塑料胶料包覆的较佳抓着性,以及干固成形后较佳的抗扭力性。文档编号H01R12/55GK2664220SQ200320100050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苏敦礼 申请人: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敦礼
申请(专利权)人: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