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摆线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54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摆线泵,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双向摆线泵工作过程中,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的润滑性能的双向摆线泵。它包括壳体、泵盖、轴及形成于壳体与泵盖之间的空腔,该空腔包括吸油腔和压油腔,所述轴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轴与壳体之间设有油封,轴与泵盖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油封、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沿轴的轴向依次分布,油封与第一轴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环形腔体与吸油腔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轴内设有轴内油路及连通轴内油路与环形腔体的第二连接通道。二连接通道。二连接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摆线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泵,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摆线泵。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新生技术的应用,在机械液压系统上使用的齿轮箱,对配套的油泵的要求较之以往大大提高,要求具有动力源方向可逆、转速高、传动平稳、可靠性好等优点。相应传统的低成本,低技术的单向齿轮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技术需求,而双向摆线泵由于其能够适应动力源变化时,进出油口方向不变,而被广泛应用。目前的双向摆线泵一般包括壳体、泵盖、轴、形成于壳体与泵盖之间的空腔、设置在空腔内的旋转泵体及设置在旋转泵体内的转子副,该空腔包括吸油腔和压油腔,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子副包括套设在轴上的内转子及与内转子啮合的外转子,轴用于带动内转子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这个过程中,进出油口始终保持不变,油液从吸油腔进入压油腔经出油口排出泵外。
[0003]目前的双向摆线泵的轴作为动力传递重要部件,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的润滑性能往往是影响双向摆线泵传动平稳性、机械效率、构件寿命等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目前的双向摆线泵的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的润滑油添加不便,存在因润滑效果不佳,而影响传动平稳性、机械效率、构件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双向摆线泵工作过程中,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的润滑性能,从而有效解决因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润滑效果不佳,而影响传动平稳性、机械效率、构件寿命的问题的双向摆线泵。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双向摆线泵,包括壳体、泵盖、轴及形成于壳体与泵盖之间的空腔,该空腔包括吸油腔和压油腔,所述轴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轴与壳体之间设有油封,轴与泵盖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油封、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沿轴的轴向依次分布,油封与第一轴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环形腔体与吸油腔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轴内设有轴内油路及连通轴内油路与环形腔体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轴内油路的一端往泵盖方向延伸并在朝向泵盖的轴的端面上形成入油口。
[0007]本方案的双向摆线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轴内油路通过第二连接通道、环形腔体与第一连接通道与吸油腔连通,形成负压,泵盖处的油液通过入油口进入轴内油路,并依次经过轴内油路、第二连接通道、环形腔体与第一连接通道,然后进入吸油腔,使泵内形成润滑循环油路;在这个过程中,油液将经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以保证双向摆线泵工作过程中,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的润滑性能,从而有效解决因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润滑效果不佳,而影响传动平稳性、机械效率、构件寿命的问题。另一方面,其整体结构巧妙,利用吸油腔的负压作为动力源,无需额外动力,且供油稳定。
[0008]作为优选,轴内油路内设有节流嘴,节流嘴内设有节流通孔,且节流嘴靠近入油口。如此,可以降低油液通过入油口进入轴内油路的流速和流量,在保证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的润滑性能的情况下,避免油液过多的进入润滑,而影响双向摆线泵的工作效率。
[0009]作为优选,节流嘴与轴内油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如此便于节流嘴的时间安装和拆卸。
[0010]作为优选,朝向泵盖的轴的端面与泵盖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双向摆线泵在工作过程中,有利于泵盖处的油液通过入油口进入轴内油路。
[0011]作为优选,轴内油路沿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通道沿轴的径向延伸。如此,便于轴内油路和第二连接通的机加工制作。
[0012]作为优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均为滑动轴承。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的旋转泵体、设置在旋转泵体内的转子副及位于旋转泵体与泵盖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转子副包括套设在轴上的内转子及与内转子啮合的外转子,所述内转子与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旋转泵体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抵在内转子与外转子的端面上。
[0014]作为优选,轴上套设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与旋转泵体位于压缩弹簧的相对两侧,压缩弹簧一端抵在旋转泵体上,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在平面轴承上并使平面轴承抵在泵盖上。如此,在动力源变化,轴的旋转方向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减小旋转泵体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使旋转泵体在运转时无卡滞能与平面轴承一起运转。
[0015]作为优选,内转子与轴采用热套连接。
[0016]作为优选,内转子和外转子采用一齿差式摆线结构。如此,保证了油泵结构的紧凑,并能保证其稳定可靠的输出。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双向摆线泵工作过程中,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的润滑性能,从而有效解决因轴与壳体以及轴与泵盖之间的轴承部位润滑效果不佳,而影响传动平稳性、机械效率、构件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双向摆线泵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

A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双向摆线泵的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壳体1;
[0023]泵盖2;
[0024]旋转泵体3;
[0025]内转子4.1,外转子4.2;
[0026]轴5;
[0027]油封6;
[0028]第一轴承7;
[0029]环形腔体8;
[0030]第二轴承9;
[0031]轴内油路10;
[0032]第一连接通道11;
[0033]第二连接通道12;
[0034]吸油腔13;
[0035]压油腔14;
[0036]进油口15;
[0037]出油口16;
[0038]键17;
[0039]入油口18;
[0040]节流嘴19;
[0041]节流通孔20;
[0042]压缩弹簧21;
[0043]平面轴承22。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技术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0046]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摆线泵,包括壳体、泵盖、轴及形成于壳体与泵盖之间的空腔,该空腔包括吸油腔和压油腔,其特征是,所述轴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轴与壳体之间设有油封,轴与泵盖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油封、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沿轴的轴向依次分布,油封与第一轴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环形腔体与吸油腔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轴内设有轴内油路及连通轴内油路与环形腔体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轴内油路的一端往泵盖方向延伸并在朝向泵盖的轴的端面上形成入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摆线泵,其特征是,所述轴内油路内设有节流嘴,节流嘴内设有节流通孔,且节流嘴靠近入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摆线泵,其特征是,所述节流嘴与轴内油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向摆线泵,其特征是,所述朝向泵盖的轴的端面与泵盖之间具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向摆线泵,其特征是,所述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利江裴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东方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