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及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156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及发动机。该冷却装置包括:壳体、供第一待冷却流体流过的第一管道和供第二待冷却流体流过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从壳体内穿过,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间隙布置,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冷却液流入壳体的入口和供冷却液流出壳体的出口。该冷却装置可同时对两种待冷却流体进行冷却,而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占用空间小。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发动机正向着小型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现有的发动机通常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机油经过机油冷却器冷却后,再进入机油滤清器,然后进入主油道,输送到发动机的各个部位。若发动机带有EGR(废气再循环)系统,则还需要EGR冷却器,以对废气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及EGR冷却器是三个独立的部件,分别设置在发动机外面的不同位置,导致发动机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布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可同时对两种待冷却流体进行冷却,而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000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包括:壳体、供第一待冷却流体流过的第一管道和供第二待冷却流体流过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从壳体内穿过,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供第一待冷却流体流过的第一管道和供第二待冷却流体流过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从壳体内穿过,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间隙布置,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冷却液流入壳体的入口和供冷却液流出壳体的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成圆筒状,包括环形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两端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入口和出口设置在壳体的环形侧壁上,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穿过所述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主内管、第一副内管、过渡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主内管和第一副内管并排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过渡管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端壁处并与第一主内管和第一副内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设置在壳体的第二端壁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主内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副内管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内管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所述第一副内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有多个,所述第一副内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数量相等,所述多个第一副内管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多个第一副内管环绕所述第一主内管设置,相邻的第一副内管之间及第一主内管和第一副内管之间设有间隙,以供冷却液流过。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内管和/或第一副内管内设置有过滤网。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第二内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端壁处并与所述第二内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设置在壳体的第二端壁处并与所述第二内管的另一端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内管环绕所述第一主内管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二内管和所述多个第一副内管沿第一主内管的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玉龙余倩龚泽文陆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