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68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加热器,包括水保温壳、油保温壳、水加热机构、油加热机构,水保温壳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油保温壳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油通道、出油通道,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水装置连接,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油装置连接,进水通道上设置有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泵入水保温壳的第一循环水泵,进油通道上设置有将储油装置内的机油泵入油保温壳的第二循环水泵;出油通道与油保温壳的连接处设置于油保温壳的顶部,出水通道与水保温壳的连接处设置于水保温壳的顶部,本装置中出水通道、出油通道分别设置于水保温壳、油保温壳的顶部,能够充分排出其中的空气。的空气。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柴油发动机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油水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特点为:热效率和经济性较好,柴油机采用压缩空气的办法来提高空气温度,使空气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点,这时再喷入柴油、柴油喷雾和空气混合的同时自己点火燃烧。因此,柴油发动机无需点火系统。同时,柴油机的供油系统也相对简单,因此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比汽油发动机的好。由于不受爆燃的限制以及柴油自燃的需要,柴油机压缩比很高。热效率和经济性都要好于汽油机,同时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柴油机的扭矩大,最大功率时的转速低,适合于载货汽车的使用。
[0003]目前,现有内燃机使用的普通油、水预热装置一般是利用电加热丝直接对油、水进行加热,利用冷热油、水的压力差形成对流循环,这样油、水的循环速度较慢、效率低,极容易出现油、水加热死角,加热不均匀等问题,从而不能对发动机用油、水完全加热,预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加热器,能够对柴油发动机内的机油和水充分加热。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油水加热器,包括水保温壳、油保温壳、用于加热水保温壳内的介质的水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油保温壳内的介质的油加热机构,所述水保温壳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油保温壳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油通道、出油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水装置连接,所述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油装置连接,所述进水通道上设置有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泵入水保温壳的第一循环水泵,所述进油通道上设置有将储油装置内的机油泵入油保温壳的第二循环水泵;
[0007]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油保温壳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油保温壳的顶部,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水保温壳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水保温壳的顶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保温壳还包括与其内部连通的泄水通道、所述油保温壳还包括与其内部连通的泄油通道,所述泄水通道、泄油通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水保温壳、油保温壳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为带刹车万向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水装置通过法兰连接,所述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油装置通过法兰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水加热机构、油加热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还与所述水保温壳连接,用于检测水保温壳内的水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还与所述油保温壳连接,用于检测油保温壳内的油温,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水加热机构、油加热机构的启停。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水保温壳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水保温壳的顶部,能够将所述水保温壳中的空气排出,防止空气损坏水循坏回路中的组件,同时增加了水在所述水保温壳中的停留的时间,进而增加了加热效率,同样地,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油保温壳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油保温壳的顶部,能够将所述油保温壳中的空气排出,防止空气损坏油循坏回路中的组件,增加了加热效率。
[0015]2、所述出油通道、出水通道分别与所述储油装置、储水装置通过法兰连接,拆装方便,维护方便,并且可以用较小的扭矩产生相对螺纹连接大的密封面接触力,密封性好,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适合在户外使用。
[0016]3、当所述出水通道发生堵塞后,能够通过所述泄水通道将所述水保温壳中的水紧急排出,防止所述水保温壳中水压过大发生爆炸,同理,所述泄油通道能够防止所述油保温壳中油压过大而发生爆炸,对使用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油水加热器正面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油水加热器背面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列表
[0020]1‑
水保温壳,2

第一循环水泵,3

进水通道,4

出水通道,5

泄水通道,6

底座,7

行走轮,8

控制器,9

进油通道,10

第二循环水泵,11

油保温壳,12

泄油通道,13

出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2所示,一种油水加热器,包括水保温壳1、油保温壳11、用于加热水保温壳1内的介质的水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油保温壳11内的介质的油加热机构,所述水保温壳1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通道3、出水通道4、所述油保温壳11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油通道9、出油通道13,所述进水通道3、出水通道4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水装置连接,所述进油通道9、出油通道13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油装置连接,所述进水通道3上设置有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泵入水保温壳1的第一循环水泵2,所述进油通道9上设置有将储油装置内的机油泵入油保温壳11的第二循环水泵10;
[0025]所述出油通道13与所述油保温壳11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油保温壳11的顶部,所述出水通道4与所述水保温壳1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水保温壳1的顶部。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所述储油装置、进油通道9、油保温壳11、出油通道13形成油循环回路,所述储水装置、进水通道3、水保温壳1、出水通道4形成水循环回路,当柴油机中的水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加热器,包括水保温壳(1)、油保温壳(11)、用于加热水保温壳(1)内的介质的水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油保温壳(11)内的介质的油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保温壳(1)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通道(3)、出水通道(4)、所述油保温壳(11)上设置有分别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油通道(9)、出油通道(13),所述进水通道(3)、出水通道(4)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水装置连接,所述进油通道(9)、出油通道(13)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储油装置连接,所述进水通道(3)上设置有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泵入水保温壳(1)的第一循环水泵(2),所述进油通道(9)上设置有将储油装置内的机油泵入油保温壳(11)的第二循环水泵(10);所述出油通道(13)与所述油保温壳(11)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油保温壳(11)的顶部,所述出水通道(4)与所述水保温壳(1)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水保温壳(1)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保温壳(1)还包括与其内部连通的泄水通道(5)、所述油保温壳(11)还包括与其内部连通的泄油通道(12),所述泄水通道(5)、泄油通道(12)上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琳廖汉忠魏月辉
申请(专利权)人:资阳晨风西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