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列斯公司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51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而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保护套体。利用仅包括相对合的一第一模体与一第二模体的模具即可生产出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上用以供端子座卡扣的孔洞构造,以节省使用心型模具的成本,同时绝缘壳体因应模具制程需要而产生的突起区构造亦可增加绝缘壳体与保护套体在组装上的稳固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制造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制作成本较低的电连接器,以及所制造的电连接器具有更佳的接合稳固性。
技术介绍
说明附图说明图1及图2说明一种应用于一电缆线5端部的电连接器4,而可用以与一相匹配电连接器(图未示)插接。该电连接器4包含一绝缘壳体41、一端子座42、复数支导电端子43及一保护套体44,该绝缘壳体41具有一接触相匹配电连接器的插接面4101、一与插接面4101相反方向的接合面4102、一连通插接面4101与接合面4102的容置通道413及位于容置通道413相反两侧的第一侧壁411与第二侧壁412,而第一侧壁411上设有两个第一穿孔4111,第二侧壁412上亦设有两个第二穿孔4121,端子座42是容置在绝缘壳体41的容置通道413内,端子座42具有一接触第一侧壁411的第一面421及一接触第二侧壁412的第二面422,第一面421具有两个呈斜面勾状而可扣合在第一穿孔4111内的第一卡扣部4211,而第三面422上亦具有两个可扣合在第二穿孔4212的第二卡扣部4221,又,复数支导电端子43是事先平行地定位于端子座42内(或利用内模法在端子座42成形时同时定位于端子座42内),而导电端子43具有一插接端431及一接合端432,使得插接端431可位于绝缘壳体41的容置通道413内接近插接面4101之处,用以与相匹配电连接器对应的端子电性接触,而接合端432则可凸出于绝缘壳体41的接合面4102外与电缆线5电性连接,最后如衅2,组合完成的绝缘壳体41、端子座42、各导电端子43及电缆线5则再以覆模(Overmold)的方式使材料射出成形后将上述构件包覆而形成一保护套体44。然而以上述电连接器4在实际制作过程而言,用以制作绝缘壳体41的模具6构造通常较为复杂而导致制作成本偏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绝缘壳体41的第一侧壁411与第二侧壁412均必须设有供端子座42卡扣的第一穿孔4111及第二穿孔4121,因此如图3及图4,熟习模具制程者一般的做法均是除了使用一公模具61及一母模具62外,再使用一用以制作孔洞构造的心型模具63,在公模具61与母模具62对合后可形成绝缘壳体形状的材料容置模穴,而配合心型模具63则在材料射入模穴内后对应形成第一穿孔4111及第二穿孔4121,因此,整体模具6除了必须设计公模具61与母模具62及其分别的合模、退模机构外,更必须增加心型模具63以及其连动机构,可想而知地,整体模具6所耗费的成本将因而增加。其次,以上述电连接器4制品在使用上来说,由于保护套体44是覆盖于绝缘壳体41外部而仅使其插接面4101显露,但绝缘体41外表面却少有设计与保护套体44产生干涉的机构存在,因此在使用时容易造成保护套体44沿着插接面4101的相反方向脱离绝缘壳体41,使得组合上的固定性不足。技术概要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节省制作模具成本且组装固定性可进一步提高的电连接器。于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是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保护套体。该绝缘壳体具有一接触相匹配电连接器的插接面、一与插接面相反方向的接合面、一连接插接面与接合面的容置通道及一位于容置通道侧边的第一侧壁,容置通道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一容置方向,而第一侧壁包括有一向外凸出的突起区及一非突起区,使突起区邻近接合面,而突起区与非突起区在交界处形成一台阶面,另于第一侧壁上沿容置方向自接合面起向插接面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导槽,使第一导槽于突起区内形成槽道、而在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一未遮蔽的第一穿孔。该端子座是容置在绝缘壳体的容置通道内,端子座接触第一侧壁的面具有一定位在第一穿孔的第一卡扣部。该导电端子是定位于端子座内,其具有一插接端及一接合端,使得插接端位于绝缘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接近插接面的处以与相匹配电连接器电性接触,而接合端则可凸出于绝缘壳体的接合面外与电缆线电性连接。该保护套体是以材料射出成型方式包覆于绝缘壳体外而容许插接面的容置通道显露,并与绝缘壳体的第一突缘在与该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方向上产生干涉作用而不与绝缘壳体脱离。另外,为了制作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而在省却心型模具的使用下,其使用的模具仅包括有一第一模体及与第一模体相对合的第二模体,而第一模体内形成有一模穴部及一第一凸体部,而第二模体内则形成有一进入模穴部并与第一凸体部接合的第二凸体部,在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对合后,模穴部、第一凸体部与第二凸体部共同形成绝缘壳体形状的材料容置空间,其中,第一模体的模穴部的内壁面具有分别限定绝缘壳体的第一侧壁的突起区与非突起区形状的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门楣部,而第二模体的第二凸体部则具有至少一通过第一门楣部并紧邻贴合在第一内表面上的第一凸块,在材料射入该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所形成的材料容置空间后,因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凸块的间紧密接触而造成材料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而使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分离后所得到的绝缘壳体的第一侧壁至少形成一第一穿孔。图式的简单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在图式中图1是一种习知电连接器制品的部分构造立体分解图,显示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电缆线的组装关系。图2是图1构件组合后外覆一保护套体的电连接器制品外观图。图3是制作图1绝缘壳体的模具体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合模时的形态。图4制作图1绝缘壳体的模具侧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开模后与所形成的绝缘壳体的形态。图5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制品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构造立体分解图,显示一绝缘壳体、一端子座、复数支导电端子及一电缆线的组装关系。图6是图5该较佳实施例的构件组合后外覆一保护套体的电连接器制品外观图。图7该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端子座及导电端子组合后侧面剖视示意图。图8是制作该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的模具侧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合模时的对合形态。图9是制作该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的模具侧面剖视示意图,说明模具开模后与所形成的绝缘壳体的形态。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参阅图5、图6及图7,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的较佳实施例大致与习知构造类似,其包含一绝缘壳体11、端子座12、复数支导电端子13及一保护套体14。其中该绝缘壳体11具有一前端111及一与前端111相反的后端112,而绝缘壳体11前端111处形成一用以接触相匹配电连接器(图未示)的插接面1101,而后端112处则形成一与插接面1101平行的接合面1102,且绝缘壳体11更设有一连通插接面1101与接合面1102的容置通道113,容置通道113可定义一容置方向,使得绝缘壳体11在位于容置通道113上下相反两侧具有一第一侧壁114与一第二侧壁115,第一侧壁114上接近接合面1102的处形成一向外凸出的突起区1141、而其他部分则相对形成非突起区,使突起区1141与非突起区的交接处构成一台阶面1140,另于第一侧壁114上沿容置方向自接合面1102起向插接面1101方向延伸形成二第一导槽1143,使第一导槽1143于突起区1141的部分形成槽道、而在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两个呈未遮蔽开放状的第一穿孔1142。相同地,第二侧壁115上接近接合面1102处亦形成有一向外凸出的突起区1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与一电缆线电性连接,并可供一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具有一供该相匹配电连接器插接的插接面、一与该电缆线接合的接合面、一连通该插接面与该接合面的容置通道、一于该插接面与该接合面之间且形成该 容置通道一侧面的第一侧壁,该容置通道延伸方向定义为一容置方向,而该第一侧壁则包括一突起区与一非突起区,使该突起区邻近该接合面,而该突起区与非突起区在交界处形成一台阶面,另于该第一侧壁上沿该容置方向自该接合面起向该插接面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导槽,使该第一导槽于该突起区内形成槽道、而在该非突起区的部分则形成一未遮蔽的第一穿孔;一端子座,该端子座的一面上设有一第一卡扣部;复数支导电端子,分别定位于该端子座内,各该导电端子具有一插接端及一接合端;其中,该端子座沿该容置方 向容置在该绝缘壳体的容置通道内,当该端子座定位于该容置通道内,该第一卡扣部在该第一穿孔内与该台阶面接触、进而与该绝缘壳体产生干涉,使各该端子的插接端位于该绝缘壳体的插接面之处,而各该端子的接合端则位于该绝缘壳体的接合面外与该电缆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宜泽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