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8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型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座体及两个金属支臂。其中,绝缘座体包括端子座、数个端子、定位部及盖板。数个端子穿设于端子座中。定位部分别设置于端子座的两侧。盖板设置于端子座的一侧镂空上表面。另外,金属支臂包括活动部与扣合件。活动部分别设置在金属支臂远离端子座的另一侧。扣合件分别设置在各对应的活动部中,而且各扣合件是用来扣持盖板,使盖板盖合于端子座的镂空上表面时,可与端子座保持一特定角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尤指一种具固定装置的薄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今计算机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而掌上型计算机、记事本或笔记本计算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皆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的各个角落,且时下的各种电子产品、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都趋向于轻、薄、短、小,为能使各种电子产品、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缩小体积,故内部电路板的组件构造则需要小而精密,且结构强度亦需随之加强,特别是薄型连接器(如FPC连接器),业已发展至0.3PITCH,如此小的尺寸便容易使连接器的盖体与座体的结构变的薄而脆弱,当装置于电路板上时,往往在拆卸时容易被撞击或破坏薄型连接器及电路板上其它电子装置的情况发生,而早期的薄型连接器,请参阅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为现有连接器于组合前的立体外观图、连接器于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连接器于组合前的侧视剖面图、连接器于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其为将基座A的凹槽A2内的舌片B拉出,再将软性电路板D推入基座A的凹槽A2中与各端子C碰触,续把舌片B推入,而使舌片B两侧悬臂B1卡合于基座A的槽道A1中,其软性电路板D便会被夹紧于端子C与舌片B间即完成结合,当欲将软性电路板D拔出时,仅需将舌片B拉出即可脱离,但此种设计具有诸多缺点1、此种连接器的体积较大,所需的设置空间亦随之增加,进而无法适用于空间较小的电子产品上使用。2、该连接器必须设置供舌片推入的槽道及抵撑端子的绝缘板体,而使连接器整体的厚度增加。3、软性电路板欲插入连接器时,必须利用侧向推移即可完成,如电路板上零件较多时,易使推移动作所需的空间不易安排。再如台湾专利公告编号为第四五六五九六号,请参阅图13所示,为另一种现有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其主要于盖板E的两悬臂E1上凸设有两轴柱E11,并枢接于连接器F的外壳F2两侧相对的长形轴孔F3中,且使悬臂E于旋动时可沿轴孔F3内侧的长形容置槽F4向下移动,故当软性电路板G于置入连接器F座体F1的凹槽F11内,便可将盖板E以连接器F与所包覆的外壳F2间所形成的容置槽F4中吃入,续将盖板E的两抵持片E2朝凹槽F11的两侧固定槽F12推入,即使抵持片E2定位于固定槽F12中,但申请人在运用该专利案时,认为其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如一、该连接器F上的盖板E为利用轴柱E11于长形轴孔F3中滑移,如移动位置若不正确,其盖板E即无法覆盖于连接器F上,而盖板E的抵持片E2亦不能卡持于连接器F的固定槽F12,即造成盖板E在连接器F上形成晃动状态。二、而盖板E要覆盖于连接器F时,必须使抵持片E2由连接器F外侧推入连接器F中,若盖板E未推移至正确位置而使抵持片E2下压于连接器F上,即造成抵持片E2歪斜变形的情况发生。上述现有连接器,在结构设计上所存在的诸多缺点,而于使用时产生麻烦与不便,实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以达到将盖板固定于端子座上。本技术提出一种薄型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座体及数个金属支臂。该绝缘座体设有端子座及于端子座上枢接的盖板,而端子座中穿设有数个端子,且两侧设有可套设支臂的定位部,两支臂于外侧设有活动部,并于活动部朝内对应延设有扣合件。其中,扣合件是用来扣持盖板,使盖板盖合于端子座的镂空上表面时,可与端子座保持一特定角度。在上述的薄型连接器中,金属支臂上且远离各该活动部的一侧设有套接部,用以套接该定位部。其中,套接部包括卡合槽、上盖板及卡持件。上盖板设置于卡合槽上方;卡持件将金属支壁插置于定位部中,再利用扣合件扣持盖板,使得盖板呈活动掀翻或覆盖状态。此外,金属支臂是以插入铸造方式固定于对应的定位部中。定位部内侧凹设有一嵌合槽,以使卡持件插置其中。另外,盖板的两侧向外分别延设有一扣持部,其是用来抵触金属支臂的扣合件以定位盖板,且扣持部的外侧为设有一导引部,其呈倾斜状。其中,扣合件的顶面内侧设有一导斜面,以使上述的导引部顺着导斜面往下滑移,使盖板受到扣合件的弹性扣持。当盖板往下按压覆盖于端子座时,该盖板两侧为抵持于两支臂的扣合件上,并将扣合件及两支臂的活动部往外推移,而扣合件即藉两支臂的弹性力向内回复于原位且扣持于盖板两侧扣持部,以达到将盖板固定于端子座上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盖板覆盖于端子座前的正视图;图4A为本技术图4的A部份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盖板覆盖于端子座时的正视图;图5A为本技术图5的A部份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盖板覆盖于端子座后的正视图;图6A为本技术图6的A部份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定位部的活动部向外推开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定位部的活动部向内复位的立体外观图;图9为现有连接器于组合前的立体外观图;图10为现有连接器于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11为现有连接器于组合前的侧视剖面图;图12为现有连接器于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图13为另一种现有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立体外观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可由图中清楚地看出本技术为包括绝缘座体1及二金属支臂2。其中,该座体1为设有数个端子111的端子座11,且数个端子111皆裸露部份于端子座11一侧镂空上表面,而端子座11两侧设有定位部112,并于端子座11一侧镂空上表面设有盖板12,而盖板12可于端子座11上呈活动掀翻或覆盖状态,且盖板12于两侧设有扣持部121,此扣持部121下方设有倾斜状的导引部122。两金属支臂2为分别固设于端子座11两侧定位部112,而各金属支臂2于远离端子座11的另一侧设有可弹性变形的活动部21,并于活动部21内侧设有推移件22及上方朝内延设的扣合件211,且扣合件211的顶面2111内侧为具有导斜面2112。上述盖板12按压至端子座11的镂空上表面时,为先将盖板12两侧扣持部121抵触于扣合件211上,再将扣合件211及活动部21往外侧推移,其扣合件211、活动部21即因两支臂2的弹性力回复原位,并同时利用扣合件211扣持于扣持部121(图4、图4A、图5和图5A所示)上形成定位,使盖板12与端子座11保持特定角度。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清楚看出,其座体1于端子座11两侧皆设有一定位部112,并于定位部112处设有阶状卡合部1121及嵌合槽1122,而两金属支臂2远离活动部21的另侧为设有套接部23,此套接部23具有卡合槽231及卡持件233,并于卡合槽231上方设有上盖板232,便可利用卡持件233插置于嵌合槽1122中,并以上盖板232覆盖在定位部112上表面,而使两金属支臂2定位于定位部112上,且卡合槽231则与卡合部1122形成有可供枢接轴123呈自由转动的空间,即使得盖板12可在端子座11上呈活动式的掀起或覆盖状态。请参阅图5、图5A、图6和图6A所示,为本技术盖板覆盖于端子座时的正视图、图5的A部份局部放大图、盖板覆盖于端子座后的正视图、图6的A部份局部放大图,当座体1的端子座11与盖板12间置入有软性电路板3时,将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绝缘座体,包括:一端子座;数个端子,穿设于该端子座中;两个定位部,分别设置于该端子座的两侧;一盖板,设置于该端子座的一侧镂空上表面;以及两个金属支臂,分别固设于前述绝缘座体的各该定位部,包括:两个活动部,分别设置在各该金属支臂远离该端子座的另一侧;两个扣合件,分别设置在各该活动部中,而且各该扣合件是用来扣持该盖板,使该盖板盖合于该端子座的镂空上表面时,可与该端子座保持一特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文综
申请(专利权)人:宣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