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94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扣持装置设有本体及与待扣物一端相扣合的扣合部,该扣合部位于待扣物中间位置,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扣持装置扣合部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在扣合状态时,待扣物扣合端较大部分被扣合于扣合部下,使待扣物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上,避免了扣合部与待扣物扣合受力不均而引起待扣物中间拱起或两侧翘起,影响待扣物与另一与其配合使用的物体的正常接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所见的扣持装置通常是在扣持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扣合部或在扣持装置的中间设有扣合部,扣合部再与待扣物的一端相扣合,使待扣物扣合于扣合部下,因扣合部设置在扣持装置的两侧,待扣物扣合端只有极少部分扣合于扣合部下,待扣物扣合于扣合部下的两侧受力而中间不受力,待扣物扣合端的中间容易拱起,若待扣物为适配卡,如图1所示,适配卡一端与连接器连接,另一端扣持与扣合装置的扣合部下,因扣合部位于扣持装置的两侧且与适配卡的两端相扣合,适配卡两端受向下压力,中间不受力容易拱起,(如图2所示)中间拱起会引起适配卡与连接器部分端子接触不良。扣合部设置在扣持装置的中间位置,同理,若待扣物扣合端也会因中间受力,两侧不受力而会向上翘,也会产生上述同样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扣持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扣持待扣物的扣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技术扣持装置设有本体及与待扣物一端相扣合的扣合部,该扣合部位于待扣物中间位置,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扣持装置扣合部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在扣合状态时,待扣物扣合端较大部分被扣合于扣合部下,使待扣物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上,避免了扣合部与待扣物扣合受力不均而引起待扣物中间拱起或两侧翘起,影响待扣物与另一与其配合使用的物体的正常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扣持装置与卡缘连接器将适配卡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图2图1所示适配卡扣合端受力后的A向视图;图3本技术扣持装置立体组合图;图4是图3所示扣持装置另一角度示意图;图5图3所示扣持装置立体分解图;图6是3所示扣持装置与电路板组合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扣持装置与卡缘连接器及适配卡组合图;图8是图7所示适配卡扣合端受力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扣持装置作进一步说明。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8所示,扣持装置1是安装于电路板5上,用于扣持适配卡3(当然,也可为其它待扣物,如电路板等),与安装于电路板5上的卡缘连接器4一起使用的,适配卡3的第一端31与卡缘连接器4相连接,扣持装置1固定于适配卡3上与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并且朝向适配卡3的第一端31延伸并与所述的第二端32相扣合。扣持装置1包括本体10,由本体10向前延伸形成活动臂11,本体10与活动臂11之间设有凹槽12,使活动臂11能在适当范围内前后移动,由活动臂11中间位置向前凸设呈长条平板状的扣合部13(当然该扣合部上也可向下均匀设有突出部(未图标),突出部与待扣物相扣合),该扣合部13具有能控制适配卡3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经试验证明,扣合部13长度应不小于适配卡扣合端长度的40%,才能保证适配卡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活动臂11向后突出设有扳动部14,扳动部14与扣合部13相连接,以便向后扳动扳动部14能使扣合部13也一起后移,由本体10两侧前端凹陷形成定位部15,该定位部15可定位使配卡3在竖直与水平方向的位置,在本体10底部上设有与电路板相连接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分别抵接于电路板上对应孔洞51的两柱体16及用以将扣持装置焊接固定于电路板5上的金属弹片17,金属弹片17末端设有突出部171,在本体10两侧分别设有连通至柱体16下端的收容孔18,金属弹片17收容于上述收容孔18中。扣持装置1与电路板5连接时,可直接将定位柱16插入电路板5上的孔洞51,金属弹片17的突出部171与电路板5上孔洞51的孔壁相接触,再用焊接料(未图标)将金属弹片与电路板焊接在一起,使扣持装置与电路板稳固连接在一起。安装适配卡3时,先将适配卡3的第一端31插入卡缘连接器4中,第二端32放置于两定位部15间,然后,施力于适配卡3的第二端32向下压,当达到扣合部13时,扣合部13由于受力会往后移动,适配卡3定位与两定位部15间,这时扣合部13前移,将适配卡3的第二端32扣持于扣合部13下,使适配卡3稳固的固定于电路板5上。扣合状态时,适配卡3基本平行于电路板5。若要拔出适配卡3,只需用力向后扳动扳动部14,使扣合部13向后移动,即可取出所扣持的适配卡3。因扣持装置的扣合部13位于扣持装置的中间且具有能控制适配卡3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使适配卡在弯曲变形预定范围内受扣合部均匀的压力(如图8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扣持装置,其设有本体及与待扣物一端相扣合的扣合部,其特征在于该扣合部位于待扣物中间位置,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合部长度不小于待扣物扣合端长度的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持装置设有本体及由本体延伸形成活动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扣合部由活动臂中间位置向前凸设且呈平板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扣合部由活动臂中间位置向前凸设且其上设有突出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臂向后突出设有扳动部,扳动部与扣合部相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本体两侧前端凹陷形成定位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持装置底部设有与另一物体相连接的固定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持装置是安装于电路板上,与电连接器一起使用的,待扣物的第一端与电连接器连接,第二端扣持于该扣持装置的扣合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持装置是用来扣持适配卡。专利摘要本技术扣持装置设有本体及与待扣物一端相扣合的扣合部,该扣合部位于待扣物中间位置,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本技术扣持装置扣合部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在扣合状态时,待扣物扣合端较大部分被扣合于扣合部下,使待扣物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上,避免了扣合部与待扣物扣合受力不均而引起待扣物中间拱起或两侧翘起,影响待扣物与另一与其配合使用的物体的正常接触。文档编号H01R13/74GK2819530SQ20052006264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9日专利技术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持装置,其设有本体及与待扣物一端相扣合的扣合部,其特征在于:该扣合部位于待扣物中间位置,横向呈长条状且具有能控制待扣物弯曲变形在预定范围内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