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45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SB连接器模组,包括组装为一体的USB母端、USB公端及电路板。电路板具有彼此对应电性导通的若干焊片与若干焊接片。所述母端子与焊片对应电性导通,所述公端子与焊接片对应电性导通。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USB连接器模组可供仅具有USB母端或者USB公端的电子装置直接插接使用,而无需额外的转接装置,从而为组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者在操作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模组,尤其涉及一种USB连接器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在计算机机壳里的界面卡,已经有即插即用的装置,免除了烦琐的调整。但是在计算机机壳外面的人机界面系统却是混乱无比,从键盘插座、鼠标用的PS2串行端口、调制解调器用的25针串行端口及打印机使用的并行端口等等,实在是整理计算机时的一大恶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994年底,业界便提出了USB(Universal SerialBus,即通用串行接口)的构想。所谓的USB是用一种叫做多层星状拓朴(Tiered Star)架构,长得很像是一棵大树,由主机板后面的USB控制器(Host)作为根部长出去。若只接一个USB装置(Device),USB控制器可直接通过缆线来操作USB装置。如一次要接上多个USB装置,便要有一个集线器(HUB)在控制器和装置中间。有时要接的装置太多时,会有集线器后面接着集线器的状况出现。由于USB上规定可接的装置数量可高达127,因此基本上只要在频宽许可下,整个计算机只要有一个USB控制器,再通过集线器来扩充,便可应付所有的外围电路,可说是大大地简化了计算机机壳外面的人机界面系统。早期的USB由于受限于速度,在应用的层面上多偏重于PC的周边电路包括鼠标、键盘、扫描仪等。但随着USB2.0的出现,这个状况已逐渐改变,在一些需要高频宽的消费电子产品如行动电话、个人数据助理(PDA)、数字相机及数字摄录像机等,也纷纷出现以USB为连接端口的产品。可说是大大地提升了USB产品的应用层面。通常,这些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在其内组装一颗USB母端连接器而与外部电子装置进行数据传输的。倘若所述外部电子装置也仅设有USB母端连接器,则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必须借助一USB转接装置方可完成,使得这些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者在操作上的诸多不便与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USB连接器模组,可供仅具有USB母端或者USB公端的电子装置直接插接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USB连接器模组,包含USB母端。USB母端具有若干母端子及一配设母端子而形成的母端本体,母端本体外套设一母端外壳。其特征是还包括一USB公端及一电路板,二者与所述USB母端组装为一体。其中,所述USB公端具有若干公端子及一配设公端子而形成的公端本体,公端本体外套设一公端外壳。所述电路板具有彼此对应电性导通的若干焊片与若干焊接片,所述USB母端的母端子与焊片对应电性导通,所述USB公端的公端子与焊接片对应电性导通。如上所述,通过在USB母端上增加一USB公端的设置,使得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可供仅具有USB母端或者USB公端的电子装置直接插接使用,而无需额外的转接装置,从而为组装本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者在操作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的母端外壳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的公端外壳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尚未组装USB母端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尚未组装USB母端的又一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的完成组装后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的完成组装后的又一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10由彼此组配为一体的USB母端20、USB公端30及电路板40组成。再请参阅图1,USB连接器模组10的USB母端20包括若干母端子23、一配设母端子23而形成的母端本体21及套设于母端本体21外的母端外壳22。母端子23末端弯曲形成焊尾部231。母端本体21前端开设有若干平行母端子槽217,以收容母端子23。母端本体21后端于顶面大致中部开设有插合槽216。请结合参阅图2,USB母端20的母端外壳22包括一顶板221、两侧板222及一末端板223。每一侧板222底端形成一对向外延伸且与顶板221平行的母端贴片脚225。末端板223与顶板221连接处开设一长条状插接槽226。顶板221、侧板222及末端板223共同围成一母端空腔229,以收容母端本体21。再请参阅图1,USB连接器模组10的USB公端30包括若干公端子33、一配设公端子33而形成的公端本体31及套设于公端本体31外的公端外壳32。公端子33末端弯曲形成一焊接部331。公端本体31内部开设有若干平行公端子槽(图未示),以收容公端子33。请结合参阅图3,USB公端30的公端外壳32前端形成一公端空腔329,以收容公端本体31。公端外壳32后端包括一顶壁321、一侧壁322及一末端壁323。顶壁321、侧壁322及末端壁323共同围成一方形空腔328,以收容电路板40。顶壁321的与侧壁322相对一侧向方形空腔328外延伸形成一插合片326,插合片326形成朝公端外壳32内部凸伸的凸块327。侧壁322底端向外弯曲形成一与顶壁321平行的公端贴片脚325。末端壁323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自顶壁321呈阶梯状弯曲且末端向外延伸的与顶壁321平行的末端贴片脚324。仍请参阅图1,USB连接器模组10的电路板40的一侧设置有一梯形缺口41,以配合公端外壳32的公端贴片脚325。电路板40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焊片42,以与母端子23的焊尾部231对应电性接触。电路板40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焊接片43,以与公端子32的焊接部331对应电性接触。所述焊片42与焊接片43于电路板40内部一一对应电性导通。请参阅图4-7,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10的组装过程详述如下首先将USB公端30的公端子33插入公端本体31的公端子槽内,之后将公端本体31及公端子33插入公端外壳32的公端空腔329内,公端子33末端的焊接部331伸入公端外壳32的方形空腔328,从而完成USB公端30的组装。而后将电路板40压入公端外壳32的方形空腔328,USB公端30的公端外壳32的公端贴片脚325向下嵌设于电路板40的梯形缺口41内,且电路板40的焊接片43向上抵压公端子33的焊接部331,并通过手工点焊,将二者焊接为一体,从而完成USB公端30与电路板40的组装。接着将USB母端20的母端子23插入母端本体21的母端子槽217内,母端子23的焊尾部231自母端本体21的底面沿与底面平行方向向外延伸,母端本体21及母端子23插入母端外壳22的母端空腔229内,母端子23的焊尾部231伸出母端外壳22外,从而完成USB母端20的组装。最后将公端外壳32的插合片326穿过母端外壳22的插接槽226而插入母端本体21的插合槽216内,且插合片326的凸块327向下抵顶母端本体21的插合槽216所在的壁面。此时,母端子23的焊尾部231自电路板40底部插入,并通过电路板40的抵顶而向上与电路板40底面的焊片42弹性抵顶,从而完成本技术USB连接器模组10的组装。此外,在上述组装过程完成之后,为了使USB母端20与USB公端30的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电磁屏蔽效果更为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连接器模组,包含USB母端,USB母端具有若干母端子及一配设母端子而形成的母端本体,母端本体外套设一母端外壳,其特征是:还包括一USB公端及一电路板,二者与所述USB母端组装为一体,其中,所述USB公端具有若干公端子及一配设公端子而形成的公端本体,公端本体外套设一公端外壳;所述电路板具有彼此对应电性导通的若干焊片与若干焊接片,所述USB母端的母端子与焊片对应电性导通,所述USB公端的公端子与焊接片对应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锜苏育宏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