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39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用于与线缆组装且可以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包括:具有相互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及收容于第二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其中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一绝缘体、第一遮蔽体及抵紧体,该第二本体包含第二绝缘体、第二遮蔽体,该每一导电端子则包括一端为接触端,另一端为剖线插脚,当第一、二本体相互组装一体时,藉该等导电端子的剖线插脚将固定于第一本体上的线缆刺破,而与导电端子达到连通,同时,藉该抵紧体将该等线缆的被刺破端抵压,而可以避免被刺破端的松动或脱离,以达到能够确保电讯传输的稳定,并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用于与线缆组装且可以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同时,具有结构组装稳固、不易松脱,而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及电讯传输品质的薄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习知用于与线缆组装并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的薄型连接器,其构造包括具有接合端与对接端的绝缘壳体,及组装于该接合端与对接端之间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的遮蔽体等构造,藉由该接合端是可供线缆的一端与导电端子的一端组接,而藉该对接端则可于对接时,使得薄型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另一端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而达到电讯传输的效果。但是,习知薄型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线缆的连接,是以焊接方式达成,而由于线缆的另一端常常须进行各种方位的对接动作,因此,线缆焊接的一侧便直接受到各种方位的拉扯力量,而习知薄型连接器对此现象并无任何的防护设置,是以,经常使得线缆与导电端子的焊接处造成松动甚或脱离,不但影响电讯稳定的传输,更使得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组装稳固,能够使得对接插拔时,其与线缆接合的一端在相互接合处,不会受到对接时拉扯造成松动或脱离现象,以确保电讯传输的稳定,并提高使用寿命的薄型连接器。一种薄型连接器,是用于与线缆组装并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相互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一绝缘体、第一遮蔽体及抵紧体,该第一绝缘体为扁长方形体,其长轴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置线缆的夹槽,;而该第一遮蔽体是包覆于第一绝缘体,其两端设有组接臂,该两组接臂之间设有卡合面,其上具有多个卡槽,该抵紧体为长条板体,其对应前述卡槽设有卡臂;该第二本体,包含第二绝缘体及第二遮蔽体,其中该第二绝缘体具有长轴边及位于长轴边两端的短轴边,该长轴边的一侧为对接面,而相对的一侧为接合面,于对接面延伸有端子收容室,其上设有多个贯穿对接面与接合面的收容槽,该第二遮蔽体是包覆于第二绝缘体;及多个导电端子,分别组装于第二绝缘体的收容槽,每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为接触端,该接触端位于第二绝缘体的对接面,另一端为位于第二绝缘体的接合面的剖线插脚;藉如此构造,当第一、二本体相互组装一体时,藉该等剖线插脚将固定于第一本体上的该等线缆刺破并与导电端子达到连通,同时,藉该抵紧体将线缆的被夹置端抵压,而可以避免线缆被刺破端的松动或脱离。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遮蔽体进一步设有由该第一遮蔽体的长轴一侧延伸而成的抵紧面。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遮蔽体的组装臂是由第一遮蔽体的两端延伸并臀曲,且于相对两侧缘设有倒勾。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遮蔽体的卡合面是由长轴边延伸并往内弯折,而与第一遮蔽体保持间距,且,该卡合面上是以等距设置该等卡槽。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二遮蔽体相对于该抵紧体的抵紧面的一侧,进一步设有支撑面,该支撑面是由该第二遮蔽体延伸并折弯而成。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剖线插脚是为音叉状。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紧体的两端进一步设有镶合面,该镶合面由抵紧体的卡臂同一侧的两端弯拆延伸,且长度与该卡臂相当。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二遮蔽体上形成具有强化作用的凹凸面。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二绝缘体的的短轴边上分别设有用于供与该第一遮蔽体的组接臂相互卡接的组装槽。本技术薄型连接器的主要特征在于该薄型连接器具有相互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一绝缘体、第一遮蔽体及抵紧体,该第一绝缘体设有多个夹槽用于夹置多个线缆的一端在同一平面上,而该第一遮蔽体是包覆于第一绝缘体并可与第二本体组装一体。该抵紧体则可将该等线缆被夹置的一端进一步紧压,并卡合于该第一遮蔽体上。该第二本体包含第二绝缘体、第二遮蔽体,其中该第二绝缘体上收容多个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剖线插脚;另一端则为接触端,藉以当第一、二本体相互组装一体时,藉该等剖线插脚将固定于第一本体上的该等线缆刺破并与导电端子达到连通,同时,藉该抵紧体将该等线缆的被夹置端抵压,而可以避免线缆被刺破端的松动或脱离。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避免线缆另一端在进行各种方位的对接插拔时,不会受到对接时拉扯造成松动或脱离现象,以确保电讯传输的稳定,并提高使用的寿命。为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有进一步了解,兹列举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薄型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1B为图1A向右旋转180度的立体图。图2A为本技术第一本体将第一绝缘体、第一遮蔽体及抵紧体分解的立体图。图2B为图2A向后翻转180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薄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图3向后翻转180度并从另一角度视之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上视图。图6为图5的6-6剖视图。图7为图5的7-7剖视图。图8为图5的8-8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A、图1B,本技术薄型连接器1主要包括具有相互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其中该第一本体2,请配合图2A、图2B观之,包含第一绝缘体20、第一遮蔽体21及抵紧体22,该第一绝缘体20为扁长方形体,其长轴面上设有多个夹槽201,用于夹置线缆6。而该第一遮蔽体21是包覆于第一绝缘体20,其两端设有组接臂211,是由第一遮蔽体21的两端延伸并弯曲,且,该组接臂211的相对两侧缘设有倒勾212,用于干涉组装。另,该两组接臂211之间设有卡合面213,该卡合面213是由第一遮蔽体21的长轴边延伸并往内弯折,并与第一遮蔽体21保持间距,且,该卡合面213上是以等距设置多个卡槽214。又,该第一遮蔽体21设有抵紧面215,是由该第一遮蔽体21的长轴一侧垂直延伸。而该抵紧体22为长条板体,其对应前述卡槽214设有卡臂221,可于组装时相互扣卡。另,该抵紧体22的两端设有镶合面222,是由卡槽214的同侧的两端弯折延伸,并延伸与该卡臂221的长度相当。该第二本体3,请看图1A、图1B,包含第二绝缘体30及第二遮蔽体31,其中该第二绝缘体30具有长轴边及位于长轴边两端的短轴边,其中第二绝缘体30的长轴边的一侧为对接面301,而相对的一侧为接合面302,于对接面301延伸有端子收容室303,其上设有多个收容槽304,该收容槽304是贯穿对接面301与接合面302用于收容导电端子4,该导电端子4的一端为接触端40,是位于第二绝缘体30的对接面301,另一端为剖线插脚41,该剖线插脚41位于第二绝缘体30的接合面302。另,该第二绝缘体30的短轴边上分别设有组装槽300用于供与前述第一遮蔽体21的组接臂211相互卡接。该第二遮蔽体31是包覆于第二绝缘体30,其上形成具有强化作用的凹凸面311。又,该第二遮蔽体31设有支撑面312,该支撑面312是由该第二遮蔽体31延伸并垂直折弯而成,用于抵压线缆6。本技术第一、二本体2,3组装时,藉第一遮蔽体21的组接臂211与该第二绝缘体30的短轴边的组装槽300分别卡接,即可组装成一体,如图2所示。续请参阅图4,图4为图3向后翻转180度并从另一角度视之的立体图,从此图可看出线缆6被该第二遮蔽体31的支撑面312抵压状态。而线缆6相对的一侧则由该第一遮蔽体21的卡合面213所抵压。当第一、二本体2,3组装后,如图6所示,该线缆6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连接器,是用于与线缆组装并提供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相互组立为一体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其中:    该第一本体,包含第一绝缘体、第一遮蔽体及抵紧体,该第一绝缘体为扁长方形体,其长轴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夹置线缆的夹槽;而该第一遮蔽体是包覆于第一绝缘体,其两端设有组接臂,该两组接臂之间设有卡合面,其上具有多个卡槽,该抵紧体为长条板体,其对应前述卡槽设有卡臂;    该第二本体,包含第二绝缘体及第二遮蔽体,其中该第二绝缘体具有长轴边及位于长轴边两端的短轴边,该长轴边的一侧为对接面,而相对的一侧为接合面,于对接面延伸有端子收容室,其上设有多个贯穿对接面与接合面的收容槽,该第二遮蔽体是包覆于第二绝缘体;及    多个导电端子,分别组装于第二绝缘体的收容槽,每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为接触端,该接触端位于第二绝缘体的对接面,另一端为位于第二绝缘体的接合面的剖线插脚;    当第一、二本体相互组装一体时,藉该等剖线插脚将固定于第一本体上的该等线缆刺破并与导电端子连通,且该抵紧体将线缆的被夹置端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启德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