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657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粘接胶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所述高粘接热固胶膜由依次层叠的载体层、聚酰亚胺涂层、热固胶层和离型膜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设置一层聚酰亚胺涂层,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较低,其可以通过典型的喷涂等方式实现,聚酰亚胺涂层可以为连续或不连续,通过该聚酰亚胺涂层的过渡性连接,可以显著提高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结合力。并最终提高该热固胶膜对塑料类、金属类电子材料的粘接性能。金属类电子材料的粘接性能。金属类电子材料的粘接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


[0001]本技术属于粘接胶膜
,具体涉及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

技术介绍

[0002]热熔胶或热固胶胶膜是一种带离型纸或不带离型纸的膜类产品,广泛用于各类织物、纸张、高分子材料及金属粘合。如专利CN 2698789Y公开了一种带衬纸的热熔胶膜,它是一种附着于衬纸上的具有一个个孔眼的网状膜。其主要用于制作服装、汽车的内装饰等领域,用于与纺织材料的粘接。专利CN 210299661 U公开了一种自粘型热熔衬布,该自粘型热熔衬布包括依序设置的基布、热熔胶层和自粘胶层;其中,热熔胶层固定粘合于基布表面,自粘胶层固定粘合于热熔胶层表面。其同样用于纺织材料领域,主要实现衬布与面料的粘合。专利CN 210765113 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热熔胶膜,包括收卷辊,收卷辊的表面缠绕有热熔胶膜,热熔胶膜由共聚酰胺层、共聚酯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和聚氨酯层组成,聚氨酯层的顶端粘接有乙酸乙烯共聚物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的顶端粘接有共聚酯层,共聚酯层的顶端粘接有共聚酰胺层,热熔胶膜的两侧均开设有齿形槽,热熔胶膜的底端粘接有不粘胶膜。该技术的热熔胶膜层结构复杂,且熔胶膜层与收卷辊之间的结合力有待改善。
[0003]在电子行业领域,通常要对塑料类、金属类的电子材料进行粘接,而普通的热固胶胶膜会存在粘接难、粘接不牢固等现象。除了受热固胶层本身粘接性能的影响之外,热固胶层与载体的结合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另外,传统对塑料类、金属类电子材料进行粘接还普遍采用自粘胶膜,但自粘胶膜在耐湿、耐磨、韧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且自粘胶膜主要通过人工贴合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率,且与绝缘材料组合的绝缘效果也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本技术的热固胶膜通过在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设置一层聚酰亚胺涂层,通过该聚酰亚胺涂层的过渡性连接,可以显著提高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结合力,并最终提高该热固胶膜对塑料类、金属类电子材料的粘接性能。
[0005]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由依次层叠的载体层、聚酰亚胺涂层、热固胶层和离型膜层组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层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膜、PC膜、PP膜等材料;优选地,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0.1~1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优选为5~100μm,聚酰亚胺涂层为连续或不连续的膜层。本技术采用的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较低,其可以通过典型的喷涂等方式实现,聚酰亚胺涂层可以为连续或不连续,通过该聚酰亚胺涂层的过渡性连接,可以显著提高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结合力。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热固胶层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热固胶(热熔胶)材料。热固胶层可
采用温度烫压工艺替代传统自粘工艺,降低人工贴合带来的不良率。优选地,所述热固胶层的厚度为0.02~0.3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层可选用达因值<36的非硅离型纸等膜类基材。所述离型膜层的厚度优选为0.1~1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采用热固胶层替代常用的自粘胶层,所得热固胶膜可采用温度烫压工艺替代传统自粘工艺,降低人工贴合带来的不良率。
[0013](2)由于载体层为常用的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膜、PC膜、PP膜等材料,为了实现热固胶层与载体层的可靠连接,本技术在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设置一层聚酰亚胺涂层,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较低,其可以通过典型的喷涂等方式实现,聚酰亚胺涂层可以为连续或不连续,通过该聚酰亚胺涂层的过渡性连接,可以显著提高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结合力。并最终提高该热固胶膜对塑料类、金属类电子材料的粘接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高粘接热固胶膜中所述聚酰亚胺涂层为不连续的膜层时的结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实施例1
[0018]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其层叠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下自上依次由载体层1、聚酰亚胺涂层2、热固胶层3和离型膜层4组成。
[0019]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层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膜、PC膜、PP膜等材料;所述载体层的厚度可设定为0.1~1mm。
[0020]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可设定为5~100μm,聚酰亚胺涂层可选择为连续或不连续的膜层。所述聚酰亚胺涂层为不连续的膜层时,其结构分布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采用的聚酰亚胺涂层的厚度较低,连续或不连续的膜层可以通过典型的喷涂等方式实现,通过该聚酰亚胺涂层的过渡性连接,可以显著提高热固胶层与载体层之间结合力。当聚酰亚胺涂层为不连续的膜层时,由于其不连续结构对结合力改善效果更优,且能节约涂层材料。
[0021]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固胶层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热固胶(热熔胶)材料。热固胶层可采用温度烫压工艺替代传统自粘工艺,降低人工贴合带来的不良率。在本实施例的高粘接热固胶膜中,所述热固胶层的厚度为0.02~0.3mm。
[0022]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型膜层可选用达因值<36的非硅离型纸等膜类基材。本实施例所述离型膜层的厚度可选择为0.1~1mm。
[0023]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
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层叠的载体层、聚酰亚胺涂层、热固胶层和离型膜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为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膜、PC膜或PP膜;载体层的厚度为0.1~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墨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