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传财专利>正文

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模块式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52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模块式插座,包括一绝缘外壳及一导电插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插合装置的多数排线上各自套设消磁筒体,以将电磁波的辐射或干扰予以吸收并可消除额外的电讯杂波。(*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模块式插座,尤指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的具遮蔽构造的模块式插座。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电子产品的多元化也日渐普及,就计算机而言,其所应用的电子零件非常多,而其中模块式插座即为数据机或通讯信号传输工具的必备组件,在多元化电子产品领域里,通讯信号或多或少遭受电磁波干扰已成非常寻常的事,故今后如何防止电器设备不干扰通讯信号,以保持高水平的通讯质量,已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国专利公告第307930号(申请案号第84111002号)的减少电串音及共态电磁干扰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模块插座,便应运而生,其立意虽佳,唯对高频电磁波的消减便有力不从心之感。我国专利公告第321372号(申请案号第86207969号)的遮蔽电磁幅射干扰的电连接器,便为了一步改变电磁幅射干扰效应的另一创新构造,其主要是将模块插座的外壳予以使用铁皮外壳包覆的,以将电磁波幅射干扰减低,其对低频电磁波具效果,惟对高频电磁波的消减干扰作用则效果不佳,为其美中不足之处。为了更进一步改善电磁幅射干扰的问题,于是就提供如图1及图2所示的模块式插座,该插座基本上包括一绝缘方形外壳100,一L型导电元件200及一消磁块300等,其中,该插座外壳100的底部具有两支固定裂槽插柱101-101,其后端具有一插口102,插口102上端具有多数呈梳齿状的导槽103,该L型导电元件200包括一L型壳体201,该壳体201是由一垂直部203及水平部204共同合而为一,其中,该垂直部203内部配置排线的插脚部205,其内具一凹部202可容纳消磁块300于其内,该消磁块300上具有多数可与该等排线205相互对应的通孔301,以便装配时可以直接套置于L型导电元件200的垂直部203上的凹部202内,该消磁块300,由图3所示,该等排线205-205套置在该消磁块300内时,仍然成为一大磁场,虽对通讯网络上的电磁波干扰亦可以制止,只是图3所示的磁场分布的形态,中间较弱,两端较强,此种不均匀的磁场分布,将导致电讯质量产生极难消除的杂讯,故如何消除电磁波干扰乙节,为本行业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蔽性好而构造简单的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模块式插座。本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线绝缘外壳及一导电插合装置,该壳体具有一插口可供该导电插合装置插入,该插口内部具有梳齿状多数导槽于该导电插合装置的导电排线随该导电插合装置插入外壳的插口时,该等导电排线适可分别被导入该等梳齿状多数导槽内而使外壳与导电插合装置结合为一体,其特征为该导电插合装置L形壳体的垂直部内的每一根排线是被事先套置以铁粉心压铸的消磁筒体再与绝缘的导电插合装置的L形壳体一起射出成型而结合为一体。本技术上述及功效、目的及其他功效将辅以如下附图的具体实施的说明而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模块式插座立体分解透视图;图2为图1部份组合立体图;图3为图1消磁块磁场分布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4B为本技术导电排线的平面示意图;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技术消磁筒体与排线间的磁场分布示意图及实际结果的磁场分布示意图;图6为图4的组合立体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绝缘外壳11裂槽插柱 121矩形镂空部12插 14楔形块 13导槽141平面 14-14卡合楔形块16横向导槽15底部导槽21排线 20导电插合装置211水平段 210V形段 22L形壳体212垂直段 24纵向凸部 221垂直部25水平部 241端部26横向凸部251导块 300消磁块 30中空消磁筒体本技术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模块式插座,如图4A所示,主要包括一绝缘外壳10及一导电插合装置20,其中,该绝缘外壳10的前端具有一插头的插入口(图中未示)底部具有二支裂槽插柱11-11,而后端则具有一可供导电插合装置20插合的插12,插12内部中间设有一排具有梳齿状的多数导槽13,插口12的入口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一卡合楔形块14-14,该卡合楔形块14-14远离插12的一端为具有较大厚度的平面141(即楔形块14-14是由插口前端往后端渐增加其厚度),导电插合装置20大体上为一L形绝缘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垂直部221及水平部222,多数导电排线21是由L形绝缘壳体的垂直部221伸入,经L形绝缘壳体22的水平部222底部穿出,再以水平方向贴着水平部222往前延伸至水平部222底部前端,再反向朝上延伸呈一V形排线部的V形段210,该等V形排线部210的每一排线可分别扣入上述绝缘外壳10插口内的梳齿状多数导槽13内,使每一根排线21皆可定位而与插头(图中未示)的接点接触良好。由图4B可知,多数排线21具有一固定在L形绝缘壳体22的垂直部221内的垂直段212,一贴着L形绝缘壳体22水平部222底部的水平段211及一自水平段末端往上反向折曲的V形段210。本技术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模块式插座的特徵是提供一种以铁粉芯压铸成形的中空消磁筒体30,且每一消磁筒体30的磁铁的磁力线分布形态各自独立成一小磁场,而并列配置后则呈一均匀的大磁场,在图5A中表示每一消磁筒体30各自生成的磁场方向及各自独立的分布形态,而实际组合的结果,相邻间的磁场相互连结而构成如图5B所示的均匀磁场分布形态,即本技术的多数消磁筒体30并列配置于多数排线后形成一分布极为均匀的磁场形态,故本技术的消磁筒体30不仅本身不会对电路生成杂讯,同时遇高低频电磁波发生时,尚可立即予以有效消除或阻止之,使本技术模块插座的通讯质量可以大幅提升。此外,本技术为了导电插合装置20的L形绝缘壳体22与绝缘外壳10的组装快速又确实,又在L型绝缘壳体22的两侧设置一纵向凸部24及横向凸部26以及一设在水平部222两侧的导块251,而在绝缘外壳的插口12的顶部呈一矩形镂空部121,并在插口12的两内壁则分别依次设有一楔形块14,在楔形块14上方设一横向导槽16,以及在楔形块下方设一底部导槽15,因而当L型绝缘壳体22与绝缘外壳10相互插合时,L型绝缘壳体22的垂直部221可容纳于镂空部121内,而其水平部222则可经由底部导槽15与L型绝缘壳体22的导块251及横向导槽16与横向凸部26的引导下顺利插合,当插合至两密合的阶段,该L形绝缘壳体22的纵向凸部24的端部241适可扣止于上述楔形块14的较厚平面141,使L形绝缘壳体22一经插合于绝缘外壳10后即使两者牢牢相扣而结合为一体,使安装即快速又确实。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模块式插座不仅安装容易、构造简单,且可达到防止电磁波幅射干扰,更无杂讯生成,其空间形态完全创新,颇具产业上的利用性又充分具备新颖性及进步性。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模块式插座,包括一绝缘外壳及一导电插合装置,该壳体具有一插口可供该导电插合装置插入,该插口内部具有梳齿状多数导槽于该导电插合装置的导电排线随该导电插合装置插入绝缘外壳的插口时,该等导电排适可分别被导入该等梳齿状多数导槽内而使绝缘外壳与导电插合装置结合为一体,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插合装置L形壳体的垂直部内的每一根排线是被事先套置以铁粉芯压铸的消磁筒体后再与导电插合装置的L形绝缘壳体结合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模块式插座,包括:一绝缘外壳及一导电插合装置,该壳体具有一插口可供该导电插合装置插入,该插口内部具有梳齿状多数导槽于该导电插合装置的导电排线随该导电插合装置插入绝缘外壳的插口时,该等导电排适可分别被导入该等梳齿状多数 导槽内而使绝缘外壳与导电插合装置结合为一体,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插合装置L形壳体的垂直部内的每一根排线是被事先套置以铁粉芯压铸的消磁筒体后再与导电插合装置的L形绝缘壳体结合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传财
申请(专利权)人:蔡传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