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58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组接面以及与主体部相连且具有对接面的对接部,于组接面与对接面之间设置有收容槽,于绝缘本体内还设有与收容槽相连通的若干通道,所述若干端子收容于通道内,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通道内且部分露出于收容槽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的接触部及与印刷电路板相干涉配合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于其接触部与尾部之间进一步包括收容于主体部内且与接触部相连的第一固持部、收容于主体部内且与第一固持部相偏移的第二固持部及具有朝接触部弯曲的第一部分及与第二固持部相连的第二部分的折弯部,所述尾部与第二固持部相连。(*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改良端子的低构形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个名为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1ogy Attachment)工作组的组织颁布了SATA界面的规范,该SATA界面用以连接存储设备如硬盘、DVD及CD-R0M的驱动装置至个人电脑的主机板上。上述规范揭示了与线缆相连的第一种类型的SATA连接器及与印刷电路板相连的第二种类型的SATA连接器的标准。上述规范所定义的第二种类型的SATA连接器构造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该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且部分延伸出绝缘本体以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为了简化将SATA连接器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的过程,SATA连接器通常具有压入式端子,该压入式端子设有具有针眼孔的尾部以保持足够的弹性,以便压入印刷电路板上所设的通孔内。请参阅图9所示,连接器8是美国专利第6,312,296号所揭示的一种SCA-2型连接器,该连接器8具有压入式端子80。该端子80包括设置于其上部以与对接连接器端子相接触的对接部82以及设置于其下部以插入印刷电路板中的针眼孔状尾部84。该对接部82包括水平方向的连接部820及竖直方向的固持部822,其中连接部820由针眼孔状尾部84上端水平延伸而出且与针眼孔状尾部84相垂直,固持部822由连接部820垂直弯折向上延伸。上述美国专利第6,312,296号所揭示的端子构造不适于SATA型连接器,原因在于该端子竖直方向尺寸太高而不能满足电连接器的低构形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压入式端子,其既能满足低构形SATA型连接器的需求,也能确保其具有足够长度以获得所需的电阻以满足一包括SATA型连接器在内的互联系统的预定电阻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的压入式端子的低构形电连接器,其每一端子既符合电连接器的低构形要求,也具有足够长度来获得所需的电阻以满足一包括SATA连接器在内的互联系统的预定电阻需求,且该端子设置有固持装置而可确保将其稳定固持于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具有组接面以及对接面的主体,于组接面与对接面之间设置有对接槽,若干通道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与对接槽相通。所述端子收容于通道内,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通道内且部分露出于收容槽中的接触部、与接触部相连且固持于主体中的第一固持部、与第一固持部相偏移且收容于主体中的第二固持部、具有朝接触部弯曲的第一部分及连接第二固持部的第二部分的折弯部,以及与第二固持部相连的尾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端子设有S形折弯部,所以不必减少端子的长度也可降低该端子及电连接器的高度,使得端子仍具有足够长度以获得所需的电阻以满足一包括SATA连接器在内的互联系统的预定电阻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5是图4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沿B-B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4沿C-C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4沿D-D线的剖视图。图9是现有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SATA型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20、若干第一端子30、若干第二端子40以及一对锁固装置50。该电连接器10组装到一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该绝缘本体20包括一狭长对接部200以及一狭长主体202,该对接部200包括一对接面21以及一对侧壁204、206。该主体202还具有一组接面22,于对接面21与组接面22之间设置有两个收容槽26,其中一收容槽26的长度长于另一收容槽。侧壁204比另一侧壁206厚且设置有与收容槽26相连的若干通道24。该收容槽26可收容一配接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通过这种方式将连接器10与对接连接器电性相连。该绝缘本体20还具有一对一体成型于侧壁的导引部28。该导引部28设置于邻近对接面21处,且其具有一向上延伸出对接面21以导引连接器10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锥形部280。该绝缘本体20的侧部23上邻近组接面22处设置有一对固定部29,该固定部29设置于相对应的导引部28下方且每一固定部29设置有一固持槽290,于固持槽290的底部设置有台阶292。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端子30及第二端子40具有相似的构形,每一端子均包括有自由端300、400,接触部301、401,弹性臂302、402,由弹性臂302、402向下延伸的第一固持部303、403,与第一固持部303、403相偏移的第二固持部305、405,分别将第一固持部303、403与第二固持部305、405相连接起来的折弯部304、404,以及与第二固持部305、405相连的尾部306、406。一对第一突起部3031、4031设置于第一固持部303、403的一对侧壁上。一对第二突起部3051、4051设置于第一固持部305、405的一对侧壁上。该尾部306、406具有一针眼孔,且设有一对弧形臂3060、4060以与印刷电路板上的通孔相配合。该折弯部304、404为S形,其具有分别朝接触部301、401弯曲的第一部分及分别连接第二固持部305、405的第二部分。第一端子30的S形折弯部304与第二端子40的S形折弯部404相对设置,也就是说,该S形折弯部304与S形折弯部404分别朝绝缘本体20的两侧壁204、206折弯。该连接器10的第二端子40还包括有接地端子41,该接地端子41的形状与普通第二端子40的形状完全一样。每一接地端子41包括自由端410、接触端411、弹性臂412、第一固持部413、第二固持部415、S形折弯部414以及尾部416。本技术电连接器10具有两个接地端子41,每一接地端子41的尾部416比普通的信号/电力端子40的尾部406长。可以理解,本技术电连接器10的绝缘本体下部设置有开槽27(图3参照)以收容接地端子41,该开槽27与信号/电力端子40于垂直方向上有偏移。组装时,该第一端子30及第二端子40交替地自对接面22组装到通道24内。如图5及图6所示,由于第一突起部3031、4031与绝缘本体20的主体202相干涉配合,该第一固持部303、403可确保第一、二端子30、40与绝缘本体20的主体202的稳定固持。该弹性臂302、402部分突出到收容槽26内,接触部301、401露出于收容槽26内以与对接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相接触。该自由端300、400处于绝缘本体20上邻近收容槽26的进口处。该S形折弯部304、404也收容于通道24内且露出于邻近的绝缘本体20的组接面22。由于第二突起部3051、4051与绝缘本体20相干涉配合,该第二固持部305、405被稳定固持于通道24内。可以理解,由于S形折弯部304、404连接第一固持部303、403与第二固持部305、405,故该S形折弯部304、404被稳定地固持于绝缘本体20内。该针状眼孔的尾部306、406自第二固持部305、405向下延伸超出绝缘本体20的组接面22以压入印刷电路板的通孔内。相对于第二端子40中的普通信号/电力端子,每一接地端子41具有一较长的尾部4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利·吴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