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51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线连接装置,电连接于数导线的金属接线端之间。导线连接装置包含基座、盖体、导电单元及弹性压制单元。基座有至少一个安装部,各安装部有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导电单元位于该基座与盖体之间,并具有至少一片装设于安装部的导电片,导电片具有一个对应第一插槽且供导线金属接线端穿入的第一贯孔,及至少一个对应第二插槽且供导线金属接线端穿入的第二贯孔。弹性压制单元是位于盖体与导电单元之间,并具有数根压制肋条。导线分别是被压制于压制肋条与导电片之间。上述导线连接装置可方便将导线电连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线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线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l所示,在中国台湾省新型专利申请案号93218162号中揭露现有一种电线连接器的结构。该连接器1是用来将数根导线11电连接, 该连接器1具有一个上盒体12、 一个下盒体13,及四片金属导电片14。组装该连接器l时,分别将所述导电片14插置于该上、下盒体12、 13的插置槽121、 131内,然后,分别将各导线ll的金属接线端lll插 置于该下盒体13,并接触所述导电片14。最后,再将该上、下盒体12、 13—体卡接,使所述导线ll的金属接线端lll是被夹置于两两导电片 14之间,借以达成将导线ll电连接的目的。该连接器l虽可达到将导线ll电连接的功效,然而所述导线ll均 只能将两条导线ll作一对一的连接,如欲将三条或多条导线作一对多 的电连接,该连接器l将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多条导线电连接,以供 消费者选择使用的导线连接装置。本技术导线连接装置是电连接于数导线的金属接线端之 间,该导线连接装置包含一个基座、 一个盖体、 一个导电单元,及一 个弹性压制单元。该基座具有至少一个安装部,该安装部具有一个向下延伸的第 一插槽,及一个向下延伸的第二插槽,该盖体是安装于该基座上。该导电单元是位于该基座与盖体之间,并具有至少一片装设于 该安装部的导电片,该导电片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插槽且供导线的金属接线端穿入的第一贯孔,及至少一个对应该第二插槽且供导线的金 属接线端穿入的第二贯孔。该弹性压制单元是位于该盖体与该导电单元之间,并具有数根 自该盖体下方朝该基座方向斜向一体延伸的压制肋条,所述导线分别 是被压制于所述压制肋条与导电片之间。本技术的导线连接装置借由弹性肋条压制导线,可有效防 止导线脱落。此外,借由设置不同型态的导电片可将电线做一对一地 连接或是一对多地连接。附图说明图l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一种电线连接器的结构; 图2是本技术导线连接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一局部立体剖视示意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多数根压制肋条 是由 一个盖体下方斜向 一体延伸;图4是该实施例的另一立体部份分解示意图;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是该实施例的一剖视示意图;图7是一示意图,说明另一片导电片是一对三的连接形式,且一 个基座是具有五个安装部;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线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导线连接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 配合参考图式的二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特别说 明的是,本说明书所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叙述,是以各图式的 图面方向为基准。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导线连接装置是用以电 连接于一个导线单元2的多条导线,如第一导线21、第二导线22、第三导线23、第四导线24、第五导线25、第六导线26,及第七导线27。 此外,每一条导线有一个暴露于绝缘塑胶外的金属接线端28。本实施例的导线连接装置包含一个基座3、 一个盖体4、 一个导 电单元5,及一个弹性压制单元6。该基座3具有一个顶面31、四个分别由该顶面31向下凹陷而呈浅 槽状的安装部32,及二个卡勾槽33。各安装部32具有一个向下凹陷延 伸的第一插槽321,及一个向下凹陷延伸的第二插槽322。该盖体4具有二个分别对应该基座3卡勾槽33的卡勾块41,该盖 体4是借由所述卡勾块41与卡勾槽33彼此卡制,用以安装于该基座3 上。该导电单元5是设置于该基座3上,且位于该基座3与盖体4之间, 并具有数片导电片51、 52,如二片导电片51,及一片导电片52。所述 导电片51是安装于该基座3的其中二个安装部32,且各导电片51分别 具有一个对应第一插槽321的第一贯孔511,及一个对应第二插槽322 的第二贯孔512。该导电片52是安装于该基座3其余二个相邻接的安装部32,并具 有一个对应其余其中一个第一插槽321的第一贯孔521,及二个对应其 余相邻所述第二插槽322的第二贯孔522。所述第一插槽321、第一贯 孔511、 521、第二插槽322、第二贯孔512、 522是可供导线的金属接 线端28穿入。该弹性压制单元6是位于该盖体4与该导电单元5之间,且与该盖 体4是一体成型,并具有数根可产生弹性变形而用以压制该导线单元2 的压制肋条61,且所述压制肋条61是由该盖体4下方朝该基座3方向斜 向一体延伸。参阅图4,使用该导线连接装置连接该导线单元2时,首先,将 所述导电片51分别卡置于该基座3的二个安装部32内,且将该导电片 52卡置于该基座3的两相邻安装部3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51 是安装于图4右边的二个安装部32,该导电片52是安装于左边两个相 邻的安装部32,然而,此种安装排列方法并非唯一,实际上,只要将 该导电片52安装于任意两相邻的安装部32,再将所述导电片51分别安装于其余安装部32,导电单元5即可顺利组装。参阅图2、 5、 6,接着,将每一条导线的金属接线端28折弯约90 度折角后,令该第一导线21的金属接线端28穿过其中一片导电片51 的第一贯孔511后,插入相对应安装部32的第一插槽321,然后再将该 第二导线22的金属接线端28穿过同一片导电片51的第二贯孔512后, 插入同一个安装座32相对应的第二插槽322,此时,该第一、第二导 线21、 22是借由该导电片51电连接。同理,借由相同方法,该第三、 四导线23、 24也可借由另一片导电片51电连接。继续,令该第五导线25的金属接线端28穿过该导电片52的第一 贯孔521后,插入相对应安装部32的第一插槽321,也将该第六导线26 的金属接线端28穿过该导电片52其中一个第二贯孔522后,插入相对 应安装部32的第二插槽322,再将该第七导线27的金属接线端28穿过 该导电片52另一个第二贯孔522后,插入相对应安装部32的另一个第 二插槽322,此时,该第五、第六、第七导线25、 26、 27是借由该导 电片52电连接。最后,再将该盖体4的卡勾块41卡制于该基座3的卡勾槽33,以 将该盖体4与该基座3—体组装(见图5)。此时,所述压制肋条61因 抵接所述导线单元2而产生弹性弯曲变形,且每一条导线分别是被压 制于所述压制肋条61与该导电单元5之间(见图6),如此可预防该导 线单元2的导线脱落,而与该导电单元5发生接触不良。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51各具有可供导线穿过的一个第一贯 孔511,及一个第二贯孔512,所以可将两条导线电连接,因此是一对 一连接形式的导电片51。该导电片52具有可供导线穿过的一个第一贯 孔521,及二个第二贯孔522,所以可将三条导线电连接,因此是一对 二连接形式的导电片52。实际上,该导电片52的运用形式也可设计为 一对多的形式,并搭配改变该基座3安装部32数量与盖体4的长度,如 图7所示,是以一片一对三的导电片52',搭配两片一对一的导电片51 后,安装于具有五个安装部32的基座3'的组合,其中该导电片52'是 可将四条导线电连接。借由将导电片51、 52、 52'、该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连接装置,是电连接于数导线的金属接线端之间,该导线连接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盖体、一个导电单元,及一个弹性压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至少一个安装部,该安装部具有一个向下延伸的第一插槽,及一个向下延伸的第二插槽;该盖体是安装于该基座上;该导电单元是位于该基座与盖体之间,并具有至少一片装设于该安装部的导电片,该导电片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插槽且供导线的金属接线端穿入的第一贯孔,及至少一个对应该第二插槽且供导线的金属接线端穿入的第二贯孔;及该弹性压制单元是位于该盖体与该导电单元之间,并具有数根自该盖体下方朝该基座方向斜向一体延伸的压制肋条,所述导线分别是被压制于所述压制肋条与导电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志张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