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503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属于玻璃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粘接剂配置装置、集棉室清洗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均与粘接剂配置装置连接;集棉室的下方设有前废水收集沟,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烟囱和N个处理单元,每个粘接剂喷雾装置的后下方设有一个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与负压室和烟囱连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清水池、污水池、配置缓冲罐、清洗缓冲罐和过滤结构,处理单元和前废水收集沟均与污水池连接,污水池、过滤结构和清水池依次连接,清水池与处理单元、清洗缓冲罐和配置缓冲罐连接,配置缓冲罐与粘接剂配置装置连接。配置缓冲罐与粘接剂配置装置连接。配置缓冲罐与粘接剂配置装置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玻璃棉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玻璃棉属于玻璃纤维中的一个类别,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玻璃棉是将熔融玻璃纤维化,形成棉状的材料,化学成分属玻璃类,是一种无机质纤维 . 具有成型好、体积密度小、热导率彽、保温绝热、吸音性能好、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玻璃棉属于玻璃纤维中的一个类别,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采用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石为主要原料,配合一些纯碱、硼砂等化工原料熔成玻璃。在融化状态下,借助外力吹制式甩成絮状细纤维,纤维和纤维之间为立体交叉,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这种间隙可看作孔隙。因此玻璃棉可视为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热、吸声性能。
[0003]玻璃棉的生产过程为:原料经窑炉融化后形成熔浆,熔浆送至喷丝结构形成玻璃纤维(在喷丝结构底部设置粘接剂喷雾结构),喷丝结构的正下方设有设有集棉室,集棉室底部设有集棉带,集棉室的两侧设有甩棉结构,甩棉结构通过气流使玻璃纤维在左右向来回运动,集棉带下方设有负压室,将玻璃纤维吸附在集棉带上,后将成棉毡的玻璃纤维从集棉带上分离,最后固化或不固化即可得到玻璃棉。
[0004]申请人发现,粘接剂可能从集棉带处洒落在集棉室的下方,负压室在抽负压时会带出少量的粘接剂,前述粘接剂不能直接外排,需要经过处理才行,成本较高;另外,集棉室清洗(由集棉室清洗装置实现)和负压室抽负压(由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实现)时均需要大量的水。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可回收粘接剂用于清洗、尾气处理和粘接剂的配置,实现粘接剂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粘接剂的循环利用,基本无粘接剂外排。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粘接剂配置装置2、集棉室清洗装置和废水处理装置,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左右并排设置且其均通过带泵和阀门的管路与粘接剂配置装置2连接,所述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位于集棉室3的后方;所述集棉室3的正下方沿左右向设有前废水收集沟4,所述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烟囱5和左右并排设置的N个处理单元,每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的后下方对应设有一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与负压室的后侧和烟囱5连接;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清水池6、污水池7、配置缓冲罐8、清洗缓冲罐19和过滤结构,所述处理单元的废水出口和前废水收集沟4均与污水池7连接,所述污水池7、过滤结构和清水池6依次连接,所述清水池6的出液口通过带泵和阀门的管路与处理单元的喷淋液进口、清洗缓冲罐19和配置缓冲罐8连接,所述配置缓冲罐8通过带泵的管路与粘接
剂配置装置2连接,所述清洗缓冲罐19通过带泵的管路与集棉室清洗装置连接,所述清水池6、清洗缓冲罐19和粘接剂配置装置2均通过管路与清水供应结构连接。
[0007]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粘接剂配置装置2位于集棉室3的前上方,所述清水池6、污水池7和过滤结构均位于集棉室3的右侧。
[0008]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滤结构包括滤液收集槽9、沉降槽10、滤液收集槽9正上方的振动筛11和滤液收集槽9右侧的挤压脱水结构,所述振动筛11的进液口通过带泵的管路与污水池7的上部连接,所述滤液收集槽9通过带泵的管路与沉降槽10连接,所述沉降槽10溢流至清水池6,所述滤液收集槽9、沉降槽10和清水池6由右至左依次设置,所述振动筛11的筛网由左至右斜向下设置且其下端位于挤压脱水结构的进料口的正上方,所述挤压脱水结构的正下方设有脱水收集槽12,所述脱水收集槽12通过沟渠或管路与污水池7连接。
[0009]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文丘里洗涤器13、旋风筒14和负压风机15,所述负压风机15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烟囱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文丘里洗涤器13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负压室的后侧连接,所述文丘里洗涤器13和旋风筒14内的喷头均通过带泵和阀门的管路与清水池6连接,多个文丘里洗涤器13左右并排设置且其底部设有带电磁阀的前排污口,多个旋风筒14左右并排设置且其底部设有带电磁阀的后排污口,所述前排污口的正下方沿左右向设有中废水收集沟16,所述后排污口的正下方沿左右向设有后废水收集沟17,所述污水池7为地槽且其通过带有格栅的沟渠与中废水收集沟16、后废水收集沟17和前废水收集沟4连接。
[0010]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水池6的出液口上设有滤网18或管道过滤器。
[00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粘接剂的循环利用,基本无粘接剂外排。另外,针对玻璃棉的生产,采用多处理单元结构,使用灵活(可部分开启使用)且便于控制负压;针对气体中含有粘接剂和玻璃纤维采用相应的结构处理,如采用文丘里洗涤器和旋风筒进行气体处理,主要采用沟渠收集废水,采用振动筛处理废水等,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的原理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粘接剂喷雾装置、2粘接剂配置装置、3集棉室、4前废水收集沟、5烟囱、6清水池、7污水池、8配置缓冲罐、9滤液收集槽、10沉降槽、11振动筛、12脱水收集槽、13文丘里洗涤器、14旋风筒、15负压风机、16中废水收集沟、17后废水收集沟、18滤网、19清洗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7]参见图1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位于喷丝装置的正下方,通常为环形结构,相应地,喷丝装置的数量也
为N个)、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粘接剂配置装置2(用于配置粘接剂)、集棉室清洗装置(用于清洗集棉室3,为常规结构,图未示)和废水处理装置等,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左右并排设置且其均通过带泵和阀门的管路与粘接剂配置装置2连接;粘接剂喷雾装置1设于集棉室3能上部,其位于喷丝结构的正下方,其通常为环形结构;粘接剂配置装置2包括储罐和调配罐等;集棉室清洗装置通常用于清洗集棉室3的前内壁和后内壁;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位于集棉室3的后方,用于提供负压和将气体中的玻璃纤维与粘接剂分离出来。集棉室3的正下方沿左右向设有前废水收集沟4用于收集清洗废水和集棉室3溅出的粘接剂,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烟囱5和左右并排设置的N个(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具体为3或4)处理单元,每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的后下方对应设有一个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与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包括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粘接剂配置装置(2)和集棉室清洗装置,N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左右并排设置且其均通过带泵和阀门的管路与粘接剂配置装置(2)连接,所述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位于集棉室(3)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棉室(3)的正下方沿左右向设有前废水收集沟(4),所述负压及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烟囱(5)和左右并排设置的N个处理单元,每个粘接剂喷雾装置(1)的后下方对应设有一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与负压室的后侧和烟囱(5)连接;该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清水池(6)、污水池(7)、配置缓冲罐(8)、清洗缓冲罐(19)和过滤结构,所述处理单元的废水出口和前废水收集沟(4)均与污水池(7)连接,所述污水池(7)、过滤结构和清水池(6)依次连接,所述清水池(6)的出液口通过带泵和阀门的管路与处理单元的喷淋液进口、清洗缓冲罐(19)和配置缓冲罐(8)连接,所述配置缓冲罐(8)通过带泵的管路与粘接剂配置装置(2)连接,所述清洗缓冲罐(19)通过带泵的管路与集棉室清洗装置连接,所述清水池(6)、清洗缓冲罐(19)和粘接剂配置装置(2)均通过管路与清水供应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配置装置(2)位于集棉室(3)的前上方,所述清水池(6)、污水池(7)和过滤结构均位于集棉室(3)的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剂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滤液收集槽(9)、沉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保舫王伟金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麻城阳光节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