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98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插接具有配合部件的电子卡,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一侧的退卡机构及防误插/误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插/误拔构件至少包括分别设于退卡机构上的弹性臂及设于绝缘本体内的间隔槽,根据插卡正确与否,所述弹性臂可选择性容置于间隔槽内,而与间隔槽配合控制退卡机构可否继续沿插卡方向移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将电子卡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且可确保电子卡正确插接及防止不当拔出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卡被设计出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因此,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卡与电路板的电子卡连接器应运而生。为确保电子卡正确插接至电子卡连接器中,大多电子卡设有斜角,而电子卡连接器退卡推动装置中设有与该斜角配合的斜形部件。当电子卡错误插接时,因斜形部件的存在,电子卡末端会无法插入电子卡连接器中而使电子卡无法插至定位,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日本特许专利JP特开平11-66247号等。此种结构虽可保证电子卡与电子卡连接器的最终对接,但插接电子卡时,使用者一般将电子卡带有斜角一端先行插入,而该斜角相对电子卡连接器在左侧还是在右侧无法判定,此种情形对电子卡两侧均有接触垫的情况更为复杂,故当使用者判断失误而使电子卡错误插接时,电子卡前缘会抵接电子卡连接器导电端子的接触端,易导致导电端子被过度下压或被顶起而无法恢复原形而令电子卡连接器破坏。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者不慎拔卡时,电子卡会与电子卡连接器脱离,造成正在存储于电子卡的资料丢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电子卡正确插接、具有防误插/误拔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一侧的退卡机构及防误插/误拔构件,其中防误插/误拔构件包括分别设于退卡机构上的弹性臂及设于绝缘本体内不连续的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及设在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之间的间隔槽,根据插卡正确与否,所述弹性臂可选择性容置于间隔槽内,进而与间隔槽配合控制退卡机构可否继续沿插卡方向移动。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者不慎拔卡时,电子卡的侧缘会抵压弹性臂的抵接部,弹性臂的末端撞到第二凸肋,此时因退卡空间不足而可防止将电子卡带出,从而达到防拔出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防误插/误拔构件结构简单,制造上相当容易,且由于利用原有机构,不需额外多占空间,装配操作简单快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防误插/误拔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防误插/误拔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防误插/误拔构件与绝缘本体组装后的示意图。图6是电子卡与本技术正确插接的示意图。图7是电子卡与本技术错误插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2、设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4、退卡机构5和防误插/误拔构件6。绝缘本体2包括基板21、分别设置在基板21两侧且横截面均呈ㄈ形的收容臂23和固持臂25。其中基板21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211,若干个导电端子4分别设置并适当排列于该端子收容槽211内。收容臂23和固持臂25自由端均设有插口,以供电子卡插置其间。收容臂23前端和中部外侧及固持臂25前端分别设有呈“T”形的凹陷透空状卡位槽27。收容臂23内部设有收容空间231,收容空间231内设有不连续的第一凸肋236和第二凸肋238,且在第一凸肋236与第二凸肋238之间设有适当宽度的间隔槽237。收容臂23上表面中部与卡位槽27相连处设有呈凹陷透空的槽道239。收容臂23下表面邻近基板21端设有弹簧导槽(未图示),用以容置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为弹体),弹簧导槽内部邻近端子收容槽211端凸设有收容柱(未图示),用以容置弹体。退卡机构5组设在收容臂23的收容空间231内,包括大致呈“L”形的滑块60、弹体51及与弹体51配合控制滑块60定位的连动杆64。滑块60设有支持臂61及设于支持臂61一端呈梯形的抵持臂65。其中,支持臂61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大致呈“V”形的楔槽63,楔槽63内设有凸块633,而支持臂61底面设有滑槽611,支持臂61侧面613邻近抵持臂65端设有凹槽615,且邻近凹槽615处设有缺口617。抵持臂65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651和第二凹槽653,以在插卡过程中防止与导电端子4干涉,且在内侧设有配合斜面655与抵持面657。防误插/误拔构件6设置在绝缘本体2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防误插/误拔构件6包括设于收容空间231内非连续第一凸肋236、第二凸肋238及其间适当宽度的间隔槽237以及设于退卡机构5滑块60上的弹性臂62。其中弹性臂62包括组设于支持臂61凹槽615内的固持部621、自固持部621一端垂直弯折而沿支持臂61侧面613延伸而设的连接部623及设于连接部623自由端的弧形抵接部625。所述弧形抵接部625末端由支持臂61缺口617伸入支持臂61有滑槽611的底端,且弧形抵接部625上缘高出侧面613。与本技术对接的电子卡3一侧边设有一配合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凹缺30,且电子卡前端与设置凹缺30的同侧设有一斜角31。如图5至图7所示,未插卡时,弹体51收容在弹簧导槽内的收容柱上,其一端抵持在绝缘本体2的基板21上而另一端则与滑块60一侧面相抵接,处于释放状态,滑块60容置在绝缘本体2收容空间231内,且第一凸肋236和第二凸肋238容置在滑块60滑槽611内,连动杆64一端设置在槽状轨道239内,另一端固接在收容壁23内,且连动杆64沿槽状轨道239特定轨道滑动时可带动滑块沿第一凸肋236和第二凸肋238滑动。插入电子卡3时,因电子卡3的凹缺30与弹性臂62的抵接部625相卡合,且电子卡3的斜角31与抵持臂65的配合抵持面657抵接,这样推动电子卡3而带动支持臂61一同移动,此时因弹性臂62未挤压变形,抵接部625未落入两轨迹间的间隔槽237内,这样支持臂61沿插卡方向向电子卡连接器的导电端子4一端移动,直至电子卡3定位。若在插卡时,不慎误将电子卡旋转180度,进卡过程中电子卡3的侧缘会压到弹性臂62的抵接部625,从而迫使抵接部625末端落入绝缘本体2的间隔槽237内,推卡时会让使用者感到明显受阻,从而达到防误插/误拔功效。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者不慎拔卡时,电子卡3的侧缘会抵压弹性臂62的抵接部625,使抵接部625的末端撞到第二凸肋238,此时因退卡空间不足而可防止将电子卡3带出,从而达到防拔出的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插接具有配合部件的电子卡,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一侧的退卡机构及防误插/误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插/误拔构件至少包括分别设于退卡机构上的弹性臂及设于绝缘本体内的间隔槽,根据插卡正确与否,所述弹性臂可选择性容置于间隔槽内,而与间隔槽配合控制退卡机构可否继续沿插卡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插/误拔构件还设有不连续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通过弹性臂与其中一凸肋的配合,可防止电子卡误拔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插/误拔构件的间隔槽设置在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插/误拔构件的弹性臂设有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弯折延伸而设的连接部及设于连接部自由端的弧形抵接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设有滑块,该滑块设有支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