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08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电端子,其基体部设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端部,从第一端部延伸出第一弹臂,而从第二端部延伸出第二弹臂,第一弹臂具有第一接触端,第二弹臂具有第二接触端,其中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端的动作方向与第一弹臂的第一接触端的动作方向相正交,而且第二弹臂具有比第一弹臂更大的杨氏弹性模量。(*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一种导电端子,尤指一种具有两个相互正交动作的弹臂、可分别电性接触于两个相互正交平面中的元件的导电端子。在不同领域的各种电连接器中应用有各种各样的导电端子,通常,导电端子包括有基体部、弹臂及焊接脚。其中,基体部通常牢固嵌埋于连接器本体内,从而将整个导电端子固定于本体上;弹臂通常延伸入收容通道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的配接端子相互电性接触;焊接脚则焊接至印刷电路板或线缆的导线。这种导电端子可以称为单梁式端子。也有一些导电端子被做成双梁式,这些端子在双梁式弹臂间夹有补充端子。在单梁式及双梁式端子中,所有弹臂、基体部及焊接脚处于同一平面内。美国专利第4,770,180及5,102,353号中揭露一种从基体部延伸出来的双梁式端子,弹臂分别向上或向下延伸以在其间形成收容对接端子的空间。即使弹臂相互偏离,弹臂是从端子的同一边延伸出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个弹臂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可将分别处于互相正交平面内的两个元件电性接触。为实现上述创作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将第一元件与可相对第一元件移动的第二元件相连接的导电端子,其包括有安装于支撑框的基体部。从基体部的一端延伸而出第一弹臂,该第一弹臂形成有第一接触端,以与第一元件作选择性电性接触;从基体部与前述一端相正交的另一端延伸而出第二弹臂,第二弹臂形成有第二接触端,以与第二元件作持续性电性接触。当第二元件动作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元件间并未形成电性连接,而当第二元件动作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元件间则形成电性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两个弹臂的导电端子可将分别处于互相正交平面内的两个元件电性接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2是一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本技术导电端子用于连接天线与印刷电路板。图3是第一弹臂与印刷电路板的导电柱脱离连接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弹臂电性接触至印刷电路板的导电柱的立体图。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导电端子1包括具有第一及第二端部10a及10b的基体部10、从第一端部10a延伸而出的第一弹臂11及从第二端部10b延伸而出的第二弹臂12。该第一弹臂11包括第一接触端11a,而第二弹臂12包括第二接触端12a。在本技术实施例里,基体部10具有L形基体构形并形成长部10c及短部10d。第一弹臂11从长部10c的第一端部10a延伸而出,而第二弹臂12从短部10d的第二端部10b延伸而出。长部10c设有两个窗口10e。如图1所示,第一弹臂11沿与长部10c平面平行的方向延伸,而第二弹臂12沿与短部10d垂直的方向延伸。很容易观察到,当第一接触端11a被外力驱动的时候,将沿正交于长部10c的方向移动,而第二接触端12a被外力驱动的时候,将沿平行于短部10d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及第二弹臂11、12的第一及第二接触端11a、12a的移动方向正交。另外,第一弹臂11比第二弹臂12长,所以第一弹臂11的弹性比第二弹臂12好。事实上,为了给第二弹臂12提供一种较「刚硬的」弹性,第二弹臂12的断面尺寸是向它的接触端12a收敛的,而第一弹臂11则在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宽度。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导电端子1用于选择性地将天线元件20及印刷电路板30电性连接起来。天线元件20包括本体21,该本体21上设有可固定收容导电端子1于其中的凹陷22。当导电端子1被固定时,第一弹臂1延伸离开本体21,而第二弹臂12则位于本体21内。天线22与本体21组装在一起,其上包括有一对与第二弹臂12电性接触的导电片(未图示)。天线元件20还包括有一个将天线元件20封闭于本体21内的上盖23,印刷电路板30包括有可与第一弹臂11电性接触的导电柱31。事实上,印刷电路板30固定于一卡框(未图示)内,而天线元件20可相对卡框滑动。因为卡框与本技术创作目的无关,这里没有详细描述。因为天线元件20相对于印刷电路板30可移动,在内缩位置,第一弹臂11与印刷电路板30的导电柱31电性切断(图3示),而当天线元件20处于完全伸展位置时(图4示),第一弹臂22与导电柱31电性接触。而且,由于第一弹臂11有柔软的弹性,天线元件20的伸展可以容易地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导电端子,用于将第一元件与可相对前述第一元件移动地定位的第二元件相连接,其包括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基体部、从前述第一端部延伸而出的第一弹臂及从前述第二端部延伸而出的第二弹臂;其特征在于第一弹臂于远离第一端部处设有第一接触端,第二弹臂于远离第二端部处设有第二接触端,且第一弹臂的定位使前述第一接触端的移动朝向第一方向,而第二弹臂的定位使前述第二接触端的移动朝向与第一方向相正交的第二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弹臂之第一接触端与前述第一元件作选择性电性接触,第二弹臂之第二接触端与前述第二元件作持续性电性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弹臂的杨氏弹性模量比第二弹臂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二弹臂的断面尺寸是向前述第二接触端收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前述基体部包括由长边和短边构成的L形体,前述第一弹臂是从长边延伸而出,而前述第二弹臂是从短边延伸而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弹臂是从前述基体部的短边的底缘向前上方延伸。专利摘要一种导电端子,其基体部设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端部,从第一端部延伸出第一弹臂,而从第二端部延伸出第二弹臂,第一弹臂具有第一接触端,第二弹臂具有第二接触端,其中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端的动作方向与第一弹臂的第一接触端的动作方向相正交,而且第二弹臂具有比第一弹臂更大的杨氏弹性模量。文档编号H01R13/24GK2442400SQ00249049公开日2001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威尼·黄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用于将第一元件与可相对前述第一元件移动地定位的第二元件相连接,其包括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基体部、从前述第一端部延伸而出的第一弹臂及从前述第二端部延伸而出的第二弹臂;其特征在于:第一弹臂于远离第一端部处设有第一接触端,第二弹臂于远离第二端部处设有第二接触端,且第一弹臂的定位使前述第一接触端的移动朝向第一方向,而第二弹臂的定位使前述第二接触端的移动朝向与第一方向相正交的第二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尼黄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